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3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5页 / 共63页
第6页 / 共63页
第7页 / 共63页
第8页 / 共63页
第9页 / 共63页
第1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 想演变l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l第二节 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l第三节 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l 一 、 原始社会的学校体育l 二 、奴隶社会的学校体育l 三 、封建社会的学校体育一 、原始社会的学校体育一方面:在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师,也就 没有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也就没有学校体 育。另一方面:原始社会劳动技能的传授实际上就 是一种身体的教育,即体育。二 、 奴隶社会的学校体育l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开始出现,从而为学校体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公元前八世纪,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在希腊各城邦中,斯巴达 与雅典 的教育又是其典型的代表。斯巴达斯巴达是一个军事化的城邦国家,这种 社会状况决定了斯巴达教育注重军事体育的 特点,教育训练的唯一目的就是把氏族贵族 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其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 ”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此外,骑马、游泳、作战游戏与击剑等也 要学习。男孩岁,要学习十年的时 间。妇女也要接受军事体育的训练。而文化 学习根本不被重视。 雅典的教育在其内容和方法上要丰富、充实和灵活。学校等级 学习内容岁 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 文化知识和音乐,初步的体育活动12岁 体操学校 以体育操练为主,内容有:赛跑、跳跃、角力、掷标枪、掷铁饼以及游泳、舞蹈等国家体育馆 专门作为培养奥林匹克经济人才而设立的一种学校。体育为首要的教育内容,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同时也学习 各种文艺、宗教仪式、社会生活级工们生活准则。青年军事训练团三、封建社会的学校体育 1.宗教神学对体育的束缚公元一世纪,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兴起,此时,整个西 方社会笼罩在宗教神学思想的统治之下,同时,学校也逐 渐被控制在教会的手中。由于宗教神学推行禁欲主义,宣 扬“肉体是灵魂的监狱”,认为必须折磨肉体才能拯救灵魂 。因此,教会学校是完全没有体育的。此后一直到中世纪 ,体育几乎完全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其身影只能在“ 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骑士教育”中闪现。2.体育的复兴14世纪开始,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它主要抨击 神的权威,讴歌人的能力和作用。在教育领域,人文主义 教育观盛行。人文主义教育要求体魄健美,反对蔑视体格 的锻炼,因此恢复了古代的体育制度。第二节 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 发展趋势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则造成了对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的现实需要和条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学校体育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第二节 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 与发展趋势l一、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l二、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科学化体系课程化科学化教育化一、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 体育的教育化(1418世纪)l1.动因l2.重大事件l3.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l4.特点动因l人类对神的抨击,对人的赞美,以及人 对自身现实价值的认可。 重大事件l(1) 文艺复兴l(2) 宗教改革运动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1) 维多利亚(意):人文主义教育家主要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充分发 展的人;体育应被看成高尚的、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的教育内 容。在他所建的“快乐之家”中极力推行体育教育。(2)夸美纽斯(捷克):“现代学校体育之父”主要思想: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3) 洛克(英):教育家主要思想: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体、智进行了明确的 区分,并着眼于实际的锻炼。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4) 卢梭(法):思想家主要思想:在爱弥尔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和体 育思想。 特 点l 学校体育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体育活动的人文教化作用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提倡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 博、多才多艺的新人为教育理想并据此进行教育革新的 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 进步意义,其基本精神对今天的教育仍有着有益的启示 。然而,由于其历史的局限和随后发展中脱离现实的倾 向,以及越来越注重于知识掌握的目的,这种教育思想 对当时以及以后欧洲的教育也产生过一些不利影响。 (二)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 育的课程化(18世纪中期-19世纪前期)l1.动因 l2.重大事件l3.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l4.特点动因l科学的理性与科学的方法重大事件l启蒙运动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1) 巴塞多(德):教育实践家l贡献:1774年,他在德意志的德绍创建了一所博爱学校,他把体育列为正式的课程,创建了著名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学校采用按年龄选用教材和分组教学的方法。这所学校实施的体育被认为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2) 古茨穆茨(德):教育家、“德国近代体育之父”l贡献:进一步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主张全民体育,将体育方法体系化。(3) 裴斯泰洛齐(瑞士):l主要思想: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认为教育可以以心理学为基础,也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因为只有以心理学的原理为基础,教育者才能了解儿童,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按照儿童的天性进行教育。)倡导直观教学的原则,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思维。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l各门课程被分为体育与劳动、道德教育和重视知识积累的智育三类,体育的任务是要把所有潜藏在人身上的天 赋的生理力量全部发展出来 特点l体育课程采用了课程化的形式和班级、年级授课的方式,学校体育能大规模的培养劳动者,体育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确立下来。(三)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l1 动因 l2重大事件l3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l4特点动因l科技的发展和学校体育的课程化 重大事件l科技革命l工业革命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l斯宾塞(英)l主要思想:构建了科学主义课程理论的完整体系,在他的体育理论中包含了许多符合自然规律的人体养护和锻炼的内容,强调必须了解人体结构、生理卫生知识,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特 点l对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促使学校体育的科学化进程,而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则是学校体育科学化的最显著标志。 (四)学校体育的科学化体系(20 世纪前、中期) l1.动因l2.重大事件l3.代表人物l4.特点动因l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重大事件(1) 美国的“新体育”运动l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了“新体育”学说。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字意味着整个机体的活动,而不仅只有智力才能教育的手段。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2) 高尔霍夫尔的学校体育改革l奥地利教育家高尔霍夫尔设计了一种较为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实践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体育改革。l他提出了学校体育必须遵循生理学规律,符合学生需要的主张;建立了以保健和促进青少年发育为特色的教材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提出要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儿童中心主义(尊重儿童的运动需求),在授课安排上,他第一次提出要系统地考虑速度、耐力和灵敏的运动学特性。代表人物l伍德和赫塞林顿l高尔霍夫尔 特点l自然体育思想是20世纪前、中期欧洲各国体育的主流思想。二、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思想发 展的新趋势 1.动因2.重大事件3.特点动 因l 信息社会的到来l 教育改革重大事件l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特点l终身体育思想和休闲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校体育中出现了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的休闲体育活动服务的新趋势第三节 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 、1840 年1919年间体育思想二、 1919年1949年间的学校体育思想 三、1949年1979年间的学校体育思想 四、1979年 1999年的学校体育思想 五、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的发展18401919年间的中国学校体育及体育思 想l1、 主要事件l2 、主要人物l3 、主要学校体育思想l4、中国学校体育制度确立主要事件(1) 洋务运动(2) 维新运动 主要人物l(1) 严复:原强主要思想:首次提出了体、智、德三育,并称体育、智育、德育是国家民族富强的基础;强调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l(2) 康有为:大同书主要思想:系统提出了各级学校体育课程方面一系列设想,认为各级学校都要注意卫生、体育设 备及环境布置。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l基本观点l主要特征l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基本观点军国民体育思想脱胎于军国民教育思想。所谓军国民教育,就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1)特征: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立论基础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2)影响: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国民对体育的重视。 对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以及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 1904年1月,奏定学堂章程 的颁布与实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 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标志着中国近代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二. 1919年1949年间的学校体育思 想 l重要事件l主要思想重要事件 “五四”运动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l基本观点l主要特征l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基本观点(1)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才, 而健身作用只是体育教育中“自然得到的副产品”。(2)“体育即生活”,使儿童现实生活丰富、愉快、满足。体育教育 过程应符合儿童本能,应有利于儿童个性自由发展,应从儿童的 情趣出发采用贴近生活和贴近天然的运动。(3)儿童倾向于自然生活活动,应提倡顺应自然的、随心所欲的 身体运动,如游戏、舞蹈、野外活动等。(4)体育教育应以儿童的心理需要和满足为中心(5)竞技运动是体验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形式,它能使人充分显 露才华,并能表现出人的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特征:(1)强调体育育人的教育目的。(2)强调体育融于生活。(3)推崇自然活动作为体育的重 要手段 。 影响:(1)“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系统引入,使我国当时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初具 规模。(2)由于“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推崇自然活动,为田径、球类等竞技运动创造 了条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在“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更加重视体育的教育价值,注重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1949年1979年间的学校 体育思想 l重要事件l主要思想重要事件 l新中国成立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 l基本观点l主要特征l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基本观点l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主要是竞技体育思想,体育教学以技术教学为主,追求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技术,注重教师、教材以 及课堂为中心。 (1) 特征: 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 养。 教学中重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 本知识的掌握。 注重老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课程结构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 部分。 教学原则和方法基本采用了凯洛夫的 直观性、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 性和连贯性的五大教学原则。 (2)影响: 建立了新的体育教学法体系 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