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1中医正骨手法 的力学机制 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 潘良春 研究员 QQ:346660427*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2研究结论我们认为:a任何中医正骨手法可以归纳为 “轴向用力法” ,“侧方用力法”,“旋转用力法”三类 。b中医正骨手法与固定法的力学实质是一致的 。c运摇手法是中医正骨手法中的关键手法 *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3研究意义v统一纷繁复杂的各流派中医正骨手法。v使正骨手法变得简明扼要,浅显易懂。v易于国际国内交流,易于传授 。v易于仿真模拟,最终实现“人机对话”,“ 计算机辅助正骨”的梦想 。v复位器械和固定器械的统一。*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41 “轴向用力法”的力学分析 v以“拔伸牵引手法”为例进行分析: “拔伸牵引手法”是中医骨科最基本的正骨手 法,其目的是对抗局部肌肉收缩导致肢体 短缩的趋势。 “纵向挤压手法”力学实质与“拔伸牵引手法” 相同,力的方向相反,治疗目的和手法效 应刚好相反。 *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51.1 “拔伸牵引手法”研究传统操作要点:v近节牵引(不妥 )v顺势牵引(必要 )v持续牵引(必要 ) *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6近节牵引v目的:不使力量衰减 ?v结论: (1)虽然断端及关节是软组织连接,有松弛和蠕变的特 性,但只要是持续牵引,则最终关节和断端还是能受到 接近医者施予的力 。 (2)真正目的: a 保护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韧带不因牵引而拉伤; b 在单人或双人操作时,主要施术者的手指距断端很近, 在牵引后“兼职”使用其他手法时,比较容易 。 (3)“近节牵引”的提法不如“近折端牵引”确切 *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7顺势牵引v释义:“势”即运动趋势、方向。 v原理分析: a “来路即是去路”(我院已故名医杨天鹏语 ) 顺势牵拉可以使重叠成角的断端从软组织 的原通道退回,恢复肢体长度,保护断端 周围的软组织; b 成角状态下的顺势牵引,其力学实质与成 角折顶手法相似,有较好的复位效应。 *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8持续牵引v目的: a 使断端软组织发生形变,提供复位所需患肢长度 ; b 断端之间分离解脱,减少断端间的显微交锁,为 之后的正骨手法提供施术环境,降低其余手法的 难度。 v原理分析: 断端存在的骨膜,肌肉,肌腱,神经,皮肤等软组 织被看作是粘弹体,有“蠕变”特性。要使其发生 充分的拉伸形变,提供长度以纠正骨折重叠移位 ,持续用力牵引以提供足够形变时间是必不可少 的 。*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91.2 拔伸牵引力量的来源v传统误区:施术者个人的力量大小决定了拔 伸牵引力量的大小,中医骨科多强调医生练 功的重要性 。v 力学分析:*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101.2 拔伸牵引力量的来源v结论:我们应该在复位环境上给予关注 v措施: a采用橡胶地板和施术者穿橡胶鞋 b复位前用肥皂清洗患肢及施术者双手,洗 去油脂 c施术者戴上乳胶手套或抹镁粉操作以增大 摩擦 *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112 “侧向用力法”的力学分析v治疗目的:纠正骨折的侧方移位 v分类: a单纯侧方移位(两点加压) b非单纯侧方移位(三点加压)v结论: a我们主张稍微过牵一点利于复位; b今后可以考虑用机械进行把持牵引替代医生; c采用成角折顶手法对复位是有好处的 。*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122.1 两点加压力学分析*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132.2 三点加压力学分析*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143 “旋转用力法”的力学分析 v3.1绕轴旋转与力偶v3.2绕端旋转与力矩*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153.1绕轴旋转与力偶*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163.2绕端旋转与力矩*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174 “运摇手法”研究* v初步结论:我们认为运摇手法是中医正骨手 法中的关键手法。运摇手法不仅是运摇关节 ,模造关节面,更重要的是在牵引下运摇断 端,可以起到整复骨折的效应。运摇手法运 摇手法实际上是多种手法的复合体,包括拔 伸牵引,绕轴旋转,绕端旋转等,所以能够 单独运用就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应,是我们 比较推崇的一个精华手法。 *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1841兼职法*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1942专职法*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20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