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2页
第2页 / 共132页
第3页 / 共132页
第4页 / 共132页
第5页 / 共132页
第6页 / 共132页
第7页 / 共132页
第8页 / 共132页
第9页 / 共132页
第10页 / 共132页
亲,该文档总共1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追求什么样 的课堂教学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唐果南本ppt多处参考和引用了 余文森、吴家澍等老师的研 究成果,特此致谢 。 目录一、 新课程的“好课观” 二、 有效教学的三条规律 三、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 典型经验 四、 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有生成性的课有生成性的课 有意义的课有意义的课 有效率的课有效率的课 常态下的课常态下的课扎实扎实充实充实丰实丰实平实平实 有待完善的课有待完善的课 真实真实一、新课程的“好课观”叶澜教授叶澜教授 :一,要有利于一,要有利于健康健康的课。的课。 二,是有效有序的课。 三、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 四、对个别差异充分关注和帮助解决的课。 五、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 六、要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课.。 -文喆好课还有一个课堂氛围的营造的问 题。创造宽松的学习和发展环境的条件。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在心理上是安全的, 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没人笑话 ;他和别人意见不一致,也不会受到老师 的批评。 文喆吴家澍老师: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课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课 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课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课 学生学习主动有效的课学生学习主动有效的课 学学得愉快得愉快 教教得有效得有效 考考得满意得满意崔允灏教授崔允灏教授 :什么是一堂好课?关于好课讨论的启示“好课好课”标准的多元性、开放性,就为标准的多元性、开放性,就为 我们广大教师的我们广大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极大的自提供了极大的自 主空间。主空间。“好课好课”没有严格唯一的标准没有严格唯一的标准, ,也也没有现成没有现成 的的“ “统一统一” ”的模式,的模式,只有一些只有一些基本的追求(基本的追求(学学 生学习生学习主动主动、有效、快乐有效、快乐)。二、有效教学的三条规律余文森 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12日 ) 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 定教。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读懂教材 和对所学内容自己进行思考的时候 ,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 (先学),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 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后教)。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 教学与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 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 是现有发展水平(也称现有发展区) ,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也称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强调指出, 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 才是好的教学。 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 ,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 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这 是先学后教的心理学依据。现有发 展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 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必须依靠教师或 同学的帮助、点拨、启发、引导才 能解决。 先学的“学”与后教的“教” 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先学之“学”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 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 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 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 “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 。 二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先 学最本质的特性。先学强调的是 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 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 区的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 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 本技能的基本节。 二是独立性。先学强调的 是学生要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 立开展阅读、思考乃至作业等学习 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 题。教师教学是对学生独立学习 后的深化、拓展和延伸。三是差异性。从时上 ,从效果上, 这种差异是课堂开展合作 学习的宝贵资源。 后教的“教”也体现了3个特 点: 一是 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 先学”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学生的学习要力求全面系统,但是 教师的教一定不能全面系统,而是要 有针对性,教师要集中力量讲学生学 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易漏点,讲 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 学生解决不了的。三个必讲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之处必讲三个不讲吴家澍老师 : 二是参与性(学生参与到教学 中)。先学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可 能。学生通过先学带着自己的问题、 困惑、思考、想法、见解和意见,带 着自己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课堂,这 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不仅 参与学习,也参与教学,还参与评价 ,全过程地实质性地参与进课堂教学 中。 三是开放性。以前,课堂重点 、难点、关键点都是根据教材确定 的,现在学生先学了,课堂的重点 、难点、关键点就要根据学生提出 的问题来确定。所以课堂里就充满 了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课堂真正开 放,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 讨论。 当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以 后,应当尽可能地用阅读学习去 取代“听讲”。老师们应当尽可 能地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展开教 学活动。这就是先学后教的基本 内涵。 在当代社会,阅读学习能 力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基础生存能 力,也是影响个人终身发展的关 键能力。培养阅读学习能力,指 导阅读学习方法,是全体老师的 共同责任。温总理世界读书日(4.23)提倡 : 读书好、好读 书、读好书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 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 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大 家要记住一个真理: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 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 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我曾在中 国政府网在线交流时说过,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 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 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规律二: 先教后学 以教 导学。 当所面对的内容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即学生还不能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 独立思考理解它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 的阶段),教师就应当先教,而教的着 眼点则放在教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思考 能力上面。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 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 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帮助学生扫清障碍,把 学生从他的现有发展区引进最近发展区。教师 的“教”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即教师的 教在于促进学(提示学、指导学、组织学、提 高学、欣赏学),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所以,后教之“教”,先教之“教”都不完 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教”。 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 是为了不教”。不在于老师是一个多 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 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 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 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温家宝2009年01月05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规律三:温故而知新一切教学(知新)都要在 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温 故)开展。 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让 学生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由于是在“ 温故”的基础上“知新”,降低了知识 台阶,学生就易学会,而学会了,学生 便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 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 趣愿学学会相反,如果学生读 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兴趣,这 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学不会没 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 苏贝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 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 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 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 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 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峨嵋山:3117 m一个峭壁: 5m三条规律的灵魂在于坚 持以学论教、以学定教,把学 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努力做到该讲的大胆讲,不 该讲的就放心的、坚决的不讲 ,切实提高 我们教学的针对性 。老师们要把我们的 “ 教” 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 的问题上 ,用在“导学”上,真正让学生学会、会 学、乐学,实现“少教多学” 。三、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 性的一些典型经验 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杜郎口模式:“三三六”自主学 习模式 指导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 生自主学习 尝试教学:“先练后讲,先试后 导”(中国教育报2008,12,12 ) 綦江县区域性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教学:“先练后讲,先试后导 ”尝试教学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 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先 尝试,在尝试过程中教师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 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 有针对性的讲解。它的教学基本程序可分为五步 :一 出示尝试题二 自学课本三 尝试练习四 学生讨论五 教师讲解第一个“三”指的是课堂教学三个追求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第二个“三”指的是“预习展示反 馈”三个环节。 六是指六个教学步骤。分别是:预习 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 、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中国教育报2008,12,12)杜郎口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 练 课堂教学也分五个环节: 一、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 自学要求; 二、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 学生自学中的问题; 三、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差生优先); 四、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 五、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中国教育报2008,12,12) 隆胜中学的“多学少教 ,不教而教”的“四步六段 ”式课堂教学模式; 东溪镇中的“四导”课 堂教学策略,小黑板“移动 展示平台” ; 古南中学整合教材教辅资料,生成“ 导学图”,融“教”“学”“练”为一 体; 綦江中学“问题式”教学; 三会小学、书院街小学、永乐小 学、逸夫村小的生活化、活动化课堂 。 (中国教师报2008 ,08,20)“自主探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