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1页
第2页 / 共91页
第3页 / 共91页
第4页 / 共91页
第5页 / 共91页
第6页 / 共91页
第7页 / 共91页
第8页 / 共91页
第9页 / 共91页
第1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雅安市雅安市 XXXX 年政府工作报告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XX 年工作回顾XX 年,是攻坚破难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积极应对重大挑战,奋力解决突出问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库区移民工作、灾后恢复重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良好局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0 亿元,同比增长 14.9%,增速排全省第 7 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18.752.02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9 亿元,增长 36%,增速排全省第 3 位;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 85%,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11.5%。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过去一年,我们攻坚破难,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瀑电实现蓄水发电。紧紧抓住移民工作这个“牛鼻子” ,强力推进库区各项工作。汉源新县城房建开工 145 万平方米,完工 104.6 万平方米;农村集镇和集中安置点房建完工 94 万平方米;新县城永久性安置 7311 人,迁建集镇和农村永久性安置 15466 人;石棉库区 4 个集镇全部完成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专项设施复建进度加快,永定桥水库大坝成功截流,国道 108 线改线工程完工通车,35 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全部完工,库区工业企业一次性补偿 17 户、货币补偿 17 户、置换土地 3 户及重组复建 42 户。库底清理工作进展顺利,瀑电顺利实现下闸蓄水、两台机组并网发电,移民工作“大会战”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灾后重建强力推进。全市灾后重建项目开工1885 个,开工率 87%;完工 1332 个,完工率 61.7%;完成投资 159.5 亿元,占规划投资额的 64.7%。优先推进住房、学校、医疗机构等民生项目重建,永久性农村住房、城镇住房重建完工率分别为99.2%、73.8%;学校、医疗机构重建完工率分别为75.4%、89%。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重建,农业、旅游、文化、服务业等产业重建及生态恢复、防震减灾体系等重建加快推进,各项重建进度达到或超过省下达目标。对口援建工作强力推进,湖北省 116 个援建项目竣工 101 个,海南省 7个援建项目竣工 3 个,广安市 30 个援建项目全部竣工。中期评估后,全市灾后重建项目调整为2377 个,总投资 272 亿元。应对危机积极主动。紧紧抓住瀑电建设、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等政策机遇,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谋划并实施了一批事关雅安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初步缓解了长期以来困扰雅安发展的交通、电力瓶颈制约等问题。争取到位扩大内需项目资金 12.9亿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7 亿元。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在推动资源性产业转型、促进产业聚集等方面取得突破。落实中央、省上一系列财税金融扶持、优惠政策,做好资金、能源、运输等生产要素的统筹协调,采取临时差别电价方式支持企业生产,帮助企业渡难关、增效益、上台阶。全力实施“五缓四减三补贴”劳动保障特殊政策,千方百计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在增加人民群众收入的基础上,进一步激活旅游市场、消费市场。过去一年,我们抢抓机遇,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工业富民强市战略有效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8.3%,增幅高于全省 7.1 个百分点,排全省第 9 位;技改投资24 亿元,增长 61%;企业利润、销售收入分别增长71.4%、32.8%。与 XX 年比,单位电能创造的 GDP提高 0.47 元,每度电创造的税收提高 0.075 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 81 户,达到 404 户;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净增 4 户,达到 43 户,建安公司销售收入突破 10 亿元。市工业园区列入全省“1525”工程,实现销售收入 18 亿元,工业增加值、税收分别增长 95%、100%。 “3+1”优势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80%,新材料工业和光伏产业体系逐步崛起。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加值 44.8 亿元,增长 3.5%。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8.9 平方公里,完成 12 座震损水库治理,农机购置补贴 2040 万元。粮食产量增长2.1%,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市经济作物 137.4 万亩,其中茶园面积 50.6 万亩,茶叶综合产值 25 亿元。实施林业“双百工程” ,林业总产值 36.3 亿元。生猪出栏增加 4.5 万头,肉类总产量 17.5 万吨,畜牧业产值 37 亿元。农业品牌省级著名商标达 5 件,“康砖”藏茶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实现我市驰名商标零的突破。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11 家,农民专合组织 295 个。转移输出农民工 29.3 万人,实现劳务收入 19.2 亿元。名山、雨城进入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天全、雨城列入全省林业强县,天全、雨城、荥经、石棉列入全省退耕还林专项建设示范县,名山、天全列入全省首批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县。第三产业稳步提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0.3 亿元,增长 10.9%。全面启动旅游重振工程,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雅安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第五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全年接待游客 800 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39.8 亿元,分别增长 13.7%、21.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20.4%, “家电下乡”销售 1.2 亿元,新改建“万村千乡”农家店 600 家,新建“三农服务中心”426 家。全市“三房”建设供地826.6 亩,开工 36.2 万平方米,竣工 30.6 万平方米。年末存款、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28.2%、28.8%。运输、餐饮、邮政、通讯、中介、物业等服务业加快发展。过去一年,我们多措并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投资增势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4.9 亿元,增长 64.5%;投资总量占全省总投资的 2.8%,再创历史新高。新开工重大项目 62 个,为上年的 2 倍。制造业(不含电力)完成投资 4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14%。不断调整优化项目库,强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交通、水利、市政设施、社会事业等一批重大项目提前开工建设。枢纽建设全面铺开。交通建设取得突破。编制完成川西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规划构建“4+1”铁路、 “6+2”高速公路网。成康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雅安-甘洛铁路获省上支持;雅西、名邛高速进展顺利,雅乐高速开工建设;国省干线改造完成 350 公里,灾后重建开工 405 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 930 公里。电力建设全力推进。电网投资14.6 亿元,康定-崇州 500 千伏和安顺、草坝 220千伏及 2 个 110 千伏输变电项目建成投产,500 千伏瀑电送出工程和 4 个 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瀑布沟、深溪沟、大岗山等水电站加快建设,龙头石、金窝、宝兴等水电站建成投产,新增水电装机 209 万千瓦,累计建成 586 万千瓦。物流中心加快启动。编制完成雅安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川西物流中心建设规划 、 第三方物流体系建设规划 。华峰等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建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多层次物流格局加快形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区详规覆盖率100%。城镇化率 34.6%,城区绿化覆盖率 33.9%。完成市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改造背街小巷 6 条,污水截流干管延长 6100 米,市体育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博物馆进入陈列布展阶段,雅名快速通道、滨江大道等工程顺利推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全市电力“一张网”进展顺利,5 万千瓦以下水电站并入地方电网工作抓紧推进,5 万千瓦以上水电站上大网电量留雅 30%的试点全面推开。启动通工厂政策性破产工作,将国家工信部公告的 9 个汽车生产目录成功转到雅安通工。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兽医体制改革、电影管理体制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和市电影公司改制,积极探索文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政府投融资平台加快建设,雅安发展投资公司完成注册资本金 5.5 亿元,流动资产 23 亿元,融资 5.9亿元。雅安全域纳入成渝经济区成都都市圈,与成都签署了两市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与周边市州及湖北、海南、xz 等地的交流合作。招商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到位市外资金 109.5 亿元,增长 30.3%;其中加工制造业到位资金 52.8 亿元,增长 38.9%。过去一年,我们着力民生,社会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建立了农村教师岗位补贴制度、农村教师周转房制度,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开建我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98%的学生离开板房进入永久性校舍。组织实施科技项目 88 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34.8 亿元,增长 22.6%。加强传染病防治和地方病管理,有效遏制甲型 H1N1 流感传播。探索并推行了长效节育措施奖励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4.13。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 38 个、广播电视“村村通”2253 个、农家书屋 272 个,启动有线电视网络资源整合工作。成功举办首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第二届全市运动会,组织参加全国首届智力运动会、全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7 个单位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开展了雅安市志初纂工作、 防震减灾法宣传贯彻活动,圆满完成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档案、保密、扶贫、气象服务、社会科学、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社会慈善和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八大民生工程”投入 18.5亿元,增长 64.8%。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雨城区列入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增加养老金 164 元/月,13.2 万人纳入城乡低保,实施城乡医疗救助 5.5 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 4488 元,增长 8%;解决 15.6 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 1.36 万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新改建农村敬老院 9 所, “五保”集中供养率 43.6%。城镇新增就业 16469 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81.4%,城镇登记失业率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161 元,增长 13.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 5%以内。市区棚户区改造 1.2万平方米,发放房屋租赁补贴 804 万元,新增廉租房 3000 套,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 551 套。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投入 3.96 亿元添置设备设施,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五”普法全面实施,法制教育不断深入,平安创建整体推进,信访工作得到加强,治安案件减少 10.2%,信访积案化解率达 66%。妥善处置汉源猴子岩山体崩塌等突发事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各类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3.8%、9.2%、23.8%。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汉源、宝兴两县被批准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启动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国防动员建设、民兵预备役建设、国家安全、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在全力推进“三个加快”进程的同时,我们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得到加强,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50 件、政协委员提案 140 件,办结率 100%,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基层全面推行便民服务点建设,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事项现场办结率 99.9%,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平稳推进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国有资产整合,优化配置政府公共资源。开展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全市党政机关公用经费压缩 10%。切实加强对移民迁复建、灾后重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