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词曲五首诗词曲五首www.5ykj.com目的要求:、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教学重点:、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教学难点: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A 自主预习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二、检查预习:(1) 、你会读吗?烂柯 k 人侧畔 pn长 zhng 精神折戟 j寥 lio 落惶 hung 恐宫阙 qu绮 q 户婵 chn 娟 jun踌 chu 躇 ch(2) 、请你记住:销:销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宫阙:宫殿。把酒:端起酒杯。不胜:经受不住。何似:哪里比得上。何事:为什么。婵娟:指月亮。绮户:雕花的窗户。经行:经过长精神:增长精神,振作精神。遭逢起一经:指自己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一经,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考的一种经书。(3)填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B 合作交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自幼好学,博览百家。贞元九年(793) ,与柳宗元同科进士,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 23 年。后奉召回洛阳,官终检校礼部尚书。其作品吸取民歌营养,继承诗经以来讽谕刺时的传统,如聚蚊谣 、 百舌吟等。还有许多咏怀古迹、表现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散文以论说文成就最突出。在哲学、政治、医学、书法等领域均有论述。其哲学著作天论三篇,驳斥了“天人感应”说。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2、介绍写作背景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 (要求学生概述诗意)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4、再读本诗,师生共同读品诗句。“巴山置身。 ”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怀旧柯人。 ”此处作者借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沉舟木春。 ”这两句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身世之感。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今日精神。 ”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6、再读(或背)全诗。7、小结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 ,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B 探究质疑赤壁、作者简介杜牧(803852) ,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2、介绍写作背景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外,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 (要求学生概述诗意)一支古老的断戳,沉落在江底,岁月流逝,流逝也未使它消蚀;磨出铮铮亮光,它是三国时代的兵器.不是东风的援助,江南已是一片废墟;美丽的二乔,只有永远被锁在铜雀台里4、探究质疑。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这两句话一方面是议论历史,另一方面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有才华而不得意的感慨。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c 精品细读过零丁洋、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 ,是我国南宋大臣、文学家。公元 1275 年,元军进逼南宋,文天祥在江西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帮助朝廷抗敌。第二年担任右丞相,奉命去元营谈判时被扣留。后来脱险,冒着九死一生到达福州,继续抗元。最后兵败被俘,被送往燕京(今北京市) ,囚禁了三年。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利诱威胁,要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被俘后写下的名句,表明他丹心报国、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2、介绍写作背景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 (要求学生概述诗意)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4、探究质疑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首联两句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2.颔联“风飘絮” “雨打萍”比喻什么?:“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3.颈联两个“惶恐” ,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4.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D 品读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晢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资禀忠爱,议论英发,历典州郡,所至皆有去思。其政事为天下所景仰,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轼喜交游,推奖后进不遗余力,一时知名之士皆归之,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有东坡集行世。其词集名东坡乐府,传本甚多,王鹏运四印斋覆刻景元延佑本,朱氏强村丛书编年本俱佳。2、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从词前小序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 (要求学生概述诗意)我舉起酒杯問青天:天上的明月是甚麼時候開始有的呢?而天上神仙住的地方,今夜又是怎樣?望著美麗的天空,我真希望能夠乘著風兒飛上去,但又害怕神仙們居住的地方太高了,會讓人冷得受不了。於是我只好和我的影子,在晶瑩的月光下翩翩起舞。那種快樂,就像是到了天上一樣。夜深了,我回到了屋子裏,靜靜的看著月光緩緩的轉過朱紅色的樓閣,滑進精緻的小窗,並且照在我這個沒有睡意的人身上。月兒啊!你本不該對人有恨的,但為什麼老是在人們別離的時候,才這麼的圓滿,讓人們看了心裏難受呢?唉!我還是不要胡思亂想了。人有悲歡、有離合,就像月兒有圓滿、有缺憾,是自古以來就不能兩全其美的。但是只要我們都能夠健健康康、活得長久,雖然隔得很遠,卻能夠共賞天上的明月,那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了。4、探究质疑。1.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交代写这首诗的原因。2.分别概括词的上阙和下阙的内容。上阙:对月饮酒,在天上与人间之间徘徊。下阙: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3.词中哪句表现作者在月光下尽情起舞,陶醉其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4.表达词人豁达胸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5.请你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愿人人长久而健康地活着,身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6、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E 欣赏品味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 8 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 “寄傲山林,纵情诗酒” ,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 160 多首,诗近 400 首,各类文近百篇。2、介绍写作背景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