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 展,认识人类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认识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 基本的规律。 重点:中国古代旅行活动的类型;工业革命对近 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业的贡 献;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一般人认为,原始社会时期没有旅游,只有 迁徙和旅行活动。(为什么?)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生存条件恶劣 。 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 无外出旅行的愿望。二、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和目的提问1近代考古发现,某些相隔数万公里的两地出土的 史前人类遗骨化石存在很多相同的遗传特征,为什么?(原始社会人类已经存在迁徙活动)提问2原始人类在交通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为什么仍 然要不断的迁徙?(不断寻找生存条件更好,更容易找到食物的生活环境)提问3这种不断的为生存而奔波的迁徙能不能算旅游活 动?为什么?(不算,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 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与迁徙不同的旅行。 一、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 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进步,生产力得到发展,剩余 物的出现。提问1部落A擅长耕作,部落B擅长狩猎,随着生 产技术与狩猎工具的进步与改良,两个部落都有了 剩余物,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什么现象?(产品交换、生产技术交换,导致社会大分工尤其是第三次大分工的出现)结论: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 行的通道。 二、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生产力发展与产品、生产技术交换,催生了 交通运输的发展与诞生。 奴隶主成为剩余物的拥有者,有了享乐旅行 的最初动机与条件。 以消遣为目的的单纯的旅行活动产生。 当然,在这一时期,促发人们外出旅行的主 要原因仍然是产品交换和易货经商。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中国古代的水路运输、陆上运输得到了 极大发展。 提问1一些武侠小说中的漕帮与镖局各自经 营的业务是什么? (水上运输及陆地运输)灵渠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 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 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 前214年凿成通航,距 今已有2200多年。古代驿站与车马:驿站:亦称“置邮”,是古 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 官员途中歇宿、换车马的 处所。 2、我国古代旅行活动的类型 文人漫游 湖与元气运, 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 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 乌宿芦花里。 少妇棹轻舟, 歌声人流水。李白游高淳丹阳湖 文人学士的漫游山水,大致分为两种形式 : 一是以谢灵运为代表的游山玩水;另一类 是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寄情 山林、以排忧避世为目的的文人漫游。 帝王巡游公务旅行: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唐僧西天取经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西欧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与交通发展相 对中国早期封建社会而言较落后,所 以旅行活动数量较少。 西欧宗教朝圣活动 、温泉旅行国家著名旅游景点特点古 埃 及金 字 塔 卢克索神庙 以法老为首的中央专制 政体,显示权威古 罗 马大竞技 场幅员辽阔,交通发达, 语言统一,超越宗教的 旅行增多古 希 腊奥林匹亚村 宙 斯 庙贸易发达,语言统一, 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 地(776BC )波斯帝国大留士两条“御道”为东西方 文化贸易交往奠定基础阿拉伯帝国麦 加交通、住宿便利,宗教 旅行盛行著名旅行家及其著作姓名国家作品其他希罗多德希 腊 历 史 苏拉曼阿拉伯苏拉曼游记 曾到过中国、 印度等地,提 及“茶文化”马可波罗意大利马克波罗 行记第一位走完“ 丝绸之路”的 人,第一次系 统介绍亚洲和 中国的巨著, 对后世产生重 大影响马可波罗(公元12541324 年),又译作马哥孛罗。 意大利旅行家。他生干意大 利商业城市威尼斯的一个商 人家庭。 大航海时代姓名国家时间成就哥伦布意大利1492年第一次出 航,共四次发现新大陆达伽玛葡萄牙1498年绕过好望角,到 达印度麦哲伦英 国15191522绕地一周,证明 地圆说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 接的关系; 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 农业经济的影响:农业劳动的季节性特点 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人们在主 观上缺乏对旅行度假的要求和习惯; 社会阶层差异:消遣性质的旅行集中 在贵族阶层。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19世纪初期,旅行的发展在很多 方面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 游的特点。一、近代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 且使很多的工作和生活地点从农村转 移到工业城市。 2、产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 3、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 4、科学技术的进步。二、新的旅行方式的诞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 费用低廉 速度加快 运载能力提高 外出范围扩大早期英国的火车车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业的产生 1、1841年禁酒大会。 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2、1845年莱斯特利物浦消遣旅游活动。 首次出于商业目的组织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 团体消遣旅游。 开创了旅游业务开展的基本模式。 3、1855年莱斯特巴黎参观世博会旅游活动 世界上出国包价旅游开端 。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 5、1872年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游。 总结:托马斯库克组织旅游活动的开展标志了 近代旅游业的诞生。第五节 现代旅游的产生 与发展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 会化大众旅游。 喷气式推进技术在民航中的运用标志现 代旅游的产生。 1、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2、个人收入的增加 3、闲暇时间增多 4、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5、政府对旅游业的扶持一、现代旅游发展迅速的原因二、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1、增长的持续性 2、地区的广泛性 3、游客的大众性 4、方式的多样性 5、竞争的激烈性第六节 现现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一)新中国建国至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 “ 外事接待阶段” 主要大事: (1)两大旅行社系统成立 一是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分 社、支社) 二是1957年由各地的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华 侨旅行社(1974年改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及 其分、支社。 (2)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1964 年) 1978年改为直属国务院的“中国旅行游览事 业管理总局”,各省直辖市成立旅游局; 1982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二)改革开放以来:全面振兴时期 1、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 为主阶段 对国内旅游则实行“不宣传、不提倡、不反 对”的方针。 主要大事: (1)1979年7月,邓小平到黄山考察。 (2)中国加入世界旅游组织。(1983年) 主要大事: (1)1986年,旅游业的接待人数和创汇收 入被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2)1991年,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正式 明确将旅游业的性质定为产业。 (3)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实行周五工作 制,每周有两天的“双休日”。 2、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 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3、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 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主要大事: (1)1999年5月1日,全国实行五一、国庆 七天长假制(加上传统春节,被称为三个旅 游“黄金周”)。大大促进了国内旅游的发展 。 (2)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19852004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增长状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