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课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中华文化对个体、人类及 世界的深远影响,初步感受传统美德的精神魅力,愿 意为保护民族文化做出努力。 能力目标:培养采用对比和归纳的方法获得知识的能 力以及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力量,初步感受传 统美德的精神魅力。 学习重点: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内容。 学习难点: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 化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一、自主学习 1、中华文化如何产生?(66页) 2、中华文化的内容有哪些?(67页) 3、中华文明为什么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 绝,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68页) 4、中华文化的特点?(68页) 5、中华文化的影响是什么?(作用)(68页) 6、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有哪些?(表现)(69页) 7、传统美德的地位、作用?(69页) 8、传统美德的特点、品质?(69页) 9、传统美德对青年一代提出的要求?(69页)穿越时空隧道,奔赴五千 年文化之旅二、新知导学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四大发明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齐白石 徐悲鸿 张大千老 子孔 子墨 子孟 子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1、中华文化的构成: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自古以来,中华华民族在中华华大地上劳动劳动 和生活 ,各族人民相互团结团结 ,相互学习习,用自己的勤劳劳和 智慧共同开发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创造了灿烂灿烂 的中 华华文化。你还知道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文化吗?2.中华文化如何产生?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古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古印度的婆罗门文 化极其辉煌,可创 造文化的雅利安人 却不是本土居民古印度婆罗门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埃及文化渊源甚古,经 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 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 面目全非结论: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灾害、入侵、内乱 等)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思考:中华文明为什么历经沧桑, 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的原因只有中华文明几千年来虽然历经历经沧桑,只有中华文明几千年来虽然历经历经沧桑, 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即使是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即使是 民族危难的时候,仍然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民族危难的时候,仍然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 的的文化作品文化作品3、中华文明为什么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 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 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 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 凝聚力之中。3、请同学们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 程和丰富多样的内容用八个字来 归纳出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4、中华文化的地位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 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思考:今天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 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没有 影响呢,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的2500余所院校开设 了汉语课程。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分布于全球 83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了331所。 孙子兵法一书被翻成英、俄、德、 日等20多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刊印本。 美国的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 必读教材,被誉为中华千古奇书。5、中华民族优良历史文化的影响是 什么?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 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 的影响,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 的发展历程中,在创 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 同时,也形成了代代 相传的美德,接着我 们就来了解传统美德中华文化中处处渗透着一个字德 请结合最近我们的传统节日,说说 你了解的传统美德。这些中国传统的团圆节体现了中华 民族哪些传统美德 如:孝亲敬长,爱家爱国,尊敬老人 注重亲情,提倡家庭和睦等 此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有哪些(表现)?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奉献精神奉献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情操爱国情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崇高志趣崇高志趣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昂扬锐气昂扬锐气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浩然正气浩然正气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政风范为政风范 厚德载物,道济天下厚德载物,道济天下 广阔胸襟广阔胸襟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奋不顾身,舍生取义 英雄气概英雄气概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社会理想社会理想 儒家提倡“和为 贵”、“和而不 同”的思想 人与人之间的 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和 谐统一实现国家主导 下的社会和谐主张和平道家倡导“合乎 自然”,“宽容 海涵”的 思想法家主张对个人、 社会、国家三者关 系正确定位墨家践行“兼爱 ”、“非攻”的思 想和平与发展是 当今世界主题共建和谐社会 团结友善循环经济、环境 保护、可持续发 展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传统美德的特点:。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传统美德对青年一代的要求: 结合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 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丰富和 发展三、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运用你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2012年伦敦奥运会圣火交接仪式,于当地时间5月17日,在泛雅典体育 场举行。李宁是唯一一位在希腊境内进行传递的中国火炬手。希腊奥委会主席卡 普拉洛斯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希腊奥委会向李宁先生发出邀请,是希望借此向 中国奥委会表达敬意,也向李宁先生2008奥运会在鸟巢上空的壮举表示敬意。” (1)李宁在鸟巢上空的壮举蠃得世人的敬意,更为祖国争取了荣誉。如果你是 一名 “文化交流小使者”,你将怎样充当好这一角色?材料二:雷锋,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楷模,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该得到传承和发 展。3月是“学雷锋 能帮就帮 志愿服务满绿城”志愿服务月活动。 (2)请你想一想,雷锋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至少三个角度)(3)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像雷锋那样为人民服务,请你谈谈我们中学 生应该怎样向雷锋学习?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 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 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等等。我们作为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养成服务社会奉献 社会的良好品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四、总结回顾四、总结回顾板书设计中华民族五、达标检测1、下列不能体现中华文化的有( ) A 针灸 B 元曲 C 圣诞节 D儒学 2每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后,便迎来中华文化的空前发展,从而造就了宏阔豪迈的“秦汉雄风”、 雍容大度的“盛唐气象”,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几个辉煌时期。这说明( ) A我国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汉族人民创造的 B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化C 中华文化是自行形成的 D我们现代文明永远无法超越古代文明 3、云南省著名艺术家杨丽萍编导的,印象云南,以其精湛的原生态舞蹈艺术形式,向北京 观众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的劳动和生活等,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这反映出( ) A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B我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发展先进文化,吸收一切传统文化,创造新的民族文化 D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否定传统文化,创造新的民族文化 4.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括( )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深刻的道德伦理 名 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A B C D 5.下列能够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有( ) 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言必行,行必果 A B C D单项选择:CBAAD简答题 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每年的这一天前后都会在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举行国际孔子文化节,2016年是 孔子诞辰2567周年,孔子文化节自1984年开办以来也已经历了三十三届。 (1)孔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请你再列举两个中华文化的代表及主要成就。( 2 )中华文化包括哪些内容?(3)你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吗?(4)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如:孟子著有孟子等、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毛泽东著有论持久战等 ,鲁迅著有狂人日记等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 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不但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 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五千年悠久历史,五千年灿烂 文化波澜壮阔,从三皇五帝 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秦汉魏晋 ;又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至 今。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人 类的骄傲,更是我们在座每位 同学的骄傲。希望大家都能学 习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宣传中华文化,创造更加灿烂 辉煌的中华文化!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