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的森林效应2010-10-19 05:12:00来源: 湖北日报(武汉)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周芳未来的世界竞争,很大程度上将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地方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竞争力之所在。为何要扎堆?这是一种在竞争中融合的思维。不仅是单体企业的做精做强,更是众多企业互相依存,唇齿相依,抱团打天下,最终藕合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经济学界认为,产业集群具有区位品牌效应、资源的共享效应、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效应、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效应以及企业加速成长的生态效应。最有效的资源组合方式正在带领最传统的产业,走向现代。经济学家把产业集群比喻成森林,关键性企业则是第一粒树种,一旦入土,就有可能长出一片森林。在枝江,奥美就是这颗树种。这是一家专门生产医用纺织敷料的出口型企业,去年销售收入 6.8 亿元。12 年前,奥美落户时,枝江的纺织卫材一片空白。12 年来,围绕奥美,一个医用纺织产业集群崛起。有丰富的棉花资源,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有 20 多家企业的聚集扎堆,这个“小森林”绿意盎然。看资源配置,产业链已经形成。棉农、棉花加工、纺纱织布、漂炼、深加工、消毒、销售,环环相扣。看块头大小,规模效益已经显现。集群拥有各类织机 3000 余套,年产医用无纺布9000 吨、医用敷料 3 万吨。2009 年,实现销售收入 12.7 亿元,入库税金 4573 万元,出口创汇 3000 万美元,吸纳就业 3500 人。盘点全省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可圈可点的还不止枝江。看鄂东,谁也没想到,曾经以矿业闻名的大冶,正在朝着中部县市中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进军。在东南沿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背景下,大冶开发区筑巢引凤,吸引一批民资、外资的“大手笔”项目扎堆发展。如今,以伟嘉纺织、立峰纺织、利达纺织染整、依嘉制衣等项目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从无到有,在大冶开发区平地而起,全部达产后将形成 100 万锭纺织及染整、加工产业链,有望成为中部地区县市规模第一。看鄂西北,襄樊市是目前全省最大的纺织品、粘胶化纤、服装面料生产基地和印染加工基地,有“中国织造名城”之美誉。加粗延长产业链条,方能增强纺织行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针对纺织业链条中服装、印染短板的现状,襄樊先后引进 11 家服装加工、印染企业,雅利公司、真维斯、苹果等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纷纷落户,基本形成了从纺纱到织布、从印染到服装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产业本地配套。去年,襄樊纺织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 106.48 亿元,同比增长 20%。看鄂中,总投资 100 亿元、占地 3000 亩的李宁工业园落户荆门。园区分加工区、配套材料区、物流区和研发区等四个专区,建成后可年产运动鞋 3000 万双、运动服 6700 万件,实现年销售收入 200 亿元,税收 8 亿元。李宁工业园模式将纺织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效应、资源的共享利用效应发挥到极致,构筑产业集群的跃升平台。从上游的纺织、针织、梭织、印染、印花、绣花、衬布、扣子、拉链等服装配套材料的生产,到下游带动的物流业发展,不久的将来,工业园将释放澎湃活力。集群领飞,成效明显。省经委轻工纺织产业处介绍,我省有武汉佳海服装、仙桃彭场无纺布、英山蚕丝绸等 9 个省级产业集群,有襄樊“中国织造名城”等 3 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去年集群总产值占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的 70%。全省的蛋糕有多大?去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 1591 家,工业总产值 1010 亿元,同比增长 23.2%。其中,纱产量 149 万吨,居全国第六;布产量 38.6 亿米,居全国第四;服装产量 5.1 亿件套,居全国第六。参照哈佛大学著名学者波特的观点,成功的产业集群至少会繁荣几十年,甚至连续几个世纪保持生机勃勃的竞争地位。放眼未来,产业集群的优化途径或将成为下一步的优先课题。(本文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