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 累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 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 育。勿 埃漉晕(l)(w) (勿使)(i) (尘埃)(湿漉漉)(yn)(日晕)生 息: 湿漉漉: 干 涸: 日 晕: 生活;生存。 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 折射而形成的光现象。在太阳 周围形成彩色光环,内红外紫 。日晕常被看做天气变化的预 兆。没有水了。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生物将无法生存。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古往今来”是指从古代到现 在;“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 “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 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 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 ,使(物品)不沾染尘土。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 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 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 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 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 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 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 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 、生动。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 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 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削弱”就是变弱。这段话先写阳光经 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变弱,因而光线柔和 、不刺人眼;接着又运用假设,说明没有 经过灰尘反射的阳光非常强烈,使人睁不 开眼睛。通过对比说明,突出了灰尘的的 重要作用。有趣的是,灰尘还有个“怪脾 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 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 的其他色光。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 怪脾气”“喜欢”这两个词语,将灰尘 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把灰尘的特点 写得非常生动传神。(1)A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B灰尘有的具有吸湿功能。A句好,“大多”指大多数,准 确说明了灰尘中具有吸湿功能的灰 尘的数量,而“有的”没有数量的意 思。1、比较下列句子,说说哪个表 达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2) A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 而形成稳定的水滴B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 而变成稳定的水滴。A句好,“形成”是逐渐发展生长 而造成的,形象地写出了分散的水汽 逐渐吸附灰尘所形成水滴的过程。而 “变成” 则指改变而成,这里水的本质 并没有改变。(3)A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 能趋利避害,造富人类。B只有认识它们,才能趋利 避害,造富人类。A句好,仅仅“认识”是不能区分 利和弊的,“正确的认识”是趋利避 害的前提。1“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 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中的 “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一般指通常,大多数情况, 表明了灰尘的直径大多数是在万分之一 到百万分之一的范围内,但也有特殊情 况,这个词在这里有限制的作用,删去 后不符合客观情况。2“庞然大物”的原意是什么 ?它与“灰尘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 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是否矛盾? 为什么?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不矛 盾,这里的庞然大物是指颗粒比较大 ,人肉眼能够看到的灰尘,它们与在 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细小灰尘相 比,就显得巨大笨重了。3“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 度大大削弱一句中的“大大”有什么 作用”?突出了反射后阳光强度被削弱的程度。课文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 的两面性”。请你联系周围的事物,举 一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例如:灰尘,一方面,有碍卫生,对人体健康 有一定的危害;另一方面,在削弱阳光调节 气候等方面又有重要作用。 1蛇毒,一方面 ;另一方面 。2废品,一方面 ;另一方面 。根据事物有两面性的观点,仿照 下面的句子,再造两个句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