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课题研究范式及热点问题透视吴永军 教育部新课程实施专业支持工作组核心成员 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小组专家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教授一、当前中小学课题研究的主导范式l当前,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急需重建新的教 研制度,应运而生的是“校本教研”一种“ 草根化”的研究范式。l为什么会有校本教研?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其 实质是什么?如何操作?l(一)、为什么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生长出的制度; 新课程的推进模式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 ,必须转化为学校、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 ,新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新课程的关键是教师,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 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l2、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共同需 要。l学生发展需要优质教育资源,获得它的主要 方式是“研究”;l古今中外名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表明:结合 自身的教学进行研究是最好的成功之路;当前 教师们面临机遇与挑战;l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研究型组织的内在需 要。l(二)、校本教研的含义及要素 1、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的简称,具体而 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问题为中心开 展的研究活动。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 主体,教学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行动研究 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而课例研讨则是校本 教研的具体形式。l2、校本教研的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l自我反思是基础和前提,没有教师个人的自 我反思,没有教师个人对教学现象和问题的敏 锐的意识,就不可能有校本教研;l同伴互助是标志,是区别于过去那种“教师 个人的行动研究”的主要因素;l专业引领是关键,没有它,校本教研就只能 低水平重复,更可能流于形式。l专业引领既可以是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 、教研室的专家和教研员对教师的指导,也可 以是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等对教 师的指导,更可以是专业书籍、理论读物对教 师的指导。l校本教研“三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它们应当是一个整体,否则校本 教研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l据顾泠沅先生的一项调查:教师们最需要、对 他们帮助最大的是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的教师 和自己合作备课、听课、评课,指导改进;l影响很小、不太受欢迎的是听纯理论的讲座、 与和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互听课讨论、与同 事共同阅读理论材料并相互交流(不结合课例 )、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课并点评等。l(三)、校本教研的操作程序 1、问题 2、设计 3、行动 4、反思 5、再行动 6、解决问题l提出并阐述问题:需要研究的问题必须是真实 的、自己的、有意义的问题;l我们特别强调广大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问题, 这是“校本教研”提出的内在依据和主要价值 所在,它是自下而上的“草根运动”的体现;l当然,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整合, 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中课题”或“大课 题”,引下“而上”,不断提升研究的档次和 品位。行动:1、公开课、观摩课与研讨课;2、集体 研讨、同伴互助;3、主题沙龙;4、理论学习 、查找资料等。l反思: 1、寻找“教学的成功”:学生获得实 际的发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等);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师获得 成功体验和发展;l2、寻找“教学的遗憾”; 其依据和“教学的成功”一样; 3、把自己的“做法”说出来讲自己的课程 与教学故事:研究专题反思的叙述(阶段性) ;教学反思日志(片段性);读后感(与他人 智慧产生共鸣);自传。二、适合一线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l当前,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发展,各种矛盾、问 题不断涌现,适合一线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主 要有:l(一)有效教学l1、有效教学的标准:尽管有专家论述,但多 半是思辨的(如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的推论), 缺乏“实证研究”,缺乏强有力的现实考察;l2、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其中核心问题有: 有效思维及情感体验在各学科(如语文、数学 等)的独特体现;不同学习方式的组合以及与 不同内容的匹配问题;课堂有效评价;l(二)教育智慧l随着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 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的热 销,教育智慧、智慧型教师无疑是近几年来的 热点话语。追求智慧、做智慧型教师已成为许 多学校、教师力求达成的理想境界。需要研究 的问题:l1、智慧型教师的特征和表现的实证性研究;l2、智慧型课堂的基本特征;l3、教师教学智慧的要素。l(三)教师专业发展l尽管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它依然 具有许多亟待深化的研究点:教师专业发展的 指标,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施以何种策略最 能使其获得最大发展,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制 定等。l(四)自主课堂的建构l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究竟应当是怎样的 一个图景?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具有 “共识”的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标志性的 学习方式为主,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对话、互 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与意义。l如果我们从近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洋 思中学、忻州七中、东庐中学等)来看,则明 显地表现为这样的共性:赋权增能建构自 主课堂,这是新课程对教学改革的诉求。l关于“自主课堂”有不同的理解,当然“自主学 习”应当是“自主课堂”的核心。但是,对于自 主学习,比较常见的理解是把学生在课堂上的 “自学(习)”当成是重要的外显行为,有的甚 至规定学生的“自学(习)”不得少于十分钟。l实际上,“自学”并不一定就是自主学习,那 种“学习内容”或“学习目标”始终由教师设 计、控制的“自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 学习。l那么,自主课堂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呢?l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但其背后 的实质是学生“主体性”的彰显,个性的呈现 ,即学生以一个“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以适于自己“个性”的方式,自己 决定自己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分析、独 立思考、独立决定,并且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 评价、自我控制。l(五)多元智慧理论的教与学研究l为每一个学生设计适应他发展的课程与教学正 是我们这个时代追求的价值取向,多元智慧理 论的教与学研究恰恰表达了这一追求。l(六)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操作 l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 教学评价”的论述:l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 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挥和发展学 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 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 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l本次高中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发展性评价”概 念,可以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l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建立发 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 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 、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 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 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 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谢 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