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8页
第2页 / 共178页
第3页 / 共178页
第4页 / 共178页
第5页 / 共178页
第6页 / 共178页
第7页 / 共178页
第8页 / 共178页
第9页 / 共178页
第10页 / 共178页
亲,该文档总共1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算法原理与制度整体概貌预算的概念 和原则预算权和预 算收支范围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审议 权及其界限预算的执行预算调整与稳 定调节基金决算的编制 与审议预算监督与 法律责任预算的概念和原则预算的概念 预算的实质:在财政 支出的需要与财政收 入的可能之间进行权 衡和评估,以决定是 否和如何进行某种资 源配置的过程。预算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国家对某一财政年度内的收 入和支出的预先估算形式上表现为依一定标准列出 财政收支分类形成的特定表格预算的概念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与预算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关于n-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n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n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结果报告 关于n年中央决算的报告 n-年中央决算草案预算法的概念预算法:调整在国家进行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发生 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预算法的调整对象:预算关系=预算程序关系+预算实体关系在预算的编制、审议、批准、执行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在组织、取得和分配使用预算资金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预算与预算法的关系预算是经济基础 预算是法律文 件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批准的预算 ,具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广 义上的预算法,但只是在特定 的时期内具有法律约束力。预算法是上层建筑财政法的核心部分预算法1994年3月22日通 过、2014年8月31日修订预算法实施条例1995年11月 22日实施,年底可能修改完成预算法修改的历程启动于2004年3月预算体制改革之时自2011年至今,共形成四个修正案预算实践先于法制变革,历经10年完成预算法的立法宗旨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预算法的适用范围预算的执行和调 整预算、决算的编 制、审查、批 准、监督预算体系预算体系:依据国家的政权结构所形成的国家预算的协调统一的整体。 划分各级预算管理权限和收支范围的前提,为预算管理提供了组织保 证。理论上:一级政权、一级财政 预算法规定: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各国预算级次不相同:中央预算、地方各级预算我国现行预算体系中央预算省级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市级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县级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镇预算:乡、民族乡、镇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 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 算由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 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 ;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 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 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 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延展:计划单列市计划单列市:改革开放 后,为加快一些大城市 的经济发展,赋予其享 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其财政收支直接与中央 挂钩,由中央与地方财 政两分,而无需上缴省 级财政。第一个计划单列市:重庆, 至1993年有14个;1994年,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取消省 会城市的计划单列,同时成 立副省级城市,加上杭州 市、济南市确定为副省级城 市。延展:计划单列市计划单列市剩下重庆市 等6个非省会城市。1997 年,重庆市升格为直辖 市,计划单列市仅余以 下5个:深圳市、厦门 市、大连市、青岛市、 宁波市。副省级行政区还有:伊犁哈 萨克自治州、浦东新区、滨 海新区和哈尔滨市、长春 市、沈阳市、杭州市、济南 市、南京市、武汉市、广州 市、成都市、西安市等。延展:预算级次改革国外一般是两级或三级预算,例如,美国有联邦、州和地方三 级预算,德国有联邦、州和市镇三级预算。财政部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财预 200978号):改为三级预算,弱化并最终取消市级,试行省 直管县体制,乡级改成县级派出机构。预算体系与预算法的关系确定各预算主体的法律地位明确各预算主体的职权与职责、权利与义务确立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和决算等一 系列程序预算平衡条款各级政府应当建 立跨年度预算平 衡机制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 顾、勤俭节约、量力而 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 的原则预算的组成预算由预算 收入和预算 支出组成政府的全部收 入和支出都应 当纳入预算复式预算的构成一般公共 预算政府性 基金预 算国有资 本经营 预算社会保险 基金预算预算表格间的关系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 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 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 算相衔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 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 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 独立预算表格间的关系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 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 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 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 算一般公共预算的构成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包括 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 位)的预算和中央对地 方的税收返还、转移支 付预算。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 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向中央 的上解收入。中央一般公共 预算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 出、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 和转移支付。地方预算的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总预算组 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 (简称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 级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 预算的,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 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 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的构成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 包括本级各部门(含直 属单位)的预算和税收 返还、转移支付预算。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 地方本级收入、上级政府对本级 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 级政府的上解收入。地方各级一 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 出、对上级政府的上解支出、对 下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 付。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原则性条款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 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 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 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 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 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 发展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 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 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原则性条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 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 安排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 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 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原则性条款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 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 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 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 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 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 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经批准预算的效力经人大批准的预算 ,非经法定程序, 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 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 支出预算公开经本级人大或者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预算、 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 ,应当在批准后20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 社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安排、 执行的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 出说明。预算公开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 表,应当在批复后20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 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 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各级政府、各部 门、各单位应当将政府采购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 开。 前款规定的公开事项,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预算公开的核心议题预算能否公开预算如何公开预算公开的 目的预算公开的 技术预算公开的方式 年度中央财政预算公开表格: 每年3月下旬财政部网站 年度全国财政决算公开表格: 每月7月中旬财政部网站预算公开走过的历程 2000年,河南省焦作市成立“财政信息服务大厅”,公民可进入查看部 门预算; 2005年,浙江省温岭市试点“参与式预算”,人大代表和公众代表通过 “恳谈”等方式参与政府预算的审查; 2006年,湖北省建立“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平台,公开财政专项资 金的支付办法、支付通知; 2008年,焦作市将部门预算、政府债务预算、非税收入预算等八大预算 全部公开;预算公开走过的历程 2008年1月,上海市闵行区将一份预算报告和一页预算表改为一本详细 预算,提供给人大代表; 2008年5月,回应公民吴君亮的申请,深圳市财政局向其提供了部门预 算草案; 2008年5月,国务院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 需公开财政预算、结算报告; 2008年,广州市财政局请示广州市保密局后,由保密部门认定申请公开 的内容属于密级范围,因此最终决定不予公开;预算公开走过的历程 2008年6月,回应公民吴君亮的申请,民政部、环保部和科技部相继向 其提供了部门预算草案; 2008年10月,卫生部向其提供了一份接近完备的部门预算; 2009年10月,回应公民李德涛的申请,上海市财政局以“国家秘密”为 由不予公开预算; 2009年10月,回应公民李德涛的申请,广州市财政局向社会公布了114 个部门预算;预算公开走过的历程 广州市财政局接受申请,在官方网站上公开了本级114个部门的预算, 涉及财政资金200亿元; 2009年11月6日,上海市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市级预算信息公开的实 施方案:逐步扩大报送市人代会的市级部门预算范围,2010年扩大到 100个部门,2011年实现市级部门预算全部报送(涉及国家安全部门除 外)。 2009年后,财政部首次在其官方网站第一时间公布了经全国人大审 议通过的预算报告和中央财政预算四张主要表格,迈出了推进中央财政 预算公开的历史性一步。预算公开走过的历程 2010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上高强称:全国人大2010年强力推进预算公 开,要求经过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都要公开,其中包括国务院各部门 预算。 2010年3月25日,财政部将全国人大刚刚审议通过的预算报告和中央财 政预算十二张表格公布在门户网站上,而且科目也更细化,解释更加详 实,标志着我国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再次迈出重要步伐。 2010年3月,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各中央预算执行部门要在全国 结束后的15天内公开该部门的政府预算。预算公开走过的历程 2011年1月,财政部统一部署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主要包括上 级财政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基层政府要进 一步加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的公开力度,特别是要重点公开与人民群众 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支出以及 “三农”等方面的财政专项支出。基层财政要在收到本地区有关财政专 项资金并按要求分配后,及时、准确、完整地公开本地区财政专项资金 公开目录所列示的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公开的法律依据 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第10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 府及其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 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四)财 政预算、决算报告; 1989年的保守国家秘密法不再将国家财政计划、预算、决算及各种 财务机密事项列为国家机密。预算公开的法律依据 国家保密局、财政部经济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国保发19975号)规定: 财政年度预、决算草案及其收支款项的年度执行情况,历年财政明细统 计资料等属于国家秘密,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 围人员知悉,不得向社会公开。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财预 2008390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预201031号);关于深入推进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的意见 (财预201127号)分税制条款 国家实行中 央和地方分 税制 税收 分权 ? 税收 分成 !按税种、按比例、按 税目分税制的优点有利于稳定中央与地方各级预算收入来源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预算的编制、执行机制相互制 约相互协 调各级预算的编 制、执行预算年度的确定预算年度财政 年度会计年度1月1日-12月31日4月1 日-3 月31 日7月1日-6月30日10月 1日- 9月 3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