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的继承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正确继承传统文化正确继承传统文化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鲜明民族性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意义意义 态度态度徐悲鸿作品赏析徐悲鸿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以画马著 称于世。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 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因 此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 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 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 开来的巨大作用。这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手法 发展了中国的绘画艺术,是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继承 和发展。(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同 一 过 程 的 两 个 方 面 文化继承 文化发展 文化传承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区别继承 取精去糟发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联 系1、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 面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 3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 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 是手段 ,发展是目的 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2)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请同学们分析一下福娃是如何继承和体现传 统文化并做到与时俱进的?“福娃贝贝”传递的祝福是繁荣。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 ”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人们 用“鲤鱼跳龙门”寓意事业有成和梦 想的实现,“鱼”还蕴涵着吉庆有余 、年年有余。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贝贝温 柔纯洁,是水上运动的高手,和奥林 匹克五环中的蓝环相互辉映。 “福娃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 熊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 欢乐。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深得 世界人民的喜爱。晶晶来自广袤的 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他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 瓣造型。晶晶憨厚乐观,充满力量 ,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黑色的一环 。“福娃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 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圣火。欢欢 是运动激情的化身,他将激情散播世界 ,传递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 神。所到之处,洋溢着北京2008对世界 的热情。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 中火焰的纹样。他性格外向奔放,熟稔 各项球类运动,代表奥林匹克运动五环 中红色的一环。“福娃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 飞的藏羚羊,他来自中国辽阔的西部大 地,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向世界。迎迎 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中国保护动物藏羚羊 ,是绿色奥运的展现。迎迎的头部纹饰 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 饰风格。他身手敏捷,是田径好手,代 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福娃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 的燕子,“燕”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 称谓),其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 风筝。妮妮把春天和喜悦带给人们,飞过 之处播撒“祝你好运”的美好祝福。天真 无邪、欢快矫捷的妮妮将在体操比赛中闪 亮登场,她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 环。 福娃代表了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渴 望。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 、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 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 ,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谈一谈发展教育必须 摆脱古代教育 思想的影响发展教育必须 回归古代教育 思想看课本44页材料:探究提示:(1)观点一是片面的。认为我国古 代教育思想有消极方面,应予以摆脱这些消 极方面的影响是正确的。但我国古代教育思 想中也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的正确思想,对此我们应予以借鉴吸收,不 能全部抛弃。 (2)观点二也是片面的。我国古代教育思 想有许多合理成分,但也有不少消极成分, 正确的做法是批判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而不是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3)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教育思想。要“推陈 出新,革故鼎新”。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 施文化创新。应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A、 B、 C、 D、分析:根据题干的要求是让我们选出继承和发展 的关系,而不是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因此, 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是A。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传统思想有着 密切的联系。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但是由于中医学缺乏清晰的理论体系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研究, 在近代西医传入中国后,其作用受到置疑。特别是在19世纪30年代 ,西医将西方近代医学引入了中国,由于近代西医建立在科技发展 基础之上,所以其发展与科技发展同步。同时, 近代中国由于清 政府的腐败,中国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统治集团投靠西方列强,列 强保护下的西医在与中医的对峙中占据了优势。中医在劣境中艰难 生存,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医学积极坚持中医走科学化道路,探 索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一方面坚持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学的宝贵遗 产,另一方面将传统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 把现代诊疗技术、生命科学理论和基因技术等引入到中医学的发展 中来,推动了中医学向前发展,并逐步走向世界市场。继承:传统中医学思想,辨症治疗,传统的诊疗方法发展:引入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 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方法论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 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 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 用者。(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它重要因素科技进步社会制度更替思想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有帝国主 义文化,这是反映当时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的经济 上控制中国的殖民文化;又有封建文化,这是反 映封建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的腐朽文化。那时, 这两种文化结成同盟,反对中国的新文化。新民 主主义文化,是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性质 根本不同的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 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展。这段材料体现了 A、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B、社会心理使文化产生了内驱力 C、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社会制度、有力 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D、科学技术重大发明和发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社会制度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 存在的反映,而社会存在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的经济 、政治活动及其社会关系,因此,文化又是经济和 政治的产物。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 更替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就会发生巨大变化,文 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 过程。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 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 地促进文化的进步。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材料: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的教育已经走向 现代化,教师只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的传统 教学方式将渐渐地离我们远去,现在我们都有了 多媒体技术。学校使用电化教学,教学中通过用 图象、声音、动画、多媒体影片等多种方式向学 生展示书本知识。课堂越来越生动、逼真、有趣 了。想一想: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 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 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 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 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例 如,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 料的一场革命,使之成为交流思想、传播文 化的强有力工具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材料1,纸张发明之后,中国迅速成为文明的中心、技术和文化 的主要捐献国。印刷时代的到来,则给社会文明的的发展带来 了新的动力。印刷术传到了欧洲并迅速普及,它将文化从教会 和贵族手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因为印刷术的催化 而大放异材料2:为了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公众能享有文化 遗产,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 “十五”重点项目。大量的文化遗产转化成数字形态。如古老 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有 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启动。根据材料1、2,分析说明科技进步,尤其现代信息技 术的发展对传承文化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案:(1)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的发明和发现都 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运用,使收集、 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 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 承和发展。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一次伟大的思想 解放运动,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也迎来新的 春天,得到了繁荣发展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思想运动是如何影响文化发展 的? 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有力地说明了思 想运动对社会变革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思想运动 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的思想文化在思想运 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课堂探究:你能否根据现有的历史 知识,谈谈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说的见解。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 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 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 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 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 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 于唤起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 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 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 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 了道路。它打破经院哲学的统一局面,使各种世俗哲 学兴起。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 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 立”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使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 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 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 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 ,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 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 及和繁荣。思想运动往往成为 社会变革的先导(三)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 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 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 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 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 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私塾课堂教学网络学习在你看来,上述教育方式各有什么 特点?对文化传承有哪些影响?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孔子有多少个弟子? 我国古代的教育模式是什么? 现代班级教学模式起源于何时何地? 私塾与班级教学模式有何区别? 现代社会,人们除了接受学校教育以外,还有哪些 途径接受教育?弟子3000,达者72人私塾16世纪的欧洲,我国最早的班级教学出现在清政府时期 的京师同文馆。私塾:规模小,学生少,教学组织松散,传授知识的效率低;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