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温故知新1.一五计划开始的时间?特点?2.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目的、性质、意义?4.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一次成功的探索?5.19561966年党和中央领导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犯了一些错误, 据此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错误的原因?错误的表现?标志?这次错误带来的影响?为纠正这次错误党和中央领导人采取的方针措施?作用?温故知新毛主席语录(1964):“过去十五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 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 我们才能改正它们”。请回答:56-66年间“做对的事情”、“ 错事”、“改正”分别指什么?思考人民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 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 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 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 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 。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 问题。 思考:人民公社体制产生的消极影 响?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 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 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 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 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 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 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在自家 春联上这样写道导言: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已经过去【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 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 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含义: 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 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回答: 1.这次在北京开幕的会议是什么会议?主要内容有哪些?2.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合作探究】1:这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是建国以来具 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它结束了1976年 10月以来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 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 倾观念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口号,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 经济重大比例严重的失调的要求,作出了 实行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 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的新决策,启动了农 村改革的新进程 ,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序幕 .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内容、意义)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合作探究)第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 势就不稳定,农民不脱贫,就是大多数人没脱贫; 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第三,人民公社制度造成农业发展缓慢。(1)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2)改革措施: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经过:意义:【合作探究】2:安徽凤阳县是一穷乡僻壤之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 故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 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 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 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决定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 ,并写下了保证书,包产到户1.旧的经济管理体制是什么?2.经济体制改革从哪方面开始?回答:3.改革后普遍实行何种生产组织形 式?有何意义?人民公社体制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文革时期的凤阳花鼓:凤阳地多 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 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80年代初凤阳花鼓:说凤阳,道 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 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 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 千克。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结合图片和资料,分析改革前后的不同, 想一想,凤阳小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 直接原因:是在安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 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本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 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 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生产关系的变革?土地改革农村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竹编手工业生产 。广东乡镇企业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2)改革措施: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农村改革基本经历三 大步:包产单干,离 土不离乡,离土又离 乡其中“离土不离乡 ”指什么?背景(前提):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_制;8亿 农民基本解决了_问题。意义: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民致富,有利 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1)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分配:过于平均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含义(2)特征(3)意义 3、乡镇企业农村改革的深化 (1)背景(前提)(2)含义(3)作用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材料一: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 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 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 过去了。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 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 调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 性、积极性,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1、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1)国企存在弊端,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农村改革的推动 2、时间:_年10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 全国全面展开。3、中心环节:_ 4、目标: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 革的目标是建立_。 5、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意义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 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 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6、存在的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按照“产权清晰、权 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 大企中型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改革,使企业 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以适应 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首都钢铁公司 “二汽”集团生产的新 型汽车4、结果:截至1999年底全国有81.5 的企业进行了改制。探究:如何看待国有企业职工 下岗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把企业推向市场,在这 个过程中出现企业职工下岗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 要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 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以有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 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什么当时实行这些票证?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 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了生产资料公 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基本特征:建立:1、计划经济体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排斥多种经济形 式和经营方式。 .生产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 自主权(以指令性计划为主)。 .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平均主义,“大锅饭” 。 .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 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采用行政手段来调节。积极作用:在共和国早期,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 行国家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额完 成,对经济的恢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 会主义改造,发挥过重要作用。消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 销售价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 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 品供应严重不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 不便。 阅读教材自主思考: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是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 制。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不以社 会基本制度的变化为转移。是与计划经济相 对应的一种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公有制的优越 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 起来,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 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市场经济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概念1)、过程: (1)明确提出:_年“十四”大明确指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 。 (2)写进宪法:_年,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第一次写进宪法。 (3)进一步创新:_年,“十五”大报 告指出:_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2)、成就: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_建 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_为主体, _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3)、意义:解放了_,使中国经济与 _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_, 加快了中国_。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基本标志:公有制为主体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 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特点资源配 置方式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行政手段配置为主市场配置为主材料一: 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 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可见,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 ,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 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 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 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 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 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合作探究】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 市场经济。特征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 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回答:上述两则材料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不同?改革必经之路“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 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 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 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 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局面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 ,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 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小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根本目的目标前提实质路径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