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4页
第2页 / 共84页
第3页 / 共84页
第4页 / 共84页
第5页 / 共84页
第6页 / 共84页
第7页 / 共84页
第8页 / 共84页
第9页 / 共84页
第1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件 www.5ykj.com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设计方案(一)总体设计教材概述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属记叙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因而教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演要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看作者到底给我们刻画出怎样一个名人画像。学习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学习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和语言的品味。思路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加旁批的阅读方法,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全面了解人物的人格魅力,以此来突破学习的重点。运用朗读法、赏析法、讨论法等,学习多种多样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品味的语言,以此来突破学习的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三维目标.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 ,识记字词。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3.引导学生运用加旁批的阅读方法,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4.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教学设计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是梁启超到清华大学演讲时开头讲到的一首古诗箜篌引 ,梁实秋说:“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梁启超的演讲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来感受一下。设问导入“同学们学过历史,对梁启超肯定不陌生了,谁为大家介绍一下他政坛上的功绩?”学生查到的资料: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同学们大多了解的梁启超是政界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你可知道,他在文学界也是一位难得的才子。同学们找到的大多是转述或评论,要想看到一个真实而又活生生的梁启超,就要读读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文本解读知识积累.作者简介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梁实秋,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 (续集) 、浪漫的与古典的 文学的纪律 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 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补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 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1898 年参与“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 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的问题明确:先自己标出,后小组交流,最后共同明确部分词语的读音。齐读生字词:戊(w)戌(x)叱咤(zh)莅(l)临迥(jing)异精悍(hn)激亢(kng)箜(kng)篌(hu)酣(hn)畅蓟(j)北信息筛选整体感知课文,并思考:.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明确:记叙了梁任公演讲时的音容笑貌、学者风度。2.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感染、影响了听众。(从课文中找原句)(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2)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3)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4)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5)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合作探究细读课文,探讨问题:梁任公是怎样的一个人?明确:梁任公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先自己总结,后小组讨论,最后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整理。 )板书如下: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内容丰富而有趣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总之,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学者。能力提升.梁任公的形象是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2.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任公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1)直接抒发。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 ,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半直接半含蓄地抒发.A.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B.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c.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3)完全含蓄地抒发。A.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c.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任公先生,是一种尊敬和爱戴。拓展探究说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你同意吗?提示: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理有据即可。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难岁月,梁任公的政治主张屡屡因时而变,但为人处世的原则始终未变。他重感情,轻名利,严于律己,坦诚待人。无论是做儿子、做丈夫、做学生,还是做父亲、做师长、做同事,他都能营造一个磁场,亮出一道风景。明镜似水,善解人意是他的常态,在某些关键时刻,则以大手笔写实爱的海洋,让海洋为宽容而定格,人间为之增色。我敢断言,在风云际会和星光灿烂的中国近代人才群体中,特别是在遐迩有知的重量级历史人物中,能在做人方面与梁启超相提并论的不多。作业设计记叙一位老师上课时的言谈举止等,突出其人物风貌,性格特征。板书设计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内容丰富而有趣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习题解答一、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启超做了精彩生动的描写。请找出这些描写的语句,仿照示例作些旁注,与同学讨论:这些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示例:“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设题意图: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说说本文表现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是着眼整体把握,要通过全面感知课文的内容才能回答;找课外的精彩描写语句作评点,也就是加旁批,是微观的分析,也可以说是揣摩语言。分析性格、气质,参见“合作探究” ,学生不一定回答得全面、完整,只要抓住主要点,答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给课文作旁批,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训练,经过训练获得的能力,学生现在和将来都用得上;同时,这也是一项个性化的训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地评点,并与同学交流,这种评点也是一种赏析,是一种间断的、不成篇的赏析。如:“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再如:“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生动、幽默、有趣、自负、谦逊。二、作者说:“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 ” (文学讲话 )你觉得课文是怎样体现他的这种主张的?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设题意图:此题意在对写法进行揣摩分析。首先学生要读懂这些话,它们强调的重点是要短不要长,至于的深、远、高等也强调了,但不是强调的重点。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的主张,用了同义反复的写法,深就是深刻,远就是远大,高就是高雅。这些话是对写法的高度概括,所以学生体会它们并用它们来观照课文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这就是进行整体把握训练。参考答案:课文在体现这种主张的时候,不是泛泛地写人物的外貌和所谓的性格特点,而是写出了梁启超独特的神采、气质、修养,一位著名人物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由这一次演讲看到了梁启超的政治素质以外的另一方面的素质学术素质,可以联想到近代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梁启超的其他事情,联想到与梁启超有关的重大事件。这样的不可谓不深刻远大。另外,作者笔下的梁启超是一位学问高深又很会演讲的学者,可以说具有卓越的才华和高雅的情怀;作者写非常强调“文调”, “文调”就是的格调,讲格调自然要求高雅,本文写得精彩,语言活泼生动,用的是纯正的白话书面语,又不时地加进文言语句,富有雅趣,这样的不可谓不高雅。资料选编.作者简介梁实秋(1902-1987) ,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 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3 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 、 益世报文学周刊 、 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 (续集) ,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 文学的纪律 秋室杂文 ,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选自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年版)2.梁启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 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 ,发表变法通议 ,编辑西政丛书 ,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 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 ,继编新民丛报 ,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 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3.神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清同治十二年(1873 年)正月二十六日(2 月 23 日)出生在广东省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他从四岁开始,就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认字,并随祖父阅读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