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即使同是一个蛋,只要换一 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难怪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 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 所以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 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说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 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 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 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 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 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 支300人的吹竽队中。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 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 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 ,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 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 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 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 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 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 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滥竽充数一、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1、南郭先生:不求上进,弄虚作假。请对“滥竽充数”的故事进行发散思维,主要有哪些角 度提出观点呢?立意探讨2、齐宣王: “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 机可乘.3、齐湣王:不墨守成规,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 。 4、其它吹竽者:充当好人,任凭南郭先生混 在其中,不予揭露;应帮助南郭先生,发挥团 队精神。 小结: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物”就有几个思维 角度。卖马人牵着一匹千里马到集 市上出售,连续三天无人问津, 于是向伯乐求助。伯乐围着马转 了几圈,一言未发,离开时又数 次回头看这匹马。马随即被人买 走,价格是原来的十倍。 多角度立意探讨2、伯乐:相马有术 1.卖马人:善于利用名人效应。3、买马人:盲目崇拜名人。4、千里马:有日行千里的真本领.乐于帮助别人名人应谨言慎行要学会宣传与包装训练思维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 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 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 困窘的。”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 解释说:“鞋是供人穿用的,可是越国人赤 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 披散着头发。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 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 困境,可能办得到吗?” 多角度思考正面:凡事应先作调查研究,不打无准备之 仗,才能成功; 反面:正因为那里不穿鞋不戴帽子,所可以 开拓新的广阔市场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侧面:做什么事都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 胜。 逆向思维:指与常人惯用的思维方式不同或 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反七步诗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土中肥 本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逆向思维练习: 酒香不怕巷子深艺高人胆大班门弄斧言者无罪开卷有益近墨者黑有志者事竟成酒香也怕巷子深艺高人要谨慎班门也需弄斧 言者未必无罪开卷未必有益 近墨者未必黑有志者事未必成小结:相反的角度古希腊神话故事:安泰是众所 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 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 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 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 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 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 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 扼死了。根据下边材料,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 ,看能提炼出几个观点。(一)、从安泰角度分析一、原点思维: 1、人只有不离开根本,才能有所作为。 二、发散思维:1、人要扬长避短。 2、 要不断完善自己。 (二)、从母亲角度分析 1、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2、 让“安泰”们早些独立。 3、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三)、从赫拉克勒斯角度分析1、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2、出奇才能制胜; 3、做事要讲究方法。总 结一、原点思维二、发散思维1、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物”就有 几个思维角度;2、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 个思维角度;3、一个事件,一个人物针对不同的层面、 目的、作用、意义等方面,思维角度也不同。三、逆向思维根据下面材料,作多角度立意后选择最佳角度 训练。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 生写了部科幻小说。当初他的第一部科幻 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家出版社退 回。他当时既痛苦又气愤,打算将稿子付之一炬 。他妻子夺过书稿,给他以鼓励。于是他尝试着 走进第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 表示同意出版,还与儒勒凡尔纳签订了为期 年的写作出版合同。这则材料叙述时没有一定的中心,属于开发性 材料,分析材料中人物、人物关系、故事的不同 侧面,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 角度 立论凡尔纳 、成功在于不懈努力妻子 、鼓励给人信心促人成功赫哲尔 、从事一项事业需要胆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伟人背后总有无名英雄怎样选择最佳角度立意:一个题目或材料虽然常常可以从多个角度立 意,但并不是每个角度都可以写出好文章的。原 因在于:、我们并不是对每个角度所涉及对内容都是 熟悉的。、有些角度很一般,写出的文章难免人云亦 云,平平淡淡。另外,有些材料本身就有鲜明的情感价值趋向 ,并不能多角度地多向立意。那么,选择议论角度的要领有哪些呢?1 1、切口要小切口要小便于准确把握题目,展开议论;便于准确把握题目,展开议论; 2 2、思想要新、思想要新所发议论不同凡响,给人以新的所发议论不同凡响,给人以新的 启示;启示; 3 3、针对性要强、针对性要强容易说得中肯,有说服力,增强容易说得中肯,有说服力,增强 现实意义。现实意义。何谓最佳角度何谓最佳角度 写作应选取的角度是: 、题目或训练要求限定的角度。 、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 、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 、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最能发挥自己 水平的角度。)角度 立论 凡尔纳 、成功在于不懈努力 妻子 、鼓励给人信心促人成功 赫哲尔 、从事一项事业需要胆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伟人背后总有无名英雄总体分析可以得出,、立论比 较一般,很多人都容易选这几个角度来写, 立论深刻新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从安泰角度分析一、原点思维: 1、人只有不离开根本,才能有所作为。 二、发散思维:1、人要扬长避短。 2、 要不断完善自己。 (二)、从母亲角度分析 1、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2、 让“安泰”们早些独立。 3、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三)、从赫拉克勒斯角度分析1、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2、出奇才能制胜; 3、做事要讲究方法。选择“安泰与赫拉克勒斯”故事中的最佳角度 : 辨析:从安泰的角度出发,“要有自知之明,才能无往 不胜”“要不断完善自我”这两个角度立意较新,可以 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来。从母亲的角度来看,“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 要是培养孩子自立能力”“让安泰们早些独立”“看起 来是爱,其实是害。”三个角度的内容一致,可以合 并: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能溺爱。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三个观点都强调方 法,角度不同而已,“出奇才能制胜”有一定的新颖性 和时代感评价与反思作文在内容项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靠 “立意”体现。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意 高旨远”,即使是日常生活小事也应写出 新意,写出深刻的道理来。立意方面存在 的主要问题是“中心多,主题散”、“主题 大而空”、“跑题”。因此在讲究“新、深” 同时,别忘了立意的“沉稳”即观点正确, 论证无懈可击,不可一味地标新立异。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 过于“水”,而攻坚者又莫胜 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 哲学韵味。试从不同的角度 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 度写一篇议论文。审题练习1、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 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 3、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 如金。 4、从流动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5、从浇灌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滋润了绿叶,滋润 了生命,也造就了自己。 6、从水只向前流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遇到阻碍, 不但不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大的气势。 7、从水的作用引申角度: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课下作文练习指导:阅读课后写作练习训练二,根据下面的 材料,思考写作角度。提示:我们先把材料内容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去分 析、理解,就不难把握这段文字的含义,不妨设立几个问 题入手。共同讨论解决:泰勒斯观望星辰的目的是什么?探索宇宙的奥秘,进行自己的研究。他为什么会掉进坑里?只顾钻研,一心探索,没看脚下。假如他既看天空又顾脚下该怎样?不会掉进坑里,也不会得出“明天有雨”的 结论。由此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目中无“坑”恰恰是心中 有“星”的表现;而唯有这样的“痴迷”才能成就大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