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1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5页 / 共51页
第6页 / 共51页
第7页 / 共51页
第8页 / 共51页
第9页 / 共51页
第1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年建筑老年建筑 规划与设计规划与设计序言 序言研究老年建筑的规划与设计,目的是为社会和天下儿女排忧解难,让天下所有老年人过上舒适的晚年生活,一切以老人的使用为核心,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图,享受“休闲养老、康复养老、旅游养老、学习养老、工作养老”五位一体互补型养生养老平台,让天下每一位老人家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打造老年人生活的美好乐园。老年建筑开发建设的社会意义第第 1 1 章章目前世界面临的是一颗老龄人口炸弹的威胁。实际上,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上5岁以下的人口预 计将比现在减少4900万人,而超过60岁的老人数量则将增长12亿人。全世界人口出生率下降趋 势还会持续。很多国家的妇女生育欲望不高。据联合国预测,到2150年,世界人口数量可能只 有目前的一半。这乍听起来像是好消息,因为人口减少意味着更少堵车和更多上大学机会,但 实际上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亚洲的人口前景更糟糕。那些预料“亚洲世纪”正在到来的人们显然没有意识到亚洲地区正 面临人口超级老龄化的时期,。日本“迷失的十年”正是从上世纪80年代该国劳动力队伍开 始萎缩时算起的。韩国和台湾的人口出生率是世界上最低的之一。新加坡政府对出生率下降 是如此担心,以致于向育龄妇女提供3000至4500美元的生育奖金。今后数十年,亚洲将面临 女性人口减少的长期局面,因为该地区人们偏好生男孩。这将导致许多男性寻找不到结婚对 象,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中 国出现了所谓的“4-2-1”的人口社会结构,即每个孩子将来需要抚养一对父母和两对祖(外祖)父母。 人口老龄化,造成了一大批“空巢老人”,研究建设老年建筑成了一个非常紧迫的社会需要。1.1 社会人文关怀和伦理亲情(2)具体来说,人文关怀包括层层递进又密切相关的几层涵义:1、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2、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3、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4、尊重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 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5、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 足 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6、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发展;是各方面素 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或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 全面发展。(1)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 领袖的人文情怀 要求人的个性 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 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1】人文关怀的涵义(4) 广义的人文关怀不单单存在与人与人之间,还存在于人与动物、人与社会、人与人于自然之间.从那些尊老爱幼 等传统美德到现在工业设计中讲究的人性化的设计,都属于人文关怀的范畴. 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能体现自身价值的社会,希望受到尊重。在生活中,也许会有很多不经意的发现。 你在街 道上散步,会发现人行道上有了导盲线,从非盲人的角度这是对盲人的关怀。反观之,对于盲人而言,我是社会 的一分子,社会不能忽视盲人群的存在。 不管你是大多数还是少数,都是社会的一员,你的信仰、习俗都应该受到尊重。当然,更不用说其他的琐事,如服 务行业(包括政府部门)的服务态度、各种政策制订时是否考虑到社会的全体还是只有一部分(不管是大多数,还 是少数)。(3)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 句 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 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 提高的反映。(2)老人们渴望亲情关怀。由于子女长期外出打工、经商等,不少老人面临着精神孤独等问题,子女“常回家 看看”成为他们最大的心愿。(3)“子女对老年父母有经济赡养和精神慰藉的责任和义务。可是,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老年人普遍面临着精神 慰藉的饥渴症。”有关专家说。老年人的亲情问题引起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关注。市统计局的一份调研报告指 出,由于长辈与晚辈的阅历、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消费观念及生活习惯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代际关 系紧张,老年人过去在家庭所拥有的决策权和管理权丧失,农村中出现老年人家庭地位边缘化。加上农村青壮年 长期外出做工、经商,或与老人分家等原因,“空巢”老人的产生更加难以避免了。【2】伦理亲情指家庭内部行为规范 可指一个屋内家人 一般指近亲三代 尤指情感 态度 价值观及行为方式指家庭内部行为规范 可指一个屋内家人 一般指近亲三代 尤指情感 态度 价值观及行为方式指家庭内部行为规范 可指一个屋内家人 一般指近亲三代 尤指情感 态度 价值观及行为方式指家庭内部行为规范 可指一个屋内家人 一般指近亲三代 尤指情感 态度 价值观及行为方式指家庭内部行为规范 可指一个屋内家人 一般指近亲三代 尤指情感 态度 价值观及行为方式(1)伦理亲情是指家庭内部行为规范,可指一个屋内家人 。一般指近亲三代, 尤指情感 、态度 、价值观及行 为 方式。1.2 孝文化的提倡和发扬光大【1】中华民族古代的孝文化(1)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孝亲、敬老、尊老的孝文化。其思想 观点是要求人们要尊敬亲长,孝敬父母。这种敬老、尊老的孝文化在周代以后的三千年间几经嬗变成为以“仁义”为核 心的儒家学说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内涵,也是“孝道”之本。所以远古相沿的习俗,两代人之间的爱与敬是中国 古代社会生活中不致产生严重代沟的根本原因。(2)“孝道”思想的形成 这种源自远古的尊老文化经夏、商、周三代后,已经纳入国家的施政内容,并不断充实完善,经儒家学者的提倡弘扬, 成为一种包括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准则的综合型的思想理论。把孝作为培养人的“仁爱之心和知仁行义”的起点。儒者 相信有仁爱之心、施仁政、是以德化、以礼治行王道、能使社会走向和谐有序,国家得以长治久安。从而形成了一种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孝道”中的“道”即途径,认为孝可以使个人和社会走向理想 境界的道路。这种思想在孝经中有系统地论述。书中孔子为曾子讲孝时说;“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谐 ,上下无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 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数民礼顺,莫善于悌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些关于“孝道”的论点 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及当今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孝经论述的孝不只是敬养父母,而是使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和谐有序,亲密团结,是教化万民“以德治国”必不可 少的措施。因此“孝道”是使国家长治久安,走向理想境界的重要途径,故可称之为“孝道”。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人亲 其亲,敬其长,正如孟子在“梁惠王上”中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爱自己的父母也同样 敬爱他人的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也同样爱他人的孩子。这是推己及人的博爱思想,如果能如此,社会当然走向和谐。 爱人敬人,尊敬亲长将普遍成为人们的道德意识。(3)对于中国古代孝文化,现代社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孝的本质是爱和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父母要平等友爱的 对待孩子,不要打骂孩子,孩子也要尊敬关爱父母。只有家庭关系和谐融洽才能将孝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1.3 研究建造老年建筑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蕴藏在老龄化人口中的商业机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增长,能够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和适 合老龄特点的技术和服务必将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分额(1)我国的老龄化越来越加剧,但老年建筑还在起步摸索阶段,现有的建筑数量和功 能能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迫切需要完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建造更加适合老年人养老休闲保健娱乐学习的老年建筑。(3)在目前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新兴的养生养老地产项目无疑极具发展潜力。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生活逐渐步入小康,也造就了一大批中产和富裕阶层;与此同时 ,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更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养生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部分。养生养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浮出水面,这既存在总供给不足的总量矛盾,也存在 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结构性矛盾。养生养老服务需求的数量与质量要求都在与日俱增,而集住、 养、医疗、康复等功能的综合性房地产项目发展却明显滞后。 近年来,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国人的生存、生活方式都 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国人的健康意识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变化。健康的消费需求由简 单、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现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 促使中国健康消费市场的“消费侧”悄然形成了病患群体、保健群体、健康促进群体、特殊健 康消费群体和高端健康消费群体。上述群体释放出巨大的对健康市场的需求。第 2 章国内外养老模式及运行机制2.1 国内外养老模式在养老方式上,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经历了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的过程。 在养老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老外”似乎更清醒、更精明一些,他们没那么温情脉脉的东西遮着,一切都用数学的概念 计算得清清楚楚。西方学者舒尔茨认为:“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力量来防止因为年迈而经济状况的不稳定,即使不说这是 不可能的,至少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将面临种种的问题,如:(1)不能肯定自己什么时候去世;(2)不能确定将 来收入的多寡;(3)不知道自己年老后的基本需求是有什么;(4)无法预测自己的配偶、子女及亲属什么时候因什么 原因而去世;(5)无法预料年老后的健康状况。 大多数西方国家目前的法律没有规定子女对老年父母的赡养义务,就是你遗弃了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也不会 有人追究你。可是,面对这么多未知,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怎么办呢? -很简单,靠社会养老。他们的养老模式与中国不一样,按专家的观点,不是“反哺”式的,而是“接力式”的。每一 代人的责任就是哺育孩子,而没有赡养父母这一说。西方社会的父母们尽义务抚养子女,子女到一定年龄后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组成自己的家庭,然后再尽义务抚养自己 的子女。家庭养育子女基本上是像接力赛跑中传递接力棒一样一代一代向下传递。从父母传到子女是单向的。子女与老年父 母之间保持独立性,社会也不要求子女担负养老的义务。在这种“接力”式的养老模式中老人与子女之间没有谁养活谁的问 题。?你没有孝心没关系,反正我也不指望你。 发达国家“接力”式的养老模式的出现,是因为相当一部分的家庭赡养功能由社会机构所代替,在家庭中已看不到子女对老 年人的赡养了。西方单向式的赡养是代际交换历史演进过程的一个更高阶段。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指出中国这种“反哺”式的养老模式,与西方现代社会中“接力”式的养老模式 之间的区别。在中国,社会化养老将成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结构转型,我国家庭结构渐趋小型化,传统 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已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70%;农村养老形 势也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37%,其中需要护理和照顾的失能、半失能 老人占相当大比重。当前我国家庭养老面临的主要难题在于高龄化、空巢化和病残化。北京大学老年研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