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 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的讲 话(指导组用)同志们:按照镇党委的统一部署, 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正式启动。为加强对全镇教育实践活动的指查指导,镇党委成立指导组,分别由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组长,负责对全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指查指导。刚才, 支书代表 村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了动员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方法步骤,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我都赞同。下面,我代表指导组,讲几点意见。一、坚决贯彻落实镇党委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正确方向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次教育实践活动参加的单位人员范围广、领域宽、数量大,与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涉及的矛盾和问题具体尖锐,群众期望值更高。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是第一批的延伸和深化。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是我镇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践行宗旨、服务群众、改进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契机,又是我镇集中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加速推进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重大机遇。活动中,必须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突出作风建设,贯彻整风精神,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对思想之疾、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对照“四面镜子”,以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志为重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提升,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困难问题进一步找准,目标路径进一步明确,方法措施进一步完善。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党委要求部署上来,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一要继续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上下联动,突出作风建设,贯彻整风精神,坚决反对“四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突出抓好镇村等与群众联系密切的基层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二要不断强化学习教育,打牢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根基。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要紧紧围绕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突出抓好理想信念的教育,抓好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的教育,抓好党性党纪党风的教育,抓好道德规范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补精神之“钙”、筑思想之魂。要特别注意加强组织纪律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党爱党、在党维党、在党忧党,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此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涉及范围广、层级多、差异大,我们既要在学习内容和时间上有统一要求,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讲究方式,注重实效,要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专项讨论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努力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三要聚焦作风建设,坚决纠正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中央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四风”问题,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镇党委教育实践活动方案明确指出,要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十项规定,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要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不强问题。当前,村领导班子和干部,重点解决服务手段单一,便民利民的服务质量不高,疏远群众、躲避矛盾,遇事久拖不决、得过且过,与民争利,办事偏亲向友,纪律松懈、管理不严,作风相对散漫,坐等靠要现象严重等问题。在活动推进过程中,村干部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查找,特别是注重从本地区典型案件、重大事件、信访积案中查找。要盯着问题找,带着问题查、扭住问题改,查摆不到位、解决不到位绝不撒手。四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实践活动要贯彻整风精神,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过程中,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相互之间开展谈心交心。做到“四必谈”,即班子集体的问题必谈,自身的问题及整改的打算必谈,对方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必谈,拟在会上开展批评的问题必谈。会上要认真批评。既要敢于动真碰硬,揭短亮丑,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防止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的现象,又要带着诚恳、虚心的态度去批评和对待批评,切实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提高解决班子自身问题的能力。五要坚持立行立改、早改真改。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让群众看得到、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要从活动开始就把整改工作抓在手上、贯穿始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上级点出的问题、自己查出的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好。大问题和小问题都不放过,既要有解决问题的时限、目标、责任主体,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目标要求。即使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作出承诺,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解决。切实做到边学边查、边查边改、边改边建,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强化正风肃纪,对违规违纪特别是顶风作案的,要做到“零容忍”,要严肃查处,起到震慑和警示的作用。六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镇党委明确提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注意把中央要求、实际需要和新鲜经验推广结合起来,坚持与党内法规、国家法律相衔接,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从制度上堵塞漏洞,扎紧扎密制度“笼子”。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不执行制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严肃处理,切实推进改进工作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二、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扎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有很高的要求,群众有很高的期待。我们要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要贯彻整风精神,坚持从严、务实,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保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一要摆上重要位置。对本村的教育实践活动要系统设计、总体谋划,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动态掌握、及时处理,各位村干部都要建立自己的联系点,深入一线指导工作,不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二要坚持领导带头。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书、主任要带头学习提高、带头调查研究、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查找问题、带头谈心谈话、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进行整改。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率先垂范,靠前指挥、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每名村干部都要落实好自己负责的工作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双重职责,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领导带头、自上而下、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三要加强分类指导。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层级多、单位多、对象广,情况复杂组织难度大。村级党组织要找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适合各自特点的目标要求,明确具体任务、政策原则和推进措施,研究切合本地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载体,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有声有色、扎实开展。四要统筹兼顾。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之时,正值新的一年各项工作开局之际。要摆布好时间精力,安排好工作布局,既要保证教育实践活动的进度和力度,又要抓好各项重点任务的推进落实。要注意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本村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在推进中心工作中深化活动,借活动之力提振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用各项工作成果来衡量和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做好指导工作指导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参加指导工作,对于我们指导组的同志来讲,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指导组将按照镇党委要求,履职尽责,积极作为,扎实做好指导工作。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了解的情况、发现的问题,将及时与村支两委沟通,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帮助出主意、想办法,促进问题解决。镇党委明确提出,要以好的作风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将切实按照这一要求,把好作风贯穿指导工作全过程。树立亲民为民的情怀,注意让群众参与、听群众意见、请群众评价。强化自律意识,从严要求自己,严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做到廉洁自律,用过硬的作风赢得指导单位的信任和支持,树立指导组的良好形象,圆满完成好指导工作任务,欢迎同志们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我们相信,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 村支部的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下,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谢谢大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