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1页
第2页 / 共161页
第3页 / 共161页
第4页 / 共161页
第5页 / 共161页
第6页 / 共161页
第7页 / 共161页
第8页 / 共161页
第9页 / 共161页
第10页 / 共161页
亲,该文档总共1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创立 及其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由来 谈谈你所知道 和理解的马克 思主义?相关链接:马克思主义一词的由来 马克思主义一词的首次出现是 世纪年代,当时俄国 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等人从贬义上 使用“马克思主义”。年月日马克思逝 世后,为了肯定马克思在理论上的 伟大贡献,才开始从褒义上使用“马 克思主义”的提法。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 展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 观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 践相结合,就是从狭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一 词。从广义来说,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邓小 平、江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中 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科学体系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是从广义上使用。卡尔马克思(1818-1883)1818 年5月5日诞生于特里尔镇。 17岁时进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 位。此后从事新闻工作。由于 激进的政治观点,不久迁居巴 黎。 1844年,遇到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相同的政治观点使两人结下 了真切的友谊,甘苦与共,直 至生命的最后一天。 1847年发表第一部重要的著作 哲学的贫困。 1848年2月与恩格斯合作发表共 产党宣言。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问世。 相关链接:恩格斯(1820-1895)1820年 11月28日诞生于巴门市。 1837年辍学经商, 坚持自学 ,能用12种语言说话写作,能 阅读20种文字。1842年到曼彻斯特他父亲的工 厂工作,和英国工人运动发生 联系。不久,成为社会主义者 。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中断自 已的研究工作,整理、补充、 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 相关链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当时,马克思30岁,恩 格斯28岁, 他们改变了整 个世界。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 它的创立,实现了人类认识 史上的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共产党宣言“这部 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 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 ,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 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 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 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 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 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 的理论。”(列宁选集 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416页) 世纪末,在英国BBC举办的全球 性评选活动中,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 想家之首”。这些发人深思的现象告诉 人们:马克思活在现实世界中,也必将 活在未来世界中。西方的“马克思热”(2)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中很多都开设了马克 思学说尤其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课,选修的人很多 。 (3)从1995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12次马克思的 国际学术研讨会,如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第一 届马克思大会”,1996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世界社会 主义学者第一届大会,同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96伦 敦马克思大会”。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纪念共产党 宣言发表15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0年在美国纽 约召开的“世界社会主义学者第二届大会”,每次会议 都盛况空前,少则1500人左右,多则6000人以上参 加。马克思主义的魅力 何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批 判地继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 优秀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放的一、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个完 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费尔巴哈和 黑格尔为领军的德国古典哲学(路 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 终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亚 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 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国富论3、 科学社会主义以圣西门、傅 立叶、欧文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 义思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 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 、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 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并没有 结 束真理的发展,而是为真理的发展 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马克思主 义不仅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和 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而且还包括 它的继承者对它的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 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 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马 克思主义又是发展的理论,其发展的深刻内涵 ,就在于各国共产党人把它的基本原理与时代 变化的特征相结合,与处在变化了的时代中的 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 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得出新的科 学的结论,从而不断出现用“新内容、新思维、 新语言”写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 马克思主义时代的发展一、共产党宣言 二、法兰西阶级斗争 三、法兰西内战 四、哥达纲领批判 五、 爱尔福特纲领批判列宁时代的发 展19世纪末20世纪 初,资本主义进入到 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 阶段。列宁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 特征及俄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创造性地分 析和解决了帝国主义 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提出一系列新课题, 从而大大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把马克思主 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阶 段列宁主义阶段 。 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一、文化危机:传统中国文化的价值注重伦理道德而不 计功利,导致其一方面无法满足统治者的贪欲,孔 孟的到则说教无法说服诸侯;另一方面不利于生产 力的发展,使国家在遭受外敌入侵时缺乏足够的抵 抗力量,宋明理学在造就了一批重气节、尚操守之 士的同时,却无法遏制王朝的腐败、无力抵抗外来 侵略转而受到后人批判。鸦片战争以后,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从坚船历炮到 工商制度,政治体制以及进化观念,都显示了中国 文化在力的追求方面的明显劣势。先进知识分子主 张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根本就是推进中华文 化的更新。马克思主义既可以解决近代中国的矛盾 和发展问题,又易于与中国传统文化 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 同思想; 无产阶级的联合与儒家的四海之内皆兄 弟等等。军事失败带来的政治危机,首先是亡国 的政治危机:马关条约、辛丑 条约、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以 及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家天下还有存在 的必要吗?它能否引导中国走向富强 ?中国的救亡图存总伴随着政治制度变 革的尝试。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历史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变革历程 (二)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三)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历史逻辑 (四)哲学范式:普遍性与特殊性 的统一(一)历史飞跃: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变 革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有着 深刻理论和实践意蕴的历史性概 念,它包含着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之巨大成功的基本秘密,是 我们解读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核心哲 学范式。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 出 1938年, 在党的六届六中全 会上做论论新阶阶段的报报告中,首 次提出“马马克思主义义中国化”的概念 。 “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 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 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 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 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 主义应用到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 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 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 洞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 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 合。见教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 括 三层意思: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 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 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 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 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 义”与“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区别 与联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和使 用先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其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 指“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具体特点相结合” 的 具体过程, 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联系在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只能产生和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过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结晶 和升华;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确立和发 展又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进程。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 性 第一,缘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 方面的实践经验。 第二,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伟大变革: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 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是理论变革与实践 变革的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从理论方面来 讲,它包含着两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产生 了两大理论成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实践方面而言,它实现 了两次伟大的社会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两大 实践成果: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1、思想的创立和中国民族民主 革命的胜利以同志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把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理同中 国革命和建设的具 体实践结合起来, 创立了思想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的创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的开辟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 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 引 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 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 供了疑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 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 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 展的新境界。 (三)基本经验: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1、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 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 鲜明特色。 与时俱进是创新和发展马克思 主义的正确道路。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 经验首先,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 行重大的理论创新,并用发展着的马 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其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原 则,立足国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 再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风格和中 国气派。 最后,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四)哲学范式:普遍性与 特殊性的统一1、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创 立的解释框架与哲学范式。 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为 我们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 殊性相统一的解释和解决中国革命问 题的哲学范式,是我们从哲学上解读 现代中国的革命之所以获得历史性成 功的经典哲学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运用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 重大成果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 中提出的:把马克思主义的 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 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节 思想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二、思想的科学体系与主要 内容三、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思想概念提出1943年7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王稼 祥文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 道路提出:“思想就是中国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主 义,中国的共产主义。”王稼祥是我们 党正式提出“思想”这一科学概念 的第一人。一、思想的形成与 发展1945年5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中,正式提出了“思想”这个概念 ,并载入七大党章。党章总纲上写道: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 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 向。” 思想概念的提出“思想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