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6页
第2页 / 共96页
第3页 / 共96页
第4页 / 共96页
第5页 / 共96页
第6页 / 共96页
第7页 / 共96页
第8页 / 共96页
第9页 / 共96页
第1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和重大危险源管理第一章、第一章、危险、危险、有害有害因素因素识别识别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 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 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 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 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 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 备、设施和场所等。 说明:从概念上看,危险因素比有害因素的损害总 体上要大一些,但只有量的区分,没有质的差别。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 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 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 危险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因此,存在危险有 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 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 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 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三个方面。在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 事故分类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 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大类;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防护、保险 、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 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 四大类。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分类见下表说明:井下的瓦斯、一氧化碳、所用到的炸药属于危险有害物质。电属于 能量。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类号分类分类号分类7.0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7.05物体存放不当7.01.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7.0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01.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7.06.1冒险进入涵洞7.01.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 电或泄漏7.06.2冒险进入漏料处7.01.4忘记关闭设备7.06.3采伐、集采、运材、装车时没有 离开危险区7.01.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7.06.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 和井中分类号分类分类号分类7.01.6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 、把柄的操作)7.01.1 6其他7.01.7奔跑作业7.0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7.01.8供料或送料速度太快7.02.1拆除了安全装置7.01.9机械超速运转7.02.2安全装置堵塞,失去了作用7.01.1 0违章驾驶机动车7.02.3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的失效7.01.1 1酒后作业7.02.4其他7.01.1 2客货混载7.03使用了不安全的设备7.01.1 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7.03.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实施7.01.1 4工件紧固不牢7.03.2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南屯电厂 事故) 7.01.1 5用压风吹铁屑7.03.3其他分类号分类分类号分类7.04手代替工具作业7.06.1 1未及时瞭望7.04.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7.07攀坐不安全位置7.04.2用手清除铁屑7.08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7.04.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机加工7.0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 整焊接等作业 7.06.5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7.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7.06.6冒进信号7.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 场合,忽视其使用7.06.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7.11.1为戴护目镜或面罩7.06.8易燃易爆场合明火(峄化事故、国 际焦化事故)7.11.2未戴防护手套7.06.9私自搭乘矿车7.11.3未穿安全鞋7.06.1 0在绞车道行走7.11.4未戴安全帽分类号分类分类号分类7.11.5未佩戴呼吸护具6.02.2强度不够7.11.6未佩戴安全带6.02.2. 1机械强度不够7.11.7未戴安全帽6.02.2. 2绝缘强度不够7.11.8其他6.02.2. 3起吊重物的绳索不符合安全要求7.12不安全装束6.02.2. 4其他7.12.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穿着过于 肥大的服装6.02.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运行(鲍店矿事 故)7.12.2操纵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6.02.3. 1设备带病运转(鲍店矿事故)7.12.3其他6.04.5交通路线的配置不安全7.13对易燃易爆物品处置错误6.04.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6.02.1. 7其他6.04.7地面滑分类号分类分类号分类6.0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 陷6.01.9危房内作业6.01.1无防护6.01.1. 10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6.01.1. 1无防护罩6.01.1. 11其他6.01.1. 2无安全保险装置6.01.2防护不当6.01.1. 3无报警装置6.01.2. 1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6.01.1. 4无安全标志6.01.2. 2防护装置调整不当6.01.1. 5无护栏或护栏损坏6.01.2. 3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6.01.1. 6电气未接地6.01.2. 4防爆装置不当6.01.1. 7绝缘不良6.01.2. 5采伐、集采作业安全距离不够6.01.1. 8局扇无消声系统,噪音大6.01.2. 6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分类号分类分类号分类6.01.2. 7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6.02.3. 2超负荷运转6.01.2. 8其他6.02.3. 3其他6.0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6.02.4维修调整不良6.02.1. 1设计不当,结构不和安全要求6.02.4. 1设备失修6.02.1. 2制动装置有缺陷6.02.4. 2地面不平6.02.1. 3安全间距不够6.02.4. 3保养不当,设备失灵6.02.1. 4拦车网有缺陷6.0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6.02.1. 5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6.03.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6.02.1. 6设施上有锋利倒梭6.03.2所用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 求6.02.3. 1设备带病运转6.04生产或施工场地环境不良分类号分类分类号分类6.04.1照明光线不良(国际焦化)6.04.2. 5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6.04.1. 1照度不足6.04.2. 6瓦斯超限6.04.1. 2作业场地烟雾,灰尘弥漫视物不清6.04.2. 7其他6.04.1. 3光线过强6.04.3作业场所狭窄6.02.1. 2制动装置有缺陷6.04.4作业场所杂乱6.04.2通风不良6.02.4. 3保养不当,设备失灵6.04.2. 1无通风6.04.4. 1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6.04.2. 2通风效率低6.04.4. 2采伐时,未开安全通道6.04.2. 3风流短路6.04.4. 3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6.04.2. 4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6.04.4. 4其他 安全管理的缺陷可参考以下分类: (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监测和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 (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用选择、行为监测方面的缺陷 。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不当,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 序有错误。 (4)用人单位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禁忌 作业等。 (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的缺陷,如合同签订、采购等活 动中忽略了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东方机电公司) (6)违反安全人机工程原理,如使用的机器不适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点。此外,一 些客观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 等也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导致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的间接因素。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对危 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 素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简要介绍危险、 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 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6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 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 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 、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等);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 声等); 举例:防护指两方面,一个是对设备的防护、另一个是对人体的防 护。在煤矿的个体防护中,比如在粉尘中工作应戴防尘帽或防粉尘 口罩。 下面是关于设备防护的几个图片(国泰公司原料车间)(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粒子、质子、 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 、超高压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 岩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液体、固体,其他高温物质 等);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液体、固体,其他低温物 质等);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举例:明火是导致矿井火灾的一个重要因素。要预防明火,有以下 措施:井口房和通风机房20米内禁止烟火,也不准用火炉取暖,严 禁携带烟草、引火物下井,井下禁止吸烟,井口房和井下不准从事 电气焊等焊接工作,一定要焊接时,需要制定专项措施经批准有专 人在现场监督检查,而且要备足消防器材,随时要检查瓦斯和煤尘 浓度。 (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 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 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 ,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 业环境不良等);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 不当,信号不清、显示不准及其他信号缺陷等);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不规范,标志选 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及其他标志缺陷等) (15)其他物理性、有害因素。 举例:1、水、火、瓦斯、粉尘、顶板事故,号称煤矿“五大灾害” 。2、下面是国泰公司的一些安全标志3、下面是有关煤矿的一些安全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 、指令性标志、提示性标志)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液体、固体、粉尘与气溶 胶及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液体、固体、粉尘与气溶胶及其他有毒 物质等);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液体、固体及其他腐蚀性物质等); (5)其他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说明:CO是一种剧毒气体,因为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比氧 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大300倍,所以,当空气中的CO被吸入人体后,血 红蛋白就先与CO结合,造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大量缺氧而死亡。 煤矿安全规程第100条规定:井下空气中CO不得超过0.0024%。 其他的还有CO2,H2S.其中CO2是窒息性气体,H2S有剧毒。 CH4甲烷属于易燃易爆气体,也可使人窒息,它的爆炸极限516%。因此 井下不准抽烟,不准随意打开矿灯,无专项措施不准动电气焊,不准穿化 纤衣物等。 煤矿粉尘主要包括煤尘和岩尘。粒径小于5微米的能引起煤肺病和硅肺病, 粒径小于1微米的煤尘颗粒还能参加爆炸。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 (2)传染病媒介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