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Feminist Approaches 女性主义批评阿依沙拉 英语语言文学班1.定义n女性主义(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主 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 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 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 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 题。n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 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 )之上。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 堕胎权、受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 、选举权、代表权(Representation (politics)) 、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n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 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 压迫与父权。n n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 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 、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n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 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 的父权体系之上。女性主义三大浪潮n第一次浪潮是指十九至二十世纪初的女权 运动,它主要是为了争取妇女的参政权。n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 - 20世纪80年 代)着重处理法律的不平等,以及文化上 的不平等。n第三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至今),被认 为既延续了第二次浪潮又是对第二次浪潮 的失误作出了回应。 女性主义批评概况n乔纳森卡勒:“女性主义批评这个名称应该 运用来批判所有关于性的压抑的批评流派 。”n阿里逊莱特:“女性主义批评家的任务是披 露性别歧视,在每一个文学文本里以不同 的力量予以展示。”n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 发生文化转向的标志之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与理论发展 1、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女性主义批评源于妇女解放运动,重视对运动有 所助益的文学。这使女性主义批评成为一种社会 学色彩甚浓的文化批评。科洛德尼指出,女性主义批评基本上是一种“怀疑 的”研究方法,她认为女性主义批评家的首要任务 是检验既往的美学判断的有效性:“这些判断为什 么目的服务?女性主义者问道;它们(即使是无 意地)帮助哪些关于世界的概念或思想态度永久 地存在?”2、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n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不同,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是一个凸现文学外部研究的批评流派。 它与20世纪以来的各种理论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因而体系丰繁复杂。n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三个阶段:nA“妇女形象批评” (womens image criticism)nB“妇女中心批评” (women-centered criticism)nC“身份批评” (identity criticism)。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 70年代中期。 重在批判,揭露男性文化对女性 形象的扭曲,批判文学中的“厌女 现象”,抨击阳物批评。代表作有 凯特米勒特的性政治等。n第二阶段,是70年代中期 到80年代中期。n重在发掘分析,追溯女作 家自己的文学传统,大规 模重新挖掘和阅读各国各 时期的妇女文学,援用女 权的视角读解经典作品, 倾心于语言文学的批评。 代表作有伊莱恩肖瓦尔特 的她们自己的文学、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 格巴合著的阁楼上的疯 女人等。n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以后 。重在反思,重新思考文学研 究的基本概念,发展一种跨学 科、跨性别的女性主义文化, 不再拘泥于文学本身,兴起了 对性别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的“性 别诗学”,呈现出多元的理论格 局。n代表作有茱莉亚克里斯蒂娃的 妇女的时间等。 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场域n1、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n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妇女运动。马克思主义提出, 婚姻制度与家庭形式及两性关系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 们的性别特征是与社会属性密切交织在一起的。这一基本 原理受到大多数女性主义批评家的拥戴。马克思主义主张 反抗一切压迫、要求人类解放、追求完全平等,这正好与 女性主义要求女性解放、追求男女平等、反抗男权压迫相 吻合。因此,这种批评可以说是马克思妇女理论在文学批 评上的运用。n2、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n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受弗洛伊德与拉康 的精神分析学说影响而开创的新领域。一方面对 精神分析学说中的“阳物崇拜”发起猛烈攻击,一 方面又借鉴和运用精神分析学说的话语,作为女 性写作的指导原则,提出“女性话语”、“女性写作” 、“双性同体”的新概念。旨在把女性从父权制话 语的压抑下解放出来,营造女性“自我认证”的大 氛围。n3、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n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发展过程还注意到种族的问 题,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批评有时又称“第三世 界女性主义批评”。其特征是对文化霸权的批判 ,对殖民话语的分析,并为非殖民化探寻出路。 在这一流派中应特别注意“话语”、“身份”与 “主体”三个关键词。n4、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n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学思 潮影响下产生的,直接继承了后现代的特征,如 否定所有宏大叙事,反对以男性文学为标准的大 型理论;否定二元对立、强调多元方法论,反对 以男性为主导的二元对立;反本质主义以及话语 的狂热,创造女性自己的话语系统。n5、后结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n后结构主义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在于语言观、“身 体书写”论以及解构文论。大多数女性主义者认为,由男 性操纵的语言表述与妇女的真实存在并没必然联系,因此 要颠覆现存的语言符号系统,改变语言结构,改变涉及她 们自身的语言用法,创造“妇女自己的语言”,进而倡导“身 体书写”。n6、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n生态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在生态运动、和 平运动及妇女运动的共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生态女性主 义文学批评可视为“生态批评”或“文学与环境研究”的一部 分,从性别角度切入生态问题,旨在解放妇女与自然,围 绕自然、女性、发展等主题批判父权制的统治和压迫,进 而高扬女性文化、女性原则对解决生态问题的作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