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 讲座04会计重庆大学本科班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 2006年第33号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财务通则、企业 会计准则的批复(国函1992178号)的规 定,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5 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 本准则已经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部长:金人庆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 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 财会20063号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 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国家有关 法律、行政法规,我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 具体准则,现予印发,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 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 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 反馈我部。附件: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二六年二月十五日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个基本准则 、38个具体准则和2个应用指南共3个层 次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和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第一个层次:基本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整个 会计准则体系的目的 、假设和前提条件、 基本原则、会计要素 及其确认和计量、会 计报表总体要求等内 容。 对38个具体准则起统 驭和指导作用。 “准则的准则”第二个层次:具体原则具体准则根据基本准 则制定,用于指导企 业各类经济业务确认 、计量、记录和报告 。分为: 一般业务准则 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 准则 报告准则第三个层次: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金融企业的会 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非金融企业的 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二、新会计准则建设过程道路坎坷而成就非凡风雨兼程但前景灿烂 (一)会计准则的改革与探索阶段(1978 年1992年)国际化的开端 (二)会计准则逐步建立阶段(1992年 2000年)国际化的发展 (三)会计准则大力发展阶段(2001年 2005年)以国际化为主导策略的确立 (四)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和完善阶段( 2005年)全面构建 但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 准则的趋同不等于相同。在关联方交 易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 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上,新 会计准则保持了“中国特色“。 三、新会计基本准则的主要变化1、增加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1992年: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 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 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 要。 2006年: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 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 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 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2、完善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1992年12项基本原则:客观性、相关 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重要性、 明晰性、实际成本计价原则、配比原则、 谨慎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 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2006年8项原则:客观性、相关性、可 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明晰性、谨慎性、及时性3、对会计要素的定义进行重大调整1992年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 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2006年对会计六要素重新定义,并在“ 利润”要素中引入“利得”和“损失”两概念。“ 利得”指不是经营收入所得,但构成利润的 组成部分,“损失”指不是费用,但会减少企 业的利润。4、增加一项会计的基本假设 1992年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2006年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权责发生制 ”5、突出会计计量的属性(新增章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6、修改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取消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和“财务情况 说明书”,增加编制“现金流量表”四、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影 响分析1、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 先进先出”法记账,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产 生一定影响。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 、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后,其 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例如,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在显 像管价格不断下跌过程中,一旦变革为“先进先出“ 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滑,当期 利润下降。科龙电器,2002年度转回坏账准备0.5亿元 ,转回存货跌价准备2.12亿元。资产减值准 备的转回,在会计处理上是减少当期费用 ,相应地增加了利润。科龙电器由2001年 亏损15亿元到2002年实现盈利1亿元的神话 ,其中充分利用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手段是 主要的“功臣”之一。请问:“美丽的神话”会破灭吗?2、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17 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 计期间不得转回。”在旧的会计制度下,企业通过 资产减值的操作来调控利润,包括在当年大额计 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当年大幅亏损,次年冲回, 从而做出明年扭亏为盈的假象;或者选择某一年 超大额计提,其后几年缓慢冲回,操纵利润。新准则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堵住了部分企 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做法,减少利 润波动。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 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 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利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 润调节的公司,有可能在2006年将减值准备冲回, 否则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后,这些“隐藏利润“将 再也没有机会浮出水面。从上市公司实际计提的 减值准备来看,一些公司的减值准备甚至超过了当 期净利润。这些公司若在2006年报中转回部分减 值准备,其利润将大受影响。3、重组可能产生利润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非货币性资 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 足如下两个条件,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 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 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 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 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 损益。新规定改变了原来以换出资产的公 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价值的做法。对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而言,新的债 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旦债权人让步,上 市公司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 进入利润表。因此,对沪深股市无力清偿 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债务被全部或 者部分豁免,可能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 该规则主要对当前债务较重的上市公司有 利,会带来投机性机会。 与此规定相类似,新债务重组准则规定 ,债务人以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债 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帐面价值 与实际支付现金(或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 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 得,计入当期损益。执行新债务重组准则后,不再将债务重 组利得计入资本公积,而是计入当期利润 。4、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新规则中有4项具体准则 主要适用于金融企业,因此对金融企业的影响要 大于一般的企业。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机构首当 其冲。新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 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由于衍生金融工具 价格升降的不确定性,执行新规则将使利润具有 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善用衍 生金融工具这把“双刃剑”。不但要考虑现金流等 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 ,以避免波动过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给商业银行等 带来短期的阵痛。按新准则,目前一些国 内的银行的贷款情况将会暴露较大风险, 其原先的准备金可能远远不够;新准则下 ,资产质量的好坏将决定银行的业绩,比 较优质的资产采用折现法在报表中反映较 有利,比较差质的资产必须提取更高的贷 款损失准备金,对当年利润影响较大。 5、房地产增值计入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 体系中新增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 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 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长期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 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及企业拥有并已出租的建筑物 。但不包括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 持有的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在原制度下,房地产应计入固定资产或无在原制度下,房地产应计入固定资产或无 形资产,并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执行新准形资产,并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执行新准 则,满足准则第十条的两个条件,将在公允则,满足准则第十条的两个条件,将在公允 价值模式下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价值模式下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确认为损益,而不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确认为损益,而不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使费用减少,利润增加;使费用减少,利润增加;本准则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园区类企业,本准则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园区类企业, 尤其是那些希望通过租金收入来获得长期收尤其是那些希望通过租金收入来获得长期收 益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上市公司。可以益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上市公司。可以 关注一下,受此规则影响比较突出的上市公关注一下,受此规则影响比较突出的上市公 司陆家嘴、苏州高新、南京高科、外高桥、司陆家嘴、苏州高新、南京高科、外高桥、 新黄浦、新黄浦、G G泰达等。泰达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