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9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5页 / 共69页
第6页 / 共69页
第7页 / 共69页
第8页 / 共69页
第9页 / 共69页
第1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课程介绍课程地位内容: 一个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条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 教学要求 学时:96 课上学时 64 课下学时 32课程教学特点:n教学队伍:专兼职相结合;n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n教学内容:原理与原著相结合;n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n考核方式:过程与期终相结合。期末成绩构成:n课程为考试课,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成绩由四部分构成:社会实践报告占15%;课堂表现占10%;期中考试占15%期末考试占60%n 考试形式:闭卷课外阅读参考书目:n教材每章要求的阅读书目;n重点推荐三篇文章: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 2、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的谈话要点; 3、十八大报告。课程教学内容:n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n分为十五章讲授。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n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 历史进程n毛泽东思想n邓小平理论n“三个代表”重要思想n科学发展观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n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n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n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n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最新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n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 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 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且初步阐述了这个命题的思想 内涵,它既是毛泽东作为党的核心领袖 人物当年认识水平的反映,又是中国共 产党人集体智慧的思想结晶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 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 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 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 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 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 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 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 解决的问题。毛泽东:论新阶段1、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问题的认识过程 :n党的早期领导人的认识;n从遵义会议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n从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n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 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 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n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 经验的科学总结;n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n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毛泽东1942年3月30日在如何研 究党史的讲话中讲到:“我们要 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 ,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 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 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 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 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 就用得了。”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n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中国的实际问题;n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n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民族形式表现出来。n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结合进而达到融合。毛泽东在1943年5月主持起草的中共 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 国际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 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最优秀传统的继 承者,把这一切优秀的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 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中 国共产党近年来所进行的反主观主义、反宗 派主义、反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马 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 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 起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 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 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 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 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 特色、时代特色。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n毛泽东思想;n邓小平理论;n“三个代表”重要思想;n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大 理论成果:n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n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 战略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 总结。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n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 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n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 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n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 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 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n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n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 合起来;n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 领导结合起来;n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 济结合起来;n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 革结合起来;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n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 合起来;n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n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n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n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 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n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 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 科学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 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n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n是对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 总结的成果n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n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n十三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n十四大: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理论;n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n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仍然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十七大: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围绕探索和回答 三大基本问题形成的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n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 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 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n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 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 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水平 总不能叫社会主义。邓小平n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 会主义;n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 不是社会主义;n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 国经验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n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 也没有社会主义;n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 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n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 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就需要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江泽民n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更好地把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胡锦涛(2)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n认识、把握、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n提高党的执政能力n巩固党的执政地位n完成党的执政使命(3)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n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竞争, 是围绕发展问题展开的。n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n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 事业兴衰。n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n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 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n十三大从12个方面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轮廓n十四大从9个方面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基本内容n十五大从10个方面概括邓小平理论内涵n十六大从10个方面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 本经验n十七大从10个方面概括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经 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n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n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n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 战略n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n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n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n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n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n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n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n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n关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n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与国际战略n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 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n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 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n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同志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n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n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n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n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n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n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n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条件n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n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和建设的实践。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二、毛泽东思想 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n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n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n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n政策和策略的理论;n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n党的建设理论。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n实事求是n群众路线n独立自主三、毛泽东思想的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n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n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n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n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n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n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n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对 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 成的;n历史条件总结我国社会主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