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四运动是1919年5 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 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 动,以及广大群众、市 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 层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 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的爱国运动。历史背景国际国内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 加紧侵略中国,人民反帝情绪 高涨2、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 解放指明了道路1、北洋军阀大肆卖国,对内掠 夺,使人民负担加重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 工业得到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进 一步壮大新思想与社团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 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 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 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 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 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 、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 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 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高等教育发展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 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 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 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 钊、胡适、辜鸿铭(英国文学) 、刘师培、鲁迅(周树人,教中 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 )、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 (教新文学)等被聘请于北大任 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 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 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 要动力。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五四运动总司令)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事件经过:(一)前期1、中心:北京2、主力:学生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 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 。他们打出“誓死 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 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 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 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 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 。(二)后期1、中心:上海2、主力:工人阶级(参加阶层包括学生、工人、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意义: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 响应学生。 五四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形 式由学生罢课发展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商人 罢市的“三罢”斗争。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 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1919年6月 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胡适(18911962),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 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之一。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民主维新人士 陈独秀(1879-1942)和李大钊(1889-1927),新文化运动 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 一。 林长民(1876-1925),国民外交协会理事。 蔡元培(1868-1940),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学 时任校长。 主要领导胡适梁启超运动特点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国主义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 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 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 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 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五,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 运动。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 运动。第三,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历史意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