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词赏析:诗词赏析: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www.5ykj.com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唐刘长卿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词句注释穆陵关:古关隘名,又名木陵关,在今湖北麻城北。渔阳:唐代郡名,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县,当时属范阳节度使管辖。穆陵:指穆陵关。桑乾: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源出山西,流经河北,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唐李白战城南诗:“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 ”这里指行客家在渔阳。楚国: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用以概指江南。穆陵关本是吴地,春秋后属楚。苍山:青山。唐杜甫九成宫诗:“苍山入百里,崖断如杵臼。 ”幽州:即渔阳,也用以概指北方。幽州原是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今北京一带。唐时渔阳、桑乾都属幽州。百战:多次作战。这里指安史之乱。耆(q)旧:年高望重者。此指经历兵乱的老人。唐杜甫忆昔诗之二:“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蓬蒿(ho):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晋葛洪抱朴子安贫:“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不充诎于蓬蒿之杪。 ”归人:归来的人。晋陶潜和刘柴桑:“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此指北返渔阳的行客。白话译文与你相逢在穆陵关的路上,你只身匹马就要返回桑乾。楚国的青山依然苍翠古老,幽州的太阳发出阵阵凄寒。城里经历上百次战乱之后,还有几家老人在世上保全。到处是残垣断壁蓬蒿遍野,你定会流着眼泪边走边看。作品鉴赏此诗首联写相逢地点和行客去向。诗人见归乡客单身匹马北去,就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次联借山水时令,含蓄深沉地指出南北形势,暗示他此行前景,为国家忧伤,替行客担心。“苍山古”是即目, “白日寒”是遥想,两两相对,寄慨深长。 “幽州白日寒” ,不仅说北方气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二句,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含蕴丰富,有意会不尽之效。接着,诗人又用赋笔作直接描写。经过长期战乱,到处是废墟,长满荒草,使回乡的人悲伤流泪,不忍目睹。三、四联的描述,充实了次联的兴寄,以诫北归行客,更令人深思。这是一篇痛心的宽慰语,恳切的开导话,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手法以赋为主而兼用比兴,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尤其是第二联:“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不唯形象鲜明,语言精炼,概括性强,而且承上启下,扩大境界,加深诗意,是全篇的关键和警策,是全篇的主线。它具有不语而悲的效果。也许正由于此,它才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作者简介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湖北)人。天宝(742756)进士,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 。有刘随州诗集 。www.5ykj.comwww.5ykj.com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唐刘长卿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词句注释穆陵关:古关隘名,又名木陵关,在今湖北麻城北。渔阳:唐代郡名,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县,当时属范阳节度使管辖。穆陵:指穆陵关。桑乾: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源出山西,流经河北,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唐李白战城南诗:“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 ”这里指行客家在渔阳。楚国: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用以概指江南。穆陵关本是吴地,春秋后属楚。苍山:青山。唐杜甫九成宫诗:“苍山入百里,崖断如杵臼。 ”幽州:即渔阳,也用以概指北方。幽州原是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今北京一带。唐时渔阳、桑乾都属幽州。百战:多次作战。这里指安史之乱。耆(q)旧:年高望重者。此指经历兵乱的老人。唐杜甫忆昔诗之二:“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蓬蒿(ho):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晋葛洪抱朴子安贫:“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不充诎于蓬蒿之杪。 ”归人:归来的人。晋陶潜和刘柴桑:“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此指北返渔阳的行客。白话译文与你相逢在穆陵关的路上,你只身匹马就要返回桑乾。楚国的青山依然苍翠古老,幽州的太阳发出阵阵凄寒。城里经历上百次战乱之后,还有几家老人在世上保全。到处是残垣断壁蓬蒿遍野,你定会流着眼泪边走边看。作品鉴赏此诗首联写相逢地点和行客去向。诗人见归乡客单身匹马北去,就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次联借山水时令,含蓄深沉地指出南北形势,暗示他此行前景,为国家忧伤,替行客担心。“苍山古”是即目, “白日寒”是遥想,两两相对,寄慨深长。 “幽州白日寒” ,不仅说北方气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二句,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含蕴丰富,有意会不尽之效。接着,诗人又用赋笔作直接描写。经过长期战乱,到处是废墟,长满荒草,使回乡的人悲伤流泪,不忍目睹。三、四联的描述,充实了次联的兴寄,以诫北归行客,更令人深思。这是一篇痛心的宽慰语,恳切的开导话,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手法以赋为主而兼用比兴,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尤其是第二联:“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不唯形象鲜明,语言精炼,概括性强,而且承上启下,扩大境界,加深诗意,是全篇的关键和警策,是全篇的主线。它具有不语而悲的效果。也许正由于此,它才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作者简介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湖北)人。天宝(742756)进士,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 。有刘随州诗集 。www.5ykj.comwww.5ykj.com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唐刘长卿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词句注释穆陵关:古关隘名,又名木陵关,在今湖北麻城北。渔阳:唐代郡名,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县,当时属范阳节度使管辖。穆陵:指穆陵关。桑乾: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源出山西,流经河北,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唐李白战城南诗:“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 ”这里指行客家在渔阳。楚国: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用以概指江南。穆陵关本是吴地,春秋后属楚。苍山:青山。唐杜甫九成宫诗:“苍山入百里,崖断如杵臼。 ”幽州:即渔阳,也用以概指北方。幽州原是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今北京一带。唐时渔阳、桑乾都属幽州。百战:多次作战。这里指安史之乱。耆(q)旧:年高望重者。此指经历兵乱的老人。唐杜甫忆昔诗之二:“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蓬蒿(ho):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晋葛洪抱朴子安贫:“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不充诎于蓬蒿之杪。 ”归人:归来的人。晋陶潜和刘柴桑:“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此指北返渔阳的行客。白话译文与你相逢在穆陵关的路上,你只身匹马就要返回桑乾。楚国的青山依然苍翠古老,幽州的太阳发出阵阵凄寒。城里经历上百次战乱之后,还有几家老人在世上保全。到处是残垣断壁蓬蒿遍野,你定会流着眼泪边走边看。作品鉴赏此诗首联写相逢地点和行客去向。诗人见归乡客单身匹马北去,就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次联借山水时令,含蓄深沉地指出南北形势,暗示他此行前景,为国家忧伤,替行客担心。“苍山古”是即目, “白日寒”是遥想,两两相对,寄慨深长。 “幽州白日寒” ,不仅说北方气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二句,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含蕴丰富,有意会不尽之效。接着,诗人又用赋笔作直接描写。经过长期战乱,到处是废墟,长满荒草,使回乡的人悲伤流泪,不忍目睹。三、四联的描述,充实了次联的兴寄,以诫北归行客,更令人深思。这是一篇痛心的宽慰语,恳切的开导话,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手法以赋为主而兼用比兴,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尤其是第二联:“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不唯形象鲜明,语言精炼,概括性强,而且承上启下,扩大境界,加深诗意,是全篇的关键和警策,是全篇的主线。它具有不语而悲的效果。也许正由于此,它才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作者简介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湖北)人。天宝(742756)进士,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 。有刘随州诗集 。www.5ykj.com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