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章 资本积累及其 历史趋势参 考 资 料1、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第21章、第 22章、第23章第1、2、3节、第24章第27 节、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1、2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人 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生产与再生产:社会不能停止消费,也就不能停止生产。 不断重复和经常更新的再生产过程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 包括:一方面,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生产关系的再 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是者两个方面的统一。 2、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 资本家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来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3、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资本价值的再生产) (1)从再生产过程看,可变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可变资 本的再生产) (2)从再生产过程看,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创造的。(全部 资本的再生产)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二、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l由剩余价值到资本的转化就是资本的积累过程 。也就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 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 价值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作为追 加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 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2、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 值的资本化,就叫做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 生产的重要源泉。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追加 资本一开始就是由工人创造剩余价值形成的。 三、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 1、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 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 剥削,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表现为三个方面) (1)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 有规律。 (2)资本主义占有方式的产生不是对商品生产 的经济规律的违反,而是这种经济规律的应用 。 (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 规律是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的必然结果。 2、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 (1)这是由剩余价值规律有决定的。资本家作 为人格化的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的 。他的意志不过是资本本性的反应。这是资本 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2)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决定了必须进行资本积 累。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四、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在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基金和资本家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 不变的情况下,积累的规模(积累量)的大小取决于 以下因素: 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科学技术进步。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差额的增大。 4、预付资本的多少。 资本并不是一个固定的量,而是一个变动的量。首先, 在剩余价值量一定时,它随着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 入的比例变化而变化;其次,在剩余价值分割比例一 定时,它随着一系列以下剩余价值绝对量的因素的变 化而变化;第三,即使执行职能的资本量已定,合并 在资本中的劳动力、科学和自然力也有很大的收缩性 ,从而使资本具有一种超出自身量的作用范围。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 1、资本有机构成的考察: (1)从物质形态上看,资本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 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比例。这种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 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2)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 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2、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 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是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 用C:V来表示。 把一定部门内许多单个资本的构成加以平均就得出这个生 产部门的总资本的构成。把一切生产部门的平均构成加 以总平均,就得到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本的构成。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3、资本有机构成的趋势:在资本积累过程中 ,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不断提高的总趋势。 1)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变。 (1)这种情况不过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向广 度方面的发展。 (2)这种情况不会改变雇佣劳动对资本新的 从属关系。(工资的增加和工人生活条件的 改善,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不会 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 (3)资本积累规定了工资变动的界限。 2)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在资本积累过程中 ,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不断提高的总趋势。 4、个别资本的增大有两种形式: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1)资本积聚。就是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增大,它是积累的 直接结果。 资本积聚有两个特征:第一,社会生产资料在个别资本家手中 的积聚,要受到积累基金的限制;第二,社会资本分散在单 个资本家手中,资本家的人数越多,同量社会资本的积累所 引起的积聚就越分散,各个个别资本家积累的增长就越小。 (2)资本集中。就是若干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 或者说,已经形成的独立资本由于互相吞并或者联合而形成 一个较大的资本。)特征:第一,它不是各个资本依靠自身 的积累而增大,而是现有资本组合的结果;第二,它不受社 会财富增长的限制。资本集中可以使个别资本在短期内迅速扩大。 (3)资本集中有两个强有力的杠杆:竞争和信用。 个别资本通过积聚和集中而迅速增大,为采取先进的机器设备 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条件,从而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 高。 二、相对人口过剩 1、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一方面,在积累进程中形成的追加资本,同它自己的量比较 起来,会越来越少地吸引工人。另一方面,周期地按新的构 成再生产出来的旧资本,会越来越多地排斥它以前所雇佣的 工人”。马克思把这个规律称为“可变资本相对量递减的规 律。” 1)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随着积累的进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 比例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而可变资本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资本总额的增长虽然也包含着可变资本的绝对量的增加,对 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增加,但是可变资本的增长落后于总资本 的增长,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相对减少。 2)劳动力供给的增加:(1)工人的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 以下,妇女、儿童被迫出卖劳动力;(2)破产的农民和手工 业者加入劳动力大军;(3)破产的中小资本家也加入雇佣劳 动者队伍。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 “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日益扩大规模的生产 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1)相对过剩人口的含义。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指劳动者的 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就是说,这些人口相对于资本价 值增殖的需要来说,是“多余”的人。 (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 的杠杆。 (3)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有三种:第一,流动的过剩人口; 第二,潜在的失业人口;第三,停滞的过剩人口。此外,相对过剩人口最低层,还有那些失去工作再也不能 就业的人们。这个社会阶层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类是劳动力 低下的人;第二类是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及其子女;第三类 是被迫流浪和没有劳动力的人,或者没有正当职业的人(这 类人通常属于流氓无产者)。 马克思对马尔萨斯反动的“人口论”的批判: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1、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在量上不断增大,反过来,资本的不 断增大,又会加剧资本积累的进行。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 通过资本的积聚和集中,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 中;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无产阶级的队伍在不断 增长。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必然产生两个对立的方面: 财富在资产阶级一方的积累,贫困在无产阶级一方积累,形成 严重的贫富分化。这一规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对抗性。 2、无产阶级的贫困。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一方面,在资本主义 制度下,无产阶级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只有出 卖劳动力为生;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特别是 在经济危机和经济停滞时期,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会发生绝对 恶化。 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在国民收入中,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所占 的份额同资产阶级的剥削收入相比是逐渐下降的。 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资本积累和资本原始积累。 按照历史的顺序应当首先研究原始积累,为什么要放在资本的 就过程的后面?因为,按照逻辑分析的方法,经济范畴的安 排,应当按照他们在现存生产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安排。 最初积累起来的资本,随着再生产的进行逐渐变成为一个趋 近与零的量,他们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微不足道;同时 ,如果不首先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就 不能正确说明原始积累的实质和作用。 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质、资本积 累过程的对抗性和发展趋势;而对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则 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矛盾和对抗。资本 积累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相互补充,从总体上揭示了资本 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 2、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 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 经济联系的更加密切。 (2)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 灭亡。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