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彩开篇词:马克思说:真正的友谊十 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你能够对朋友守信,永远无愧于 他,那将是对你的性格、灵魂以及 道德的最好考验。这段话是说人生 中真正的友谊是无价的,是金钱买 不来的。在朋友面前,你是否能够 讲信义,就是你是否具有美好的性 格、高尚品德的见证。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 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 希罗多德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 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 的了。” 斯托贝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 而朋友却是财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疏通情节,理清矛盾关系,体 会人物思想情感。 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揣摩心理、动作、语言描写对 人物形象的作用。 通过家庭矛盾的表象深刻领悟 蕴含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学会 尊重他人。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电影集 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 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有电影剧本霹雳贝贝魔表 疯狂的兔子,长篇小说第三军团。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手册 ;1997年入选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犄角怦怦树杈攥jpngchzun挽回 不禁 兜 颊wnjn du逮捕寒颤逮着玩颤抖didizhnchn挨说 i (遭受,忍受) 挨家挨户 iji文章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一个怎样 的故事? 本文写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 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 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 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 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悟读一篇文章概括内容 1.学生逐段速读,编写文段序号并标出文中回忆 开始和结束的句子)思考:全文按情节可分几部分 ?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的三件事情,写得集 中紧凑,作者是怎么安排的?写了祖孙三代,一 家四口,人物是怎样巧妙安排的? 3.一般的记叙文都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 叙说,而本文却把发生在后的“查问木雕”放在前 面说,把发生在前的“赠送木雕”放在后面说,作 者这样“倒”一下有什么好处?演读一遍课文评价人物从人物的对话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 请给人物下评语: 一个 的“木雕”; 一个 的“爸爸”。 一个 的“妈妈”; 一个 的“奶奶”。 一个 的“万芳”; 一个 的“我”。人物表: “我” 妈妈 爸爸 奶奶 万芳 万芳妈 叙述者分角色朗读读 出 人 物 的 态 度 和 性 格 。“一个_ 的爸爸”“一个_ 的妈妈妈妈 ”“一个_ 的奶奶” “一个_ 的万芳”“一个_ 的 我 ”持重沉稳冷酷严厉固执明白事理 仗义宽容重情诚实软弱a、一只贵重的木雕。 b、爸爸是一个冷酷的人。(或严肃、冷漠、 重财轻义) c、妈妈是一个严厉的人。(或重财轻义) d、奶奶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或深明情理 、心地善良) e、万芳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或仗义、纯 真) f、“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或重友情、纯 洁)品读一批词句品析语言品读课文,圈点标示出文中有哪些叠词,联系语 境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何表达作用? 怦怦:表现了我心情紧张。 紧紧:表现了妈妈一定要把事情弄清的神态 。 静静:表现了爸爸的严肃与冷漠。 愉愉:表现了“我”的害怕与无奈。 嘿嘿:表现了万芳的爽直。 慢慢:表现了我心情沉重。 呆呆:表现了“我”心情难受,说不出话。品读一批词句品析语言1、体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爸爸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抗拒”比“拒绝”的语气更强调,表明爸爸的态度很坚 决。) 想着他们马上逼我要回木雕,心里难过极了。 (“逼”字形象地表明了“我”极不愿意向万芳讨回“木雕” 的心理活动。) “那只羚羊哪去啦?”妈妈突然问我。体会加点词语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我的小刀。(“攥”写出我对小刀,对友谊的珍视。)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探读一组问题把握主题1.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 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2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我”心 目中珍视的是友情,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 ,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作 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 3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 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 妥当?如果你想把一件贵重的东西 送给朋友,你应该怎么办?真正的友谊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 生最好的无价之宝,你能够对自己的 朋友守信,永远无愧于他,那将是对你 的性格、灵魂以及道德的最高的考验。马克思愿天下所有的长辈都能理解、尊重孩子 的情感!愿天下所有的子女多一些与长辈的沟通, 做他们的朋友!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觅到一份真挚的友情!沟通 缩短距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