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课标要求: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2、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百狮坊,又称张家牌坊。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为文林郎张蒲妻朱氏建 。牌坊 石雕艺术精湛,号称“天下第一 坊”又因雕有百个形态各异的狮 子,故名百狮坊 。百寿坊,又称朱家牌坊,清 乾隆三十年(1765年)为儒 林郎朱叙琪妾孔氏所建。以 前后坊心边沿浮雕百个不同 书体的“寿”字得名。 节妇:丈夫死后不改嫁,终身守寡。象明代莱州人的妻子苏氏 ,年纪轻轻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女,孤身守寡了整整69年。贞女:女子没过门死了丈夫终身不嫁。清光绪年间,浙江张树 勋女年幼许配方湧,方湧后被粤寇虏走,下落不明。该女十九岁被 迎娶到方家,等丈夫回来。后得知丈夫已遇害,为丈夫守节,誓不 再嫁。烈妇:丈夫死后妻子以死尽节。明朝通州林氏,17岁出嫁。3 年后丈夫病故,林氏假装喝水吃饭,5天后身体不支,才向婆婆表 示想随丈夫去。婆婆劝她为孩子活下去,她心意已决,要家人不要 将孩子抱来,并强撑着身体到丈夫灵柩前躺下,饿21天后魂归黄泉 。 烈女:宁可不要命,也要保住贞节。清方苞写康列女传, 康烈女商人女,许配贫家子张京。人还没有过门,张京死。康烈女 以张家媳妇之名上吊自杀。之前,张家破落,张父品行不好,人们 轻视。因康烈女的死,张家身价百倍,京师出名。在中国封建社会,许多年轻丧夫的女人,苦守一生,直到坟墓 ,难道她们都是为了立“贞洁牌坊”吗? 其实是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的绳索死死地束缚了她们。难道就没有人猛烈地抨击这种吃人的封建礼教吗?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一、背景: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商品经济活跃2、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走向没落3、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文化专制空前加强,严重阻碍社会进步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晋江人, 回族。世代经商,26岁中举。30 54岁,先后任 河南共城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国家学府教师) 、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云南姚安知府等职 。不与腐败同流,常与上司抵触,专注学问和讲学 。辞官隐居麻城龙湖芝佛院近二十年,专心讲学著 述,猛烈抨击了纲常礼教和孔孟,当局以“维持风 化”为名,拆毁佛院,驱逐李贽。1602,明政府在 通州将其逮捕下狱,禁毁其著作。时李贽76岁,病 重,闻明政府押他回福建原籍,就在狱中自刎而死 。著作有焚书、藏书、续焚书、续 藏书等,明清两朝均被列为禁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李 贽离经叛道有何表现?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 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焚书 答耿中丞答耿中丞 这段话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这段话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否定孔子的权威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李贽认为“万物皆生于两”阴阳二 气,而“不生于一”。这否定了程朱理学的 什么思想观点?理,天理,即“三纲五常”李贽还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李贽提出这一观点的 用意何在?揭露道学家鼓吹“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离经叛道有何表现?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李 贽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离经叛道有何表现?批判程朱理学,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李贽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 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 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还宣称“有好 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请概括李贽的上述思想观点。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李 贽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离经叛道有何表现?批判程朱理学,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批判儒学的伦理纲常,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 ,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曾参加浙江南明鲁 王政权的抗清斗争。鲁王政权失败以后,他带 着老母东奔西跑,险些被清政府捕去,后来长 期在故乡隐居。黄宗羲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 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宋元学案 和明儒学案等。明夷待访录是在1663 年写成的一本字数不很多的著作,但是鲜明地 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因此被清政府长期列为 禁书。人物生平简介: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黄宗羲是怎样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既然皇帝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又有什么对策呢?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主张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黄宗羲最能反映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是什么?批判“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人物生平简介: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江苏昆 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 ,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华北 ,载书自随。所至垦田度地,访问风俗,搜集材 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顾炎武学 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音韵训诂、典章制度、兵 农经济、郡邑掌故,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拒绝 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著有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数十种著作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 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经世 致用者,学得知识,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 我们的社会。 恰同学少年电视剧 中湖南一师校长孔昭绶语顾炎武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顾炎武进行实地考察,写出许多和实际问题相关的著作经世致用的思想在顾炎武的身上有哪些体现?顾炎武的 , 此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 民生利弊,实用价值很高。天下郡国利病书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顾炎武进行实地考察,写出许多和实际问题相关的著作 要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人概括)经世致用的思想在顾炎武的身上有哪些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有何影响?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 阳人。1644年,清兵入关,不断往南推进,王夫之和友 人管嗣裘一起在衡山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 力于南明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 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 苗瑶山区。他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人称船山 先生。著作现存船山遗书288卷,还有一部分已经散 失了。代表作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尚书引义 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黄书噩梦和读 通鉴论等。人物生平简介: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4、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不断变化的,有规律可循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肯定了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政治经济思想代表作共同 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 独裁、提倡 “人民为主”重视手工业 和商业,提 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 学,构筑具时 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明夷待访录天下郡 国利病书读通 鉴论激烈批判封建 专制制度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工、商、皆 民生之本”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继承“民本” 思想,批判 “君为臣纲”反对不切实 际的学风,提 倡实践,求真反对天命论、 天知论,建立 唯物主义体系三位思想家思想对比表思考: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并没有形成像西欧思考: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并没有形成像西欧 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为什么?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为什么?1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产、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产 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 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带由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冲击了封建专 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时代思想内容地 位原 因春秋仁、礼、 为政以德不被重视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战国仁政、君 轻民贵不被重视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 获得重视。秦受压制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西汉天人感应 、君权神 授独尊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魏晋 南北危机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宋明“理”“ 天理”复兴、重新 确立正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更好地 适应统治需要。明清受批判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 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1、背景:政治上,专制政治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腐败。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空前加强;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 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异端”李贽。政治思想: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 由,反对盲从统治者的意志;主张男女平等。 (2)顾、王、黄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学术上,主张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3、影响(评价):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给后世民众 以深刻启迪。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