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XX 年市科技局工作总结及年市科技局工作总结及 XXXX 年工作年工作 要点要点XX 年,是 Xx 市加快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和崛起的关键一年,奋进中的 Xx 对科技创新承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和支持下,深人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粤东城镇群中心的发展目标和构筑区域新型工业中心、科教文化中心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和科教兴市战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以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为出发点,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Xx 市科技局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被省科技厅评为广东火炬计划实施20 周年先进集体,被 Xx 市委评为创建好班子活动先进单位.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XX年高新技术产品 430 个,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340 亿元左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6%。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增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科技成果12 项,新增专利申请 4172 项、专利授权 2727 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51 项。全年列人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1 科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 8 项,获得扶持资金 1 巧万元;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136 项,获得扶持资金 3724 万元.一、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科技发展战略调整第一部分 XX 年工作回顾一年来,全市科技工作抓住重点领域,突破关键环节,以大科技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强化自主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新 XX 年,我局将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重中之重,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整合科技资源,以更加更新的观念拓展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探索和开辟国内重点高校服务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对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能力,为我市与重点高校、科研机构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努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一)努力争取对我市产学研合作的有力扶持。在对我市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6.12XXXx 科技针对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升级的关键共性问题,积极引导企业联合国内重点建设高校,共同提出促进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的重大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项目,积极争取省部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支持.XX 年,我市共有 23 个项目列人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获得 1430 万元资金扶持。其中, “绿色包装产业共性技术”列人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获得 200 万元资金扶持, “高性能纸张的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列人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获得210 万元资金扶持.积极探索开展产学研交流对接的新模式。为总结市校科技合作的经验成果、探索双方合作的途径与形式、推动 Xx 和相关高校全面科技合作迈上新台阶,XX 年,我市采取主动“走出去”的形式,先后赴武汉市和成都市开展产学研活动。1 月份,我市组织印刷包装行业部分重点企业和有关专业镇负责人赴武汉市,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就校市、校企产学研合作事宜开展深人洽谈。本次活动实效显著,成功促成“共建广东省绿色包装与数字印刷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 10 项科技合作协议的签订。10 月份,我市再次组织产学研合作访问团,赴成都市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开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促成我市企业与两所高校签订了“绿色包装与数字印刷产业重大共性技术”等 13 项科研合作项目.继续办好我市特色产业产学研交流传统活动。继前几年连续成功举办食品、包装机械、新材料、输配电设备制造等行业的产学研交流活动之后,XX年 6 月,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Xx 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XX 粤东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产业产学研结合活动”又在我市成功举办。来自四川大学、省材料研究学会、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Xx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省科技厅、省部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粤东各市科技部门负责人,粤东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本次活动。产学研结合活动由科技发展论坛、产学研对接座谈会和重点企业参观考察等活动组成。本次产学研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共促成四川大学与我市有关企业达成 41 项合作意向。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与粤东地区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产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在粤东地区的转化和产业化、提升粤东地区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的承载能力XX 年,我市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创新服务体系取得新突破,科技型企业队伍取得新发展。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加大对创新载体的建设力度,优化科技创新的空间布局。一是科技园区发展态势良好。高新区、民营科技园、软件园、农业科技园等科技综合、专业性园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集聚效应持续增强,科技园区已发展成为我市培育科技型企业的重要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技术创新的聚集地,成为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工业财税收人的主要。金平民营科技园现有人园企业 300 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 110 家,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8 家,园区形成了轻工装备制造、印刷、食品、输配电设备、精细化工五大支柱产业,XX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44.00 亿元,上缴税金 18.60 亿元,成为驱动金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龙湖民营科技园现有企业 252 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 47 家,组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5 家,一批光机电、电子信 l/XXXx 科技7 技工作息、输配电设备制造、生物技术企业在园区集聚,产业特色鲜明,XX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45.30 亿元,上缴税金 19.63 亿元,园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Xx 软件园现有人园企业65 家,汇集了我市软件产业的主要开发力量,其中医疗信息化产业特色显著,依托于软件园的“省火炬计划医疗信息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完善,XX 年园区实现总收人 6.5亿元左右,软件产品收人达到 3.5 亿元,其中软件服务外包 2 万美元,实现了零的突破。此外,高新区、Xx 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农业科技园也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二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成绩喜人。加大力度引导和扶持特色产业基地开展科技创新,以基地建设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目前,全市 4 个国家级和 4 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为光机电、轻工机械装备、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输配电设备、印刷包装、医疗信息化等 6 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三是技术创新专业镇建设成效显著。继续围绕我市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特点,开展技术创新专业镇试点工作,引导和扶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南澳县深澳镇、龙湖区龙祥街道、金平区大华街道 3 个镇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增至 26 家,数量占全省十分之一以上;组织认定了龙湖区金霞街道、潮阳区关埠镇、金平区东方街道、澄海区莲上镇、莲华镇 5 个镇为 Xx 市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市级专业镇增至 12 家.鼓励优势企业搭建创新平台,提高行业创新的服务能力。一是支持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加大对现有的轻工装备等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以科技立项扶持平台的创新能力建设,Xx 轻工装备研究院的“节能减排技术实验室建设” 、 “轻工装备智能测控技术实验室建设”两个项目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获得扶持资金 320 万元。新启动建设由澄海区与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共建的“玩具快速成型技术服务公共平台” ,该平台的建设,对于研究和解决澄海玩具产业面临的新产品研发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组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积极引导行业优势企业加强研究开发机构的建设,组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提高行业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XX 年,新组建了高效节能换热设备、现代电源、中药、金属包装容器、再造烟叶、LED 半导体照明、糖果凉果及烘焙食品、智能型电动玩具 8 家省级工程中心和 13 家市级工程中心.至 XX 年底,全市拥有行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3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验基地 2 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3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1 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44 家,市级国有科研机构 16 家,市级民办科研机构 3 家.培育科技创新的主体队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民营科技经济。XX 年,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壮大我市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一是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择优选择部分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重点加强引导和支持,通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探索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效模式和措施,形成各种类型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XX 年,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Xx 超声仪器研究所、广东金明塑胶设备有限公司列人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现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1 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7 家。其中,广东东方错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西陇化工有限公司通过试点验收,被认定为省首批创新型企业。二是按新标准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以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出台及实一/XXXx 科技契机,在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过程中,敦促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规范财务管理,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更好的发挥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会同市财政、地税、国税部门大力开展宣传培训,精心组织申报,共推荐两批共 72 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有 62 家企业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进行公示。三是大力培育民营科技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XX年,全市新增 13 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组织认定了 29 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全市累计认定市级以上民营科技企业 616 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83 家。同时,根据民科企业认定的新变化,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民营科技企业认定、考核和更名工作的通知 ,就民科企业的界定,省、市级民科企业的认定标准、程序进行明确,不断完善我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培育和管理。四是努力培育软件企业。新增 2 家省级软件企业,全市现有省级软件企业20 家。五是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扶持政策.XX 年,省科技厅、经贸委、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试行办法 ,规范了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的操作程序。该政策出台后,我局会同市经贸局、国税局、地税局建立了实施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协调机制、明确了具体操作规程,推动此项政策在我市的贯彻实施。目前,此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此外,继续做好软件园人园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XX 年共落实税收优惠返还 100 多万元,补助人园企业办理著作权登记、双软认证和系统集成费用 20 万元.三、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实现创新资源的科学配置XX 年,我局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规范科技管理手段、细化科技服务内容,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切实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科技立项扶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认真编制 XX 年度 Xx 市科技计划,按工业科技项目、信息技术项目、大农业科技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其他项目五部分进行统筹安排,并在工业和社会发展项目中,重点安排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