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6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5页 / 共56页
第6页 / 共56页
第7页 / 共56页
第8页 / 共56页
第9页 / 共56页
第1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现代自然观陈红兵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 哲学系主 要 内 容|第一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 观|第二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观|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创立|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新发展| 系统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第 一 节 古代 朴素 唯物 主义 的自 然观|一、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二、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特点和地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之前是 原始宗教自然观|原始宗教是原始人对无法解释的 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是对许多自然 现象做的虚幻、歪曲的理解。|原始宗教观念的重要内容是万物 有灵论(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天、上帝或至上神)|巫术、祭典是原始的宗教仪式 |一、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 观|1. 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基础|2.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内容|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是阴阳 说、五行说、八卦说和元气 说。 |二、西方的朴素唯物主义自 然观|1. 西方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 观的基础|2. 西方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 观的内容|(1)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本源问题|(2)关于物质结构问题|(3)关于天体系统的模型问题自然哲学的猜测 古希腊自然哲学值得注意的知识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本源问题泰勒斯:水阿那克西曼德:一种物质的“无限者” 阿那克西米尼:气赫拉克利特:火|毕达哥拉斯的数、|巴门尼德的“唯一的存在”德谟克利特的“ 流变”、|阿萨克萨哥拉“种子说”|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火、气、土、水, “爱与恨”与“吸引与排斥”物质结构| 亚里士多德:土、水、火、空气四种元 素构成地上万物,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 太”构成,并主张自然现象的发展决定于 质料、形式、动力、目的四种原因。|关于物质结构问题n留基伯和德漠克利特:原子论。 他们把原子理解为最小不可分、 坚硬不可入、在空间的虚无中永 恒运动的物质微粒。n伊壁鸿鲁:进一步阐述了原子论 ,认为原子不但大小和形状不同 ,而且在重量上各不一样。|关于天体系统的模型问 题n阿那克西曼德:地球是一个圆 筒,被太阳、月球诸天体层层 包围。n毕达哥拉斯学派:地球、天体 和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一切 天体都作均匀的圆周运动,因 为球形和正圆形是最完善的几 何体。n欧多克斯:提出了以地球为中 心的同心圆几何结构,这就是 最早的地球中心说。n亚里士多德:接受了欧多克斯 的宇宙体系,但他认为天体是 物质实体,而不仅仅是一种几 何结构。|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 观的特点和地位|1.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第一,整体直观性。|第二,简单性。 |第三,猜测性。|第四,思辨性。|第五,辩证性。 |第一,整体直观性。|无论古代西方还是东方,由于人们的 认识水平有限,所以他们只能笼统地 看待事物,都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 ,从总体上和宏观方面进行直接观察 ,并且根据直观得来的材料,又从总 体上加以抽象和猜测,提出关于自然 事物的思想,描绘出自然界演化与发 展的总画面。古代人们大多用直观的 物质(如水、木、金、火、原子等) 作为万物的本原,来阐明自然界万物 的产生,并从它们的分离去说明万物 的消亡或转化。古人基本上停留在自 然现象的描述,比如起源于中国古代 周朝的盖天说宇宙观里的“天圆如张盖 ,地方如棋局”就是直观感觉的结果。|第二,简单性。|中国古代和古希腊人对自然界万物本 原的认识都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 始,从宏观上选取一种或几种简单物 质作为自然界万物的始基,尽可能把 复杂的自然事物和现象简单化,用简 单性思维去认识周围的世界,用简单 的原理解释复杂的自然现象。而不是 从简单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内部去揭示 它的复杂性。|第三,猜测性。|由于古代人们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 不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 手段,人们只能靠简单的直观经验, 在无法获得充分的科学事实根据的情 况下,运用想象和思辨的力量,进行 推理和概括。古代人们在解释一些自 然事物和现象的生成、转化及消亡时 ,当直观经验材料不足以解释这些现 象的时候,就只能诉诸于非理性的直 觉、悟性、猜测加以解读。|第四,思辨性。|古代人们在诸多不能直观的事物或过 程面前,它们只能求助于人们的思辨 ,只能借助人脑的推理猜测和想象去 说明假其复杂的自然现象。古代自然 观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 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 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都 体现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第五,辩证性。|它们都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界看成一个 种种联系和过程的统一体,并且力图 从对立斗争的两种属性或因素中去寻 找构成万物及其变化发展的动力。不 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古人都认为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 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 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 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 和变化中。”古代人们从纷繁复杂、变 化万千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寻求统 一的物质本原,又从某种或几种自然 物出发,寻求万物的始基。这就是从 异中求同,从同中求异的辩证思维。 |综上所述,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产 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已经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束缚 ,是唯物主义的最初形态,蕴涵 其中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思想,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观的思想渊源,在东、西方的文 明发展过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历史 地位。|2.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地位|在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历史进程中,必 然要经历朴素自然观这一阶段。古代 朴素辩证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 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 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 自然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类在认识 自然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人类对 自然的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 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 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 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 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 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古代朴素自然观的重要贡献在于他们 指出了自然界中的万物有一个独立于 任何人、任何神的客观本原,而人类 要想认识和理解自然事物必须在自然 界本身寻找原因,从而为科学研究确 定了研究对象。第 二 节 近代 机械 唯物 主义 的自 然观|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 背景和基础|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 观点及局限性|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西方: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机 械唯物主义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中 世纪”。|“中世纪”一词是欧洲人17世纪新创 的,它被用来表达一个漫长而沉闷的 时期,这个时期正处于成就辉煌的古 典希腊、罗马与他们当时所处的“现 代社会”之间。|“中世纪”一词被创立当初具有贬意 和偏见;当代观点:中世纪并非一片 漆黑;|中世纪神创论自然观|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 背景和基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历史的 必然。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 水平,亦即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 识水平。|背景: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萌芽,资产 阶级革命的兴起,航海探险和文艺复 兴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 展。 |基础: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1543年天体运行论的基本内容: (1)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地球是运动的; (3)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4)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各以自 己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血液循环理论的发现 (1)1543年维萨留斯人体构造,指出 古希腊盖仑学说的许多错误,详细记述 了关于人体骨骼、肌肉、血液以及各种 器官的解剖结果,并附有300多张精巧 的解剖图。 (2)塞尔维特基督教的复兴,指出人 体内只有一种血液,静脉血和动脉血在 本质上是同一的。 (3)哈维动物血液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实 习,论述了他的血液大循环理论。|伽利略的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将实践 操作、数学和逻辑同科学研究结 合起来。| 天文学观察:神的宇宙有瑕疵、拥护 “日心说”;| 创建动力学:落体定律、惯性运动;| 科学方法的创新:实验观测证实和数 理逻辑推理相结合|开普勒的行星三定律是牛顿万有 引力定律最重要的前提。第一定律:行星轨道为椭圆,太阳在椭 圆的一个焦点上;(轨道定律)第二定律:同时间内,行星与太阳联线 扫过的面积相同;(面积定律)第三定律:太阳系内任意两颗行星的公 转周期的平方与他们的轨道半主轴长 的立方成正比。(周期定律)|牛顿的贡献:近代自然科学革命 的完成|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 书中。这部著作共分三卷:|第一卷分析了物体在向心力作用下的 运动。|第二卷分析了物体在阻力介质中的运 动在这两卷中,阐述了作为力学基础 的时间、空间、质量、动量、力等基 本概念,叙述了运动的基本定律,即 牛顿力学三定律,解释了书中所使用 的数学问题并用演绎方法推演出万 有引力定律。|第三卷是关于宇宙的构造,这是用已 发现的力学定律去解释哥自尼学说和 天体运动的规律。|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 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 科学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 面 :|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一个 物体只有在外力的作用之下才能改变 其运动状态。机械论者据此认为所有 的运动变化的原因都在物质外部,提 出了外因论。|第二,由于牛顿未给出力学的运动形 式的应用范围,这就导致人们只局限 于机械运动形式,而对那些高级的运 动形式则虚构出某种力来解释,这实 际上就是把各种复杂的、高级的运动 形式还原为受力学定律支配的机械运 动。|第三,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 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因而机械 论者就用位置移动来说明一切变化,用 量的差异来说明质的差异,认为自然界 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第四,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空间和时间就成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的独立实体。|第五,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 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 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这就是牛顿所 说的:“其他的自然现象也同样能由力 学原理推导出来。”机械论者据此认为 这种机械的决定论是因果关系的唯一 方式。|第六,物质微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 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机 械论者也就把自然界分解得尽可能小 ,尽可能简单;把自然界还原为物质 实体的集合,把物质实体还原为基元 粒子的集合,为一系列或多或少理想 化的问题寻求解答。|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 观点及局限性|所谓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单 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 点。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 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 、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 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 械因果律。|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世界是一部 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与思维存在 物人无关,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 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 关系。机器的自然图景、还原主义的 方法论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主张。 1.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第一,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 质世界,这种客观存在不仅在于人的肉体 直观,更在于严密的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证 实。|第二,它认为整个世界的本原就是实证意 义上的最小的物质微粒,一切物体都可以 还原最小的粒子。它在牛顿那里是粒子, 在波义耳那里是元素,在道尔顿那里是原 子。整个世界就是这种物质微粒的组合体 。|第三,它认为整个世界的基本图景是机器 。 |笛卡尔:“自然图景是一种 受着精确的数学法则支配的 完善的机器”“动物是纯粹 的机器”。|霍布斯:所谓生命,不外是 肢体的一种运动,由其中的 某些主要部分发动,犹如钟 表中发条和齿轮一样;心脏 无非就是发条,神经无非就 是游丝,而关节不过是一些 齿轮,它把动作传递给整个 躯体。|18世纪机械观占据了统治地 位。拉美特里“人是机器” 的论断。|第四,它认为整个世界遵循着严格的机械决 定论原则,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 机械因果性关系,人们根据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