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7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5页 / 共77页
第6页 / 共77页
第7页 / 共77页
第8页 / 共77页
第9页 / 共77页
第1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讨高中化学新课程 教学的若干问题 钟耀荣 一、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1。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学习目标。(目标)4。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帮助 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与实践能力。(学习方式) 5。倡导多样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6。为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提供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 展。(评价)3。系统设计中学化学课程。初中课程体现化学 启蒙教育; 高中课程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 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课程内容体现 基础性、时代性与选择性。(结构与内容)2。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教科书只是教学的范例,教师 要参与新课程的开发。(依据)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 本的了解程度。各国普遍采用这一标准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我 国也沿用此标准进行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所受教育程度高低的象征, 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类普遍文明的标志。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 主流。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 互关系纳入课程范畴,“科学为大众”的理念日益深入 人心,教育的视野从培养少数人成为科学家转向面对 所有的学生 。 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 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三维学习 目标相融合的中学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化学课程目标 过程与方过程与方 法法新新课程课程 的功能的功能 爱学能爱学能 学正确学正确 价值观价值观情感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价值观知识与知识与 技能技能传授知识技能传授知识技能中学化学课 程的价值 科学知识传承? 科学过程体验? 学习研究方法? 形成科学观念? 培养能力-自学、 实验、思维、分 析解决问题元素化合物知 识,概念原理 规律,实验、 化学用语使用体验知识形成、规 律发现过程、学习 研究方法学习态度、科 学精神、价值 观、责任感内容标标准活动动与探究建议议1.认识认识 化石燃料综综合利用的意义义,了解甲烷烷、乙烯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质,认识认识 乙烯烯、氯氯乙烯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产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类、油脂、蛋白质质的组组成和主要性质质,认识认识 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应用。3.通过简单实过简单实 例了解常见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应,能举举例说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领域中的应应用。4.以海水、金属矿矿物等自然资资源综综合利用为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实现 物质间质间 转转化中的作用。认识认识 化学在自然资资源综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值5.能说说明合成新物质对质对 人类类生活的影响,讨论讨论在化工生产产中遵循“绿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6.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涤剂 的使用为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对环 境保护护的意义义。查阅资查阅资 料:利用石油裂解产产物乙烯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产品。实验实验 探究 :乙烯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质。讨论讨论 :用乙烯烯制乙酸的合成路线线对对比实验实验 :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检测测实验实验 :淀粉的水解和水解产产物检检验验。查阅资查阅资 料:海水资资源及其利用。调查调查 :当地水污污染及治理的情况讨论讨论 :如何选择选择 合适的洗涤剂涤剂。查阅资查阅资 料:高分子材料应应用发发展查阅资查阅资 料:符合“绿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产品的生产产。案例1 如何融合三维目标?(化学2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 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应体 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 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与评价建议。课程标准国家课程具有法定性质。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不仅 仅是对学习内容的具体规定。标准规定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学习要求( 结果)是明确的。统一的、最基本的面向全国同一学习阶段的学生。课 程标准写给教材编制者、教师和教学评价者。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 应参与课程的开发和评价。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课程内容标准的表述: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行为程度及对象例: 学生(略) 通过实验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 应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知性目标的学习行为:知道(识别等)、了解(认识等)、理解(说 明等)、应用(评价等)例: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 分类。体验性目标的学习行为:感受(经历等)、认同(体会等)、形成( 发展等) 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生活质量的 重要作用。技能性目标的学习行为:初步学习(模仿等)、初步学会(完成等 )、学会(掌握等) 例: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 验技能。努力把知识学习、技能的训练和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科学方 法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相融合。 统筹文本知识、学习情景素材 、实践活动、作业练习的内容,较完美的体现学习目标和新课程的 理念。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 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 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课程资源与教材课程资源包括素材性与条件性资源,包括校内外资源。教材不是 唯一的课程资源。 教师、教材、教研人员是最重要的素材资源载体 。不仅要重视学科已有的知识资源,也要重视学科知识新发展、应用 ,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融合,学生生活经验素材的开发运用。新课程教材编写的特点降低难度,拓宽内容-双基要求降低,思维方法、技能加深 ,增加科学方法、STS内容。打破旧的知识框架-以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科学应用、转 变学生观念等目标建立教材体系。设计多样学习活动-观察测量、数据处理利用、讨论、小制 作、角色扮演、游戏、探究性学习、大脑风暴。强化教材的工具性-多种学习手法的介绍、应用,注重学习过 程的引导,反映学习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改善呈现方式-改进文字、图象、版式;强调插图的作用与地 位(原理图、照片、示意图、连环画、幽默画)。多样化-有个性、可有单元教材、多媒体教材等形式,提倡一 纲多本。A。义务义务 教 育课课程( 启蒙)1。科学探究 2。身边边 的化学物 质质3。物质质 构成的奥 秘4。化学 变变化5。化学与社 会发发展B。必修模 块块1、2( 基础础内容 的核心)认识认识 化学科 学 常见见无机 物及其应应 用 物质结质结 构基础础 化学反 应应与能 量 化学与社会 可持续发续发 展 化学实验实验 基 础础C。选选修模 块块(基础础 内容的扩扩 展)物质结质结 构与性质质原子结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质、 化学键键与物质质的性质质 、 分子间间作用力与物质质的性质质、 研究物质结质结 构的价值值化学反应应原理-化学反应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溶 液中的离子平衡有机化学基础础-有机化合物的组组成与结结构、烃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质与 应应用、糖类类氨基酸和蛋白质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实验实验 化学-化学实验实验 基础础、化学实验实验 探究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环环境保护护化学与技术术-化学与资资源开发发利用、 化学与材料制造、加工、 化 学与工农业农业 生产产新课程的结构层次(初高中内容的 五个板块 三个层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 三维目标并重,体现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实施科学 评价以促进学生在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 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 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 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爱学、能学;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习、解决问题、交流合作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 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 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课程功能)必修模块选修 模块化学1 36课时 化学2 36课时 有机化学 基础物质结构 与性 质实验化 学化学反应 原理化学与 技术化学与 生活大纲规定的高中化学(现行)课程 :必修(化学) 140课时 偏文 ;必修加选修(化学)259课时 偏理课程标 准规定 的化学 新课程建构基础性、时代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设8个学习模块,各 块。高中毕业至少应学习3个模块,108课时,获得6学分。(学生 三年应修满144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16-12个学科共93学分,综合 实践活动23(研究性学习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选修至少 22+6学分即可毕业)。 必选36课时 其余自选 36 x n以五大块知识内容(化学基本概念与化学原理(元素周期律、物质结 构、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理论) 元素化合物知识 有机 化学知识 化学计算技能 化学实验技能)为中心 三块知识穿插安排 ,两块技能渗透其中,要求牢固掌握知识,培养自学、思维、实验、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二、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1选择性?) 、新课程依据什么来设计课程的主线 ?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高中课程科学领域内的化学教育目标是什么 ?)2、新课程怎样来实现三维学习目标?怎样在化学 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给学生倡导怎样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3、怎样才能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保持和发展学生 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怎样理解和贯彻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4、怎样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的前提下高效 地完成各个模块的教学任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5、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怎样充分发挥教学的创造 性、促进自己专业水平发展? (-当什么样的高中化学教师?)宏观 认识 层面 上的 问题1。怎样分析、评价高中化学内容的系统性?怎样看待高中化学 “五大块”内容?怎样处理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电解质溶液理论、化学平衡理论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与元素化合物内容的安排?怎样处理必修模块中五大块内容与选修模块中相关教学内容在教学 要求与学习层次的衔接与递进关系?教学策略层面上的问题2。怎样把握教学要求的深度、广度、梯度和弹性?怎样理解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分工和衔接?怎样处理知识点、技能点的掌握,过程了解、方法熏陶,情感态度 价值观教育 三者间的的关系? 怎样处理整体了解、统摄与局部研究、把握的关系?怎样理解模块 中各专题(章)、各单元(节)内容间的逻辑关系?3。怎样提高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思维深度?(怎样把貌似松散的内容结构化,以便于掌握?怎样使描述性的 知识转化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能引人入胜?)4。 怎样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怎样考虑活动目的、怎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怎样发 挥教师的引导、指导,激励、评价作用?5。 怎样加强师生的情感沟通和对话,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