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知识:诗歌常见类型诗词鉴赏知识:诗歌常见类型0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写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02.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0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 XX 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城洛城闻笛 ,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04.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曹植的白马篇前半部分写少年英雄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 ,后半部分写他为国征战,表现他的“忠” 。05.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通过对田园景象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弃官归隐的决心;1998 年高考卷所选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通过描写夜访李凝幽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06.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杜甫的登高 ,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老病多愁而志不得伸的复杂感情。07.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赏的高尚节操。08.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0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写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02.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0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 XX 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城洛城闻笛 ,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04.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曹植的白马篇前半部分写少年英雄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 ,后半部分写他为国征战,表现他的“忠” 。05.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通过对田园景象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弃官归隐的决心;1998 年高考卷所选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通过描写夜访李凝幽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06.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杜甫的登高 ,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老病多愁而志不得伸的复杂感情。07.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赏的高尚节操。08.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0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写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02.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0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 XX 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城洛城闻笛 ,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04.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曹植的白马篇前半部分写少年英雄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 ,后半部分写他为国征战,表现他的“忠” 。05.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通过对田园景象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弃官归隐的决心;1998 年高考卷所选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通过描写夜访李凝幽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06.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杜甫的登高 ,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老病多愁而志不得伸的复杂感情。07.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赏的高尚节操。08.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