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8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5页 / 共68页
第6页 / 共68页
第7页 / 共68页
第8页 / 共68页
第9页 / 共68页
第1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部“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重点专项规 划报告人:王 炜东南大学土木建筑交通学部主任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委会副主任2015年5月15日 中国 杭州201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8次学术研讨会 教育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计划 交通领域发展规划与重点专项建议报告内容p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思路与教育部“十 三五”重点创新规划p教育部“十三五”重点创新计划交通领域 发展规划p“现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建” 国家重点 专项立项建议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总体思路 与教育部“十三五”重点创新规划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一、背景n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改革即将启动p当前的科技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有限的科技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科研领域“只开花,不结果”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仍 然存在彼此脱节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到产品开发的创新链尚不完整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一、背景(一个平台三根柱)n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改革即将启动p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p卸掉政府直接管理项目的重担, 让专业机构接棒建立一个跨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国家科技战略咨询和评估委员会 领域特聘专家组:信息、空天、材料、制造、能源、交通、资源、环 境、生物、海洋、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农业农 村、科学前沿与综合交叉、经济、管理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各领域专门管辖) p改革时间节点2014年: 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设正式启动试点2015-2016年: 基本完成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优化整合2017年: 现有各类科技计划经费渠道不再保留,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改革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一、背景n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改革即将启动p科技部: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 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 项。p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等p 五大国家科技创新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基地人才专项计划 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国家科技管理平台部门推荐、委员会评估、平台管理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一、背景n 教育部设立“高校科技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重大课题”p 创新引领重大专项战略研究p 重点创新计划项目战略研究p 基础研究和交叉前沿优先支持方向战略研究p 国防科技重点发展方向战略研究 面向市场需求,以问题为主线,把原来分割在“973”计划、 “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中的创新工作上下贯通,形成科 学研究、技术创新到产品开发的完整创新链,面向产业转型升 级、引领未来产业革命的高新技术方向,凝练提出一批项目, 争取进入国家创新计划。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n 教育部设立“高校科技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重大课题”p 十三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高校科技战略研究提出了新挑战p 新形势: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 版图,地缘政治环境。p 新任务:国内经济转型发展。 必须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动力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建 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p 新挑战:高等学校科技工作。 坚持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坚持推动产业转 型升级,坚持引领未来产业革命。一、背景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二、项目研究总体思路n 项目总体目标p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行业需求,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和引领未 来产业革命的高新技术方向,结合高校具有基础和优势的方 向进行重点部署。 明确“十三五”期间高校高新技术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形成具有相对统一目标或方向的项目群 完成高校“十三五”重点创新项目战略研究报告 为高等学校“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编制提供建议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二、项目研究总体思路n 项目总体思路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二、项目研究总体思路n 项目总体设计战略总体规划研究 战略研究总体规划 战略方法论研究 战略环境影响 战略研究结果总结领域发展战略研究 能源、材料、信息、 交通、制造、综合交 叉等领域 明确领域发展方向 贯通国家三大计划, 凝练提出优先支持方 向和重大创新项目战略实施保障研究 机制、体制、政策 对战略规划实施的 影响 保障战略规划实施 的对策与建议项目整体设计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名称牵头单位1战略总体规划研究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2材料领域发展战略研究清华大学、浙江大学3信息领域发展战略研究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4交通领域发展战略研究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制造领域发展战略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6能源领域发展战略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华中科技大学7综合交叉领域发展战略研究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8战略实施保障措施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 n 课题分解二、项目研究总体思路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交通领域发展战略研究1、成员单位责任牵头单位:东南大学 协助牵头单位: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员单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 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南理 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 究中心、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四通智能交通 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北京交通中心等30多个单位。2、成员单位专家名单责任领域专家/课题负责人: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王炜教授领域专家: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凌建明教授行政负责人:东南大学科研院副处长任刚教授课题组秘书长: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刘攀教授教育部“十三五”重点创新计划 交通领域战略发展规划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1.1 时代背景一、重要意义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又是服务性行业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p 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率低。发达国家为8%,我国不足4%,尚有100% 的增长空间,对国家保增长意义重大;p 全社会运输成本和物流成本高企。2012年占GDP的18%,发达国家小于10%如果在2030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降到 10%,相当于可节省社会成本1.6万亿美元 【2014年GDP10万亿美元,2030年GDP20万 亿美元】节省社会成本10万亿RMB/年GDP增长率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经济持续增长带动交通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中国GDP世界第二, 2030年前GDP世界第一人口增长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对交通提出新要求 2030年城镇化率65%;人口15亿 ,老年人口比例24%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交通运输 西气东输、北煤南运、海陆和江海联运等为促进产业布局的空间优化与协调发展需要实施综合运输 充分发挥公路、水运、空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资源匮乏要求综合交通发展方式转型 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警戒线,交通运输消耗能源总量的54%经济发展 人口集聚 宏观调控 产业布局 资源瓶颈 科技进步1.1 时代背景一、重要意义科技发展和学科融合为综合交通体系的变革提供了支撑 能力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效能提升 【高效组织与管控】交通运输系统 发展重点=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1.2 战略需求p 党的十八大将“新型城镇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建 立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协调区域发展、强化城市(群)联系、加快城 市(群)一体化规划建设的助推器,是发挥对城镇化格局支撑引领作 用的重要抓手。p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国家根据全 球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交通运 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是“一带一路”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条件。p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区域一体 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 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基础支撑及 主要载体,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也提出了新 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本专项呼应当前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一、重要意义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新型城镇化国家发展战略城乡交通一体化是基础雅典宪章指出:新型城市必须具备生 活、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而交通 是实现城市功能的基础。国际城镇化发展经验: TOD战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土地利用开发1.2 战略需求一、重要意义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p 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 p 习总书记于2013年9月7日提出 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 加强贸易畅通、货币流通 加强民心相通p 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习总书记于2013年10月3日提出p2014年,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 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是保障一、重要意义1.2 战略需求特别是要满足严酷环境与跨 国运输要求的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京津冀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交通网络一体化 交通信息一体化 交通服务一体化 是关键 一、重要意义1.2 战略需求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李克强指出,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要以上海带动全流域、以武汉带动中 游、以重庆带动上游地区发展。沿江城市群发展已具备经济支撑带基础条件 ,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主战场;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日益显现,长江经 济巨龙腾飞的时机已经到来。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以长江“黄金水道”为基础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是重要支撑一、重要意义1.2 战略需求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1.3 现实问题一、重要意义中国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还不能满足国家长远发展及国家重大 发展战略对交通运输系统的需求。我国近30年依靠巨大资金投入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 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巨大投入”与“巨大产出”之间不匹配。巨大投入 建成了世界第一的交通基础设施【硬件】 巨大产出 基于世界第一交通基础设施产生的效益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率:发达国家为8%,我国不足4% 全社会物流成本:我国占GDP的18%,发达国家小于10%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协同能力不足,难以保障“走出去”交通基础设施运用与管理能力不足,难以支撑“高增长”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一、重要意义1. 中国交通运输系统30年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高速公路里程:从0到10万公里,世界第一 高速铁路里程:从0到1万公里, 世界第一、成为中国名片 城市轨道交通里程:从20公里到3000公里, 世界第一 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也有比较明显的进展1.3 现实问题各交通方式缺乏统筹,综合枢纽少,协同能力差 缺少提升综合交通整体效能的重大科技成果。 运输效率低、物流成本高、对社会经济贡献小。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2. 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没有建立,仍然是条块分割,综合运输效率很低。1.3 现实问题一、重要意义尽管成立交通运输部,体制上解决了条块分割的问题,但在技术体系上条块分割没解决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铁路 公路 城市道路 航道 机场 港口 枢纽 图例缺乏综合交通网络的协同分析能力2. 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1.3 现实问题一、重要意义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2. 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没有建立,仍然是条块分割,综合运输效率很低。1.3 现实问题一、重要意义五大运输方式之间、区域运输与城市交通之间没有形成协同的理论、方法、平台、标准等技术体系。造成运输效率低下、全社会运输成本高企。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2. 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供需失衡,道路交通拥堵严重北京市南京市杭州市广州市上海市西安市中国绝大多数大中城市普遍出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