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他的诗写得好,看他的诗,就像看画;他的画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就像读诗。所以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使至塞上使至塞上使至塞上( (结构思路结构思路) )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欲问边”,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 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 延 ,山高路远。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诗人以“蓬”、“雁”自比。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 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 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诗人觉得自己好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 塞,又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名句名句)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 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 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 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 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 “落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 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 ,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 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 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 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 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 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 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来到边关看见骑兵来到边关看见骑兵, ,骑兵说将领还骑兵说将领还 在前线。在前线。 (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诗中感情:诗中感情:想到被排挤出朝庭之外想到被排挤出朝庭之外苦闷抑郁苦闷抑郁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感慨赞美感慨赞美总结:总结: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描绘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抒发了抒发了诗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自己一路跋涉,看到的沙漠中特有的景色。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赞叹为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赞叹为“ “千古千古壮观壮观” ”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研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品味佳句品味佳句 :大大 漠漠 孤孤 烟烟 直直长长 河河 落落 日日 圆圆构图美构图美 :线条美:线条美:色彩美色彩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长河奔流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 河水闪闪河水闪闪空间阔大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层次丰富鲜明优美鲜明优美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 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 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 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 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第二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 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 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 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一、二句中最传神的字 有哪些?为什么?“断 ”、“开”:具体形象地把天门山 的奇险、水势湍急而汹涌的壮阔之 貌描绘出来了。“流”、“回”:写出了江水呼啸而 过又回旋北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 感情。登岳阳楼登岳阳楼(其一)(其一)陈与义陈与义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陈与义陈与义(1090(10901138)1138),宋代诗人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 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 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墨 梅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 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 杜甫。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 之一。之一。 著有著有 简斋集简斋集。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宋钦宗靖康元年(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 ,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 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 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 功名的常路,功名的常路,24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1113) 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 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 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 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 ,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 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登岳阳楼,与 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 ,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登岳阳楼登岳阳楼 陈与义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旌不动夕阳迟。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徙倚湖山欲暮时。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朗读:朗读:jangjangxyxy这是一首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律诗,是,是登登 岳阳楼二首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中的第一首,也是 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 精心打造,郑重其事。精心打造,郑重其事。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 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 。颔联。颔联 尤为宏壮雄丽。尤为宏壮雄丽。登岳阳楼登岳阳楼 陈与义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帘旌不动夕阳不动夕阳迟迟。 登临吴蜀登临吴蜀横分横分地,地,徙倚徙倚湖山欲暮时。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注释注释 :酒店或茶酒店或茶 馆的幌子馆的幌子 缓慢缓慢 瓜分瓜分 徘徊徘徊 靠着靠着 高处高处 登楼登楼 理解诗意:理解诗意: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 开属地,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 山笼罩在暮霭里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 夕阳黄昏,夕阳黄昏, 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 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 , 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1 1、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 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 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2 2、诗歌的每一个角度,处处渗透着这、诗歌的每一个角度,处处渗透着这“ “悲悲” ”, 请同学们找找哪些地方能体现这请同学们找找哪些地方能体现这“ “悲悲” ”?悲悲景悲景悲己悲己悲国悲国悲 景悲:夕阳,暮时,老木沧波景悲:夕阳,暮时,老木沧波 己悲:万里来由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己悲:万里来由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国悲:北宋灭亡,国家动荡不安国悲:北宋灭亡,国家动荡不安首联首联 :“ “洞庭之东江水西洞庭之东江水西” ”:写岳阳楼之所在。巧妙地写岳阳楼之所在。巧妙地 运用了运用了“ “东东”“”“西西” ”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 。“帘旌不动夕阳迟帘旌不动夕阳迟”:写举目所见。写举目所见。“帘旌帘旌” ” 为为近景近景,“夕阳夕阳”为为远景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近景远景合而为一 ,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的扫描,逐渐 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 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 晚的安宁。晚的安宁。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 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颔联颔联“徙倚湖山欲暮时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也是 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 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登临吴蜀横分地登临吴蜀横分地” ”,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