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把手” 要努力实现“六个转变 ” 作者: 来源:巴中市政府办公室 2009 年 02 月 24 日阅读: 164 次字体:大 中 小2009 年 2 月 23 日,李仲彬同志在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下面,借这个机会,与大家沟通一下。今天,我想再讲一讲“一把手”“六个转变”的问题。第一次讲这个问题,主要是抛了观点,没有进行阐述。第二次讲这个问题,主要是讲了一些现象,没有进行分析。加之,我们个别“一把手”对“ 六个转变”还认识不够,还转变不够。所以,我想今天与大家一起共同来再一次探讨这个问题。作为“一把手”来讲,我们都共勉吧。“一把手”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于领导班子权力运行的中心。“一把手” 的特殊地位,决定了“ 一把手”的特殊责任,决定了“ 一把手”的特殊使命。而我们一些“一把手” ,不习惯接受监督,不愿意接受监督,不依法接受监督,在某种程度上,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了损害。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按照十七大精神,我认为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一把手 ”自身建设就应该努力从六个方面去实现转变。第一,“家长型” 向“ 民主型”转变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君君臣臣的东西太多了,人治观念的影响比较深远。我们一些“一把手” ,不懂得民主,不习惯民主,不善于运用民主,有的甚至残存着浓厚的封建意识,“家长” 作风比较严重。我在前两次的讲话中,列举了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和事,足以说明家长作风的危害性。可以说,家长作风,它危害国家,它危害人民,它危害自己。在这些人的意识中,“班长” 就是“ 家长”,权力就是私产,个人就是组织;在这些人的行为中,往往是制度朝令夕改,决策草率随意,监督形同虚设。这些“一把手”的个人意志,往往凌驾于法律之上,成了事实上的“一言堂”。这一现象,无疑与社会进步和民主法治要求背道而驰。实现“家长型”向“ 民主型”转变,必须正确看待权力。这就要求“ 一把手”具有民主的思想、民主的理念和民主的作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政治活动的主体。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权力是广大劳动人民给的。这充分表明,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官” 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 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事实证明,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只要他搞集权,只要他把“班长”当成“ 家长”来当,就必然要出问题。可以说,这是一条规律!即使他取得了一些成就,那也只是暂时的,最终经不起民众的检验,最终经不起法律的检验,最终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实现“家长型”向“ 民主型”转变,必须正确行使权力。这就要求“ 一把手”,既要有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勇气,又要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具体措施。权力主要体现在决策、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在决策的过程中,“一把手”既要有当机立断、运筹帷幄的魄力,又要有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胸襟。要择善而从,择优而断,尤其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正确对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在日常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中,更要广开言路,从善如流,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又要善于正确集中,既要敢于承担责任,又要主动接受监督,不断提高班子的整体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二,“管理型” 向“ 服务型”转变不同的历史阶段,领导者的职能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职责,更多的体现在管理方面。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主要是提供公共服务。我们“一把手”的职能,也必须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而转变。可是,我们的一些“一把手” 迟迟转变不过来,更有甚者,就是不愿意转变。说白了,这些“一把手”,就是“ 官本位”在作怪,就是部门利益在作怪,就是私心杂念在作怪。因此,我们的“一把手”,只有努力向“服务型”转变,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然,将会被时代所淘汰,被人民所淘汰。实现“管理型”向“ 服务型”转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邓小平同志早在 1985 年就明确指出,领导就是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配置公共资源,生产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在“服务”成了领导者最基本素质的背景下,“一把手” 就必须强化服务意识,身体力行地用“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去做好表率。实现“管理型”向“ 服务型”转变,必须自觉服务民众。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一把手” 首先要紧密结合“ 服务对象”的需要,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具体到我们巴中的实际,当务之急、当务之重,就是要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四难”问题。其次要主动接受“服务对象” 的评议,把社会反映、群众认同、企业满意等指标纳入对“一把手”的考核范围。继续深入开展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一把手”的民主测评,建立“下级评价上级,群众评价干部”的体制机制,更好地接受群众对“一把手”的监督,更好地促进“一把手”自觉地为群众服务。第三,“随意型” 向“ 规范型”转变决策和运行不讲规则、不按程序,了解情况时偏听偏信不深入,提出对策时凭空想象不民主,执行过程中暗箱操作不公开,出现问题后责任划分不清楚这样的“一把手”,在一些地方是存在的,在一些时候也是较为突出的。我在第一次讲话中就谈到了一些领导,自认为领导就是章法,领导就是王法,领导就可以随心随意这种随意,影响了科学发展,影响了老百姓的利益,也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实现“随意型”向“ 规范型”转变,必须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必须置于法律之下。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这一要求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决策的规范化。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一把手”,首先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作为“一把手”,在想问题、作决策、抓执行的时候,除了要符合公认的道德规范和普遍的科学规律,还必须符合基本的法治精神。作为“一把手”,分析问题必须从“法治”理思路,解决问题必须从“ 法治”谋手段,制定政策必须从“ 法治”找依据。实现“随意型”向“ 规范型”转变,必须取信于民。执政为民必须取信于民。“ 一把手”要坚决杜绝说话不讲原则、做事不讲规矩、表态不计后果、承诺不管兑现的现象。现实中一些“一把手”往往认为自己说的话就是规则,自己定的事就是准则,在日常工作、事务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把随意当本事,把草率当个性,或政策多变,或政令不一,或政出多门,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削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我们的决策必须取信于民,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执政形象、赢得群众信任、巩固执政基础。第四,“封闭型” 向“ 开放型”转变现代社会是开放社会,这种开放不仅跨越对象、类型,而且跨越地域、国界,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态势。在这样一种态势下,任何地区、任何单位的“一把手”,如果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必然导致整个团队、整个集体的思想僵化,必然会令其自身以及所在单位、所在地区发展滞后,甚至带来灾难。我在第一次讲话时就讲了我们一些“一把手”,封闭起来在那里搞自己的“根据地”,这样的“ 根据地”是经不起“ 风吹雨打”的,更是经不起“枪林弹雨”的。无数事实证明,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有生机。只有开放,才能促进变革;只有开放,才能促进发展。实现“封闭型”向“ 开放型”转变,要具备开放的思想观念。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地方封闭或开放,更多在于思想观念而不在于地域差异。思想开放,虽远犹近;封闭保守,虽近犹远。这一点对于我们贫困地区来讲,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一把手”如果受一时、一地的局限,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意识狭隘,没有跳出巴中来思考巴中,没有跳出巴中来研究巴中,没有跳出巴中来谋划巴中,没有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开放思维,没有把自身和世界融为一体的开放举措,而只凭借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智慧,最后只能导致落后。“一把手”必须摒弃封闭狭隘理念,消除孤芳自赏心理,善于借鉴他人优点,懂得弥补自身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团队不断取得进步,才能引领团队不断取得胜利。实现“封闭型”向“ 开放型”转变,要建立开放的工作系统。建立一套开放有序、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对“一把手” 开放素质的基本要求。要通过制度、程序的建立和完善,使思想的开放转变为工作的创新,观念的开放转变为前进的动力。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阳光党务政务建设,向群众公开相关政策,公开服务项目,公开办事程序,重大决策要组织咨询论证,要组织群众听证。要民主、透明、公开管理单位内部人事、财务等重大事项,用开放阳光的工作系统保障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第五,“单一型” 向“ 复合型”转变每当历史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或阶段,每当党所处的环境和任务发生变化,我们党都会对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这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我在第二次讲话的时候,提出了领导干部出现了许多“盲区”的问题,领导干部要多读书、多上网、多请教。当时,我就谈了自己,我自己就有很多“盲区”嘛,有很多方面就不如大家,有很多方面就要向大家学习。在社会转型期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不断出现和当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这就更需要我们的“一把手”必须提高综合素质,必须成为“复合型” 人才。实现由“单一型” 向“ 复合型”转变,必须强化学习。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以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学习” 不仅是领导个人进步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的要求。作为“一把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修正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应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学习,少一些冲动、多一些思考,通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防止“知识透支”、克服“本领恐慌” 。实现由“单一型” 向“ 复合型”转变,必须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领导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具体工作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一把手”要把所学的知识充分与实际相结合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在实践中摔打自己、磨练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尤其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我们巴中这样的贫困地区来讲,各级“一把手”必须具备率领群众加快发展、脱贫致富最基本的能力。第六,“保守型” 向“ 创新型”转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与保守相对,创新的过程就是辩证否定的过程,就是向传统保守思想开刀的过程,就是向不合时宜的行为方式开刀的过程。我在第二次讲话的时候,提出了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自我否定的意识”。我个人认为,否定也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剔除糟粕,也只有创新,才能吸取精华。我们的“一把手” 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适应形势、履职尽责,才能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落实上级党委的精神,求真务实地开展工作。实现“保守型”向“ 创新型”转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一把手”如果满足于现状,无过就是功,当“太平官” ,有可能是一时一事的“ 太平”,但它决不可能换来持久的“ 太平”,迟早是要出乱子,甚至还有可能出大乱子。这样的“太平官”,误党、误国、误民。因此,“一把手”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工作理念,使自己的思想、言行、决策与新的情况、新的形势相适应。要开拓宽广的创新眼界,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建立高效的创新机制;要敏锐地发现新事物,勇敢地接受新观点,科学地总结新经验;要用新思路研究新问题,用新办法解决新矛盾,用新举措打开新局面。实现“保守型”向“ 创新型”转变,必须牢记“第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