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襄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引言旅游产业作为21世纪的战略性产业,具有对经济带动作用大、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带 动就业机会多、综合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 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的贡献率超过40%。据 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据统计,2010年,襄阳市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397.48万人次,同比增长40.66%;实现旅游总 收入85.91亿元,同比增长40.97%,这两个40%的史无前例的增幅,充分说明襄阳市旅游业 已经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十二五”期间,襄阳旅游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面 梳理襄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对理清发展思路、分析发展现状、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抢抓 机遇,迎接挑战,夺取“十二五”期间襄阳市旅游业全面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襄阳旅游资源分析一.襄阳市概况二.襄阳市旅游资源梳理三.襄阳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襄阳市概况襄阳曾名襄樊,位居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襄十随”城市群中心 城市、鄂西北区域中心城市、汉江流域核心城市。襄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红 嘴相思鸟之乡”、“中国书法名城”。金庸、冯骥才等专家学者评价襄阳为“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 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 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今天 ,这里已成为内陆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汲取山水之精华”。襄阳市现辖襄城、樊城、襄州、东津新城4个城区,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和襄阳 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省级鱼梁洲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开发区,枣阳市、老河口市、宜 城市三个县级市及南漳、保康、谷城三县。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43.5平方 公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常驻人口5500307人。襄阳市旅游资源梳理(一)自然旅游资源:南漳龙王峡漂流、谷城南河小山峡、枣阳唐梓山风景区、枣阳白竹 园寺森林公园、黄家湾、保康温泉、南漳抱璞岩、保康官山森林公园、南漳金牛洞景区、 保康九路寨、九天娘娘洞、庞居洞、枣阳青龙山熊河风景区、保康五道峡风景区、南漳香 水河、谷城薤山、保康野花谷、鱼梁洲。(二)人文旅游资源:米公祠、庞公祠、鹿门寺、白水寺、承恩寺、广德寺、真武山道观 、仲宣楼、习家池。(四)独特的襄阳文化:襄阳城、夫人城、绿影壁、水镜庄、徐庶庙、古隆中。(三)红色旅游资源:烈士塔、峪山镇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市区萧楚女执教处,中共襄 樊特支旧址、中共鄂西北省委旧址、人民解放军攻克襄阳登城突破口和活捉康泽旧址、 谷城县有杨洪胜(辛亥武昌首义三杰之一)烈士墓等等。(五)人造旅游景点:凤凰温泉、锦绣园、诸葛亮广场、汤池峡温泉、唐城影视基地襄阳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襄阳是鄂北地区的大城市,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北省“两圈一带”(两圈即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 态文化旅游圈,一带即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襄阳作为湖北省“一江两山三城”(一江即长江三峡 ;两山即武当山、神农架;三城即武汉商贸城、宜昌水电城、襄阳文化古城)旅游开发的中轴和重 要门户,已成为武当山、神农架和三国文化旅游热线的中心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集散 地。“十二五”期间大量的人员、物资、信息和技术交流将为襄阳带来稳定的旅游消费群体,使襄阳强 大的集散能力发挥到极致,襄阳在湖北旅游经济崛起的核心区域地位将得到彰显。(二)旅游资源丰富。 襄阳市早在1986年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800多年的建城史,境内自然资源和人 文资源都十分丰富,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达700多处,其中国家级景点6处,省级景点30余处。境 内国家4A级景区2处(隆中风景名胜区、凤凰温泉)、国家3A级景区7家(襄阳市米芾纪念馆、谷城 县薤山旅游风景区、谷城县南河风景区、南漳县水镜庄风景区、枣阳市白水寺风景区、枣阳市熊河 风景区、枣阳白竹园寺)、2A级景区8家(保康县五道峡自然风景区、保康县汤池峡温泉度假区、保 康县紫薇林、襄阳市隆中植物园、襄阳鹿门山风景区、襄阳市黄家湾风景园、谷城县承恩寺、南漳 龙王峡)、A级景区4家(襄阳市襄王府绿影壁、宜城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南漳县香水河风景区、 老河口市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1处。 襄阳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三)气候温和,环境优美。 襄阳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降雨适中,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5.116.9之间,适宜居住。水质全国最好、长江 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城而过,周边县区生态环境非常好。“国家园林城市”(2002年、2009 年),“中国魅力城市”(2011年4月),“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 (四)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襄阳交通优势突出,经多年建设,水、陆、空立体交通的全面发展,已形成“一条汉江、 两座机场、三条铁路、四条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交通格局,尤其是高速公路发展十分迅 速,以襄阳为中心的高速公路呈“十”字形与周边城市相联,距武汉290公里,并可与1000 公里左右的大城市朝发夕至。 襄阳市区和各县市餐饮住宿条件优越,市区如万达皇冠假日 酒店为等星级酒店众多,各县市也有星级标准的酒店宾馆,整体接待能力很强。 此外,襄 阳特色饮食以及购物娱乐等基础设施完备。 第二章 襄阳旅游市场研究一.襄阳市旅游市场背景分析二.襄阳市旅游市场现状分析三.襄阳市旅游市场的威胁与机遇襄阳市旅游市场背景分析(一)国际状况21世纪将是旅游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旅游业将 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者将达到空前的规模,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旅游者将 把他们的足迹印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二)国内状况根据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当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国内旅游就会兴旺起来,当人均收入 达到1000-2000美元后,度假旅游市场会逐步形成。2000至5000美元之间属于一个过渡期,会出 现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截止2006年中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3.8亿 人次,而三个黄金周旅游人次就达到3.5亿,同比增长13%。中国入境旅游的港澳台游客人数将接 近9000万至1亿人次,而外国游客人数则有望超过2000万人次。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旅 游目的地,旅游市场拓展空间巨大。襄阳市旅游市场背景分析(三)湖北省目前趋势自199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明确提出将旅游产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以来,全省 旅游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旅游产业结构本身不断得到调整和完善。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巨大带动 作用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湖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楚文 化的发祥地之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使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区位 优势更加明显,为湖北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持。2010年是我省旅游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一 年。据省旅游局统计,2010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2.1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60.53亿元,同比 分别增长39.01%和45.4%,在全国位次分别跃居第9位、第10位。 (四)襄阳市发展背景襄阳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优势。2010年,襄阳市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397万人 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但与同期宜昌的旅游收入的104亿元相比,还存在很大 的差距。襄阳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2008年提出了“旅游活市”的发展战略,2011年又 提出建设“四个襄阳”的战略目标,都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 。 襄阳市旅游市场现状分析(一)开发现状第一,缺乏创新性,特色较少。 目前襄阳市举办的最大也最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就属诸葛亮文 化节。但是由于目前在我国打诸葛亮这张王牌的城市太多,而且我们并没有办出自己的特色, 所以就显得比较乏味。活动形式上,开闭幕式上的歌舞表演,商品展销会,经贸洽谈会等老套 套,缺乏旅游吸引力。同时游客的参与度低,调动不了游客的积极性和热情,难以真正起到塑 造和传播城市形象和影响的作用。 第二,缺乏科学的规划,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襄阳市旅游整体规划不合理,缺乏统一的规 划。各景点都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规模,相互之间联系甚少。而政府在这方面又有一定的限 制政策,使得各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市场化的投资回报机制尚未健全,企业的投 资回报率往往较低,导致参与的企业入不敷出,从而退出市场,给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了阻力 。第三,营销力度欠缺,品牌效应不强。 襄阳是“三国文化之乡”,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三国文 化并未被充分利用起来。除此之外,襄阳还有很多旅游资源都没能得到有效开。已经开发的景 点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营销策略,宣传力度不够,名气不大,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襄阳市旅游市场现状分析(二)管理现状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及社会联系的广泛性决定了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对其他部门既有广泛的带动功能 ,同时,还有很强的依赖性。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通力协调管理,是实现旅游业顺利运营和健康发 展的基本保证。然而,从目前襄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来看,旅游行业内部协调能力和相关协调政策尚 不能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各利益主体间的摩擦和碰撞现象还是很多,尤其在景区建设、管理 和旅游投资决策方面问题更为突出。景区的规划开发、投资、管理等权利分数不同机构,出现了城建 部门、文化部门、旅游部门、街道居委会等多头管理的局面。由于实行政府主导政策,很多景区经营 管理还没有引入市场机制,没有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所有权、监管权、经营权、收益权归划混乱 ,导致景区经营在市场经济的开放式空间中困难重重。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会严重制约襄阳旅 游业的发展。 (三)年接待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据襄阳市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了解,上半年襄阳接待游客1185万人次,同比增长三成以上,实 现旅游收入80亿元。但对比周边城市,却显示出一定差距。目前,襄阳旅游业在省内排名已由第 三位下降至第四位。省内排名前三的武汉、宜昌和十堰,以及南阳、洛阳,在旅游人数、总收入 、A级景区数量等综合指标中,均超过襄阳。 襄阳市旅游市场的威胁与机遇(一)威胁分析 第一,周边竞争日趋激烈。 一方面,从省内来讲,襄阳的旅游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从资源的名气和影响看,我们不如宜昌、十堰、神农架、荆 州,甚至随州,这几年恩施的大峡谷也声名鹊起。综观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可谓风生水起,咄咄逼人。另一方面 ,立足整个湖北省角度看,湖北周边省市包括安徽、河南、陕西、重庆、湖南和江西等地,近几年旅游业发展的强劲势, 对湖北省旅游业构成了重大挑战。例如,西安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每年旅游人数高达3000多万人次,河南焦作的云 台山应该是“后起之秀”,但每年旅游人数也达1000多万人次。与周边省市旅游业的风生水起和目不暇接相比,襄阳市旅游 业显得较为平淡无奇,使全市旅游整体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第二,产品种类单一。 游客到一个地方旅游都是希望看到独一无二的景观,希望看到“湖北之最”、“中国之最”,甚至“世界之最”。目前,虽然襄阳 市的旅游景点有700多处,但大多都是雷同的景观,缺少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像南河小山峡、隆中这样具有景观独特性和深 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景点,却没有进行深层次、高档次的开发规划,导致全市旅游景观类型单一、乏味,且极容易被替代 。以在全市比较成熟的4A级古隆中风景区为例,去过的游客都感觉景区内景点内容单一,平淡无奇,游人往往是“没看很向 往,看了很失望”,山本身并不高,一个小时就能转弯,而且几十年都没有什么变化,相对于与周边城市旅游业得日新月异 而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