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 轼有 关 作 者 朗 读 课 文 重 点 字 词本 文 中 心写 作 特 色问 与 答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 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北宋杰出的文学 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于诗、词、散文无 所不长。他的词,开宋代豪放词风,散文方面, 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也是书法家和 画家。一生在仕途上历尽坎坷,他在逆境中达观 自乐,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文,本文是他于六丰 六年(1083)在黄州任上所作。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 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衣:脱了衣服欲睡:打算睡觉欣然起行: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欣然:高兴地;起行 :走到户外。念:考虑,想到遂至:于是就到。遂:于是就;至:到亦未寝:也没睡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 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 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 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倆这样的闲人啊!问 与 答. 请大家思考一下,本文能分为几层?每层意思是什么 ?能分为四层:第一层(第1句):写夜游的起因。第二层(第2-3句):交代同游之人。第三层(第4句):写月下承天寺的美景。第四层(第5-7句):抒发感慨,表现复杂微妙的心。 . 谁能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呢?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思想感情微妙而复杂。貶滴的悲 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本 文 中 心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清幽宁静的月夜美景,表现了作者复杂微 妙的心境。写 作 特 色. 缘事写意,富于理趣。. 语言朴素自然,写景富于诗情画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