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方面一般考些什么呢 ? 1、炼字题: 2010年天津: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 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 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写出鹤巢和松树之多(事物情状),表 达了诗人对山间景物的喜爱(诗人情感),同时与 下句的“稀”字构成对比(结构功能),突出了环境 的幽静。 参考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 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答题技巧 1、单个词鉴赏题:单个词鉴赏需要把握5 个点:1)修辞手法;2)转化(主要是动 静、虚实)3)写出了什么样的事物情状; 4)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结构功 能。 需要提醒的是:1)这5个点并不是都需要 答,有就答,没有就放过,其中的3)和4 )点是必须的。2)形容词鉴赏要注意词语 的双关性及与前后句的对比反衬关系。 2、手法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 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 析。 答:作者运用描写手法(大处着眼),生动细腻 地写出了燕子频频衔泥弄脏琴书,飞虫乱飞扰人 的情景,烘托了(小处入手)了作者客居他乡的 苦闷和烦躁不安的心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 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 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 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 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 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 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 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 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 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技巧 2、手法鉴赏题:手法+情感。 手法界定掌握两句话:大处着眼,小处入 手。所谓“大处”即指先看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抒情、议论),如果是抒情,先 看它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在间接抒 情里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如果是描 写要看它属于哪种描写方式等等。所谓“小 处”,即指具体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 动静、虚实、想象、渲染、正面侧面加上 修辞手法等等。 3、情景鉴赏题: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 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 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 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 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 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 (情)。 答题技巧 3、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 关系+景+情。 关系术语: 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4、比较鉴赏题: 有手法比较,有主旨比较,有感情比较,有同一 个词在不同的诗中表达效果及情感的比较,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湖南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 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地名,今湖南省黔阳县 题目: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 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两首诗都写了“愁”(角度),李白诗 中的“愁”是对王昌龄的命运的担忧及对友 人的怀念(内容),它是涵盖全诗情感的“ 诗眼”(作用)。王昌龄的“愁”是左迁之愁 (内容),作者以“莫道”句表达自己远离 愁绪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 已悲的博大胸怀(作用)。 参考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 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 ”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 之情。答题技巧 4、比较鉴赏题:扣住比较角度探究差 异即可。 格式是:(比较对象)A侧重于, (比较对象B侧重于。 5、修辞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题目:“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 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总为浮云”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手法界定)。含 蓄生动地表达了小人当道,君主被蒙蔽(尾联第一句 “浮云”和“日”的本体回归),自己不能为国尽力(长 安不见)的忧愁和苦闷。 参考答案: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 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答题技巧 5、修辞鉴赏题:修辞手法界定+诗中作用 分析。 6、思想感情把握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酬王处士九日 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 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 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 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 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 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题目:“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 ”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情感?(4分) 答:“肝胆”是指自己对故国的忠心,“阅” 本是“看”的意思,语境义是“看到”的意思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虽已年老,但是抗清 复明之心未泯,忠心报国的伟大情怀。 参考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 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 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 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答题技巧 6、思想感情鉴赏题:诗中关键词的深层含 义+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分析。 7、风格分析题: 北京卷第三题: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 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而顾炎武的这首诗的风 格是沉郁悲凉(风格界定)。在这首诗里表明这一诗风的 是作者把自己内心深沉悲凉的爱国情感熔铸在景物之中, “酒”和“花”本是令人愉悦之物,但作者的“离怀”和“愁眼” 却使美好事物打上了作者特定情境下的悲凉色彩。而“已 无家”的遭遇更是令人心情沉重(举例分析风格),全诗 体现了沉郁悲凉的特色(总结)。 参考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 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 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 的风格。答题技巧 7、风格分析题: 风格界定+例子分析+总结 8、内容概括题: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 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 使人愁。 题目: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 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 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 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答题技巧 8、内容概括题: 陈述主体+概括内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