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 构重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地区主导产业理论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 第二,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发展就是沿着这样的一个发展进程由低级向高级走向高度现代化的。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前 工 业 化 时 期工 业 化 初 期 现 代 化 社 会工 业 化 后 期 后 工 业 化 时 期 工 业 化 中 期 (二)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其独特的规律。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一、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 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第一产业为主导 第二产业 为主导 第三产业为主导;每个产业内部又都是从 低到高的发展趋势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 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 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一)配第克拉克定律v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 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 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 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律 。我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就业人口比重我国的产业结构演变:三产产值比重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二)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v 库兹涅茨在继承配第和克拉克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仔细地挖掘了各国的历史资料。他利用现代经济统计体系,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较彻底的考察。他发现的这种变动规律,即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被称为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我国的产业结构演变与人均GDP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三)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 段论v 罗斯托通过长期研究首先提出了主导产业及其扩散理 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甚至 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 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 ,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 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 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罗斯托的这些理论被称为罗斯托主 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四)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v 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特点的理论总结被称为钱纳里工业化理论。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五)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v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对工业化问题进行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被称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的工业化阶段理论。他根据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为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霍夫曼比例为2.5(1),工业化有了相当发展的阶段; 第三阶段,霍夫曼比例为1,表明资本资料工业开始处于主体地位,是实现重工化的重要标志; 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大于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霍夫曼比例小于1。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六)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v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形态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他认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可以通过四个阶段来加速本国工业化进程。股市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变迁:2010 VS 2000股市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变迁:2010 VS 2000剔除金融、地产后,行业市值占比变化最大的前几位行业 剔除金融、地产两大行业之后,2010年7月与2000年12月相比,行业市值占市场总市值比重明显提升的行业有采掘、有色金属、建筑建材、交通运输、交运设备等;行业市值占总市值比重相对下降的行业主要有黑色金属、家电、信息设备、纺织服装等。 过去10年行业市值占比的变化基本反映了中国经济重工业、加快城镇化等现实背景。2007年1月-2010年8月A股市场行业市值复合增长率 2007年以来,基于可比的公司样本数据分析,A股行业市值复合增长率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医药生物、农林牧渔、TMT(电子与器件、信息设备等)、商业零售等行业市值年复合增长率明显快于金融服务、钢铁、化工、房地产等行业。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二、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一)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某产业的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率/人均 GDP的增加率。 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越高,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比重提 高的速度也越快。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是此消彼长的 关系,当人们进入温饱型生活以后,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 的收入弹性开始大幅度上升。 人们将食物支出与消费品总支出的比值称为恩格尔系数。中国恩格尔系数变化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二、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二)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技术进步在促使各产业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 劳动效率方面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从而决定着各产业在 国民经济发展中功能和地位的变化。 农业技术进步比工业要难得多。 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是第二产业的基本特征。创新和技术进步,具 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 第三产业提供的商品是“服务”,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的作用不 如第二产业明显,但是,它能够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第二产业难以 解决的大规模就业问题。美国案例:1950年以来美国经济结构变化 1950年以后,美国经济基本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与之相对应,美国GDP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业服务、金融、科技和教育医疗产业比重大幅增长,而传统农业、制造业、矿产等出现大幅萎缩。美国案例:1950年代、1960年代快速增长的行业 1950年代、1960年代,美国国民经济中行业增速持续超越GDP增速的行业有:教育、医疗、科技、信息、商业服务等。美国案例:1950年代、1960年代快速增长长的行业业美国案例:1973年以来美国股市市值结值结 构 从股市市值结构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科技、医疗和市场消费品的比重大幅提高,而在传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能源、材料、工业和公用事业等部门占比出现缩减。这也与美国的宏观经济变化趋势相契合,科技创新和消费对美国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美国案例:目前S&P500市值结构数据来源:Bloomberg 、平安资产管理公司 S&P500成分股各行业市值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科技、金融、消费服务、消费品、工业、医疗保健、石油天然气、公用事业、基本材料、电信。 而A股目前各行业市值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金融、石油天然气、工业、基础材料、消费服务、消费品、医疗保健、科技、公用事业、电信。看图回答问题(1)请对上图进行描述。 (2)请结合已知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对江苏省的产业结构演变趋势进行解释 。第三节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一)地区生产专业化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指一个地区内那些直接或间接为外区提供商品或劳务的部门。地区专业化部门的判定是以该部门用于输出部分的产值与该部门总产值之比衡量。第三节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二)反映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的经济指标地区产业结构的专业化是指某地区某一个或几个产业的生产相对于全国水平的集中程度。反映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的指标主要有: 1.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简称LQ), 也称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指标。区位商通过各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地反映了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 常用的测定指标可以是产值、产量、就业人数、固定资产等。其计算公式如下:某地区A部门就业人数/某地区全部就业人数 区位商=全国A部门就业人数/全国总就业人数=某地区A部门就业人数/全国A部门就业人数某地区全部就业人数/全国总就业人数徐州、郑州与济南产业竞争力比较徐州、郑州与济南产业竞争力比较徐州、郑州与济南产业竞争力比较徐州、郑州与济南产业竞争力比较徐州、郑州与济南产业竞争力比较2.人均产量系数和人均产值系数。其计算公式为:人均产量系数某地区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量全国A产业 产品的人均产量人均产值系数某地区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值全国A产业 产品的人均产值这两个系数反映了该地区某产业与全国同类产业相比的 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系数、人均产值系数大于1的产 业,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同时也往往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3.地区产业区际输出指标。这一指标也能反映地区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主要指标有:区域商品率某地区A产业产品输出量该地区A产业产品生产 总量区际商品率某地区A产业产品输出量全国各地区A产业产品 输出总量一般来说,地区专业化产业的区域商品率和区际商品率在 全国各地区中位居前列。区域商品率越高,说明输出商品 越多,也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区际商品 率越高,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输出在全国的地位越重要, 该产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也越高。4.区域产业输出系数。计算公式如下:区域产业输出系数某地区A产业输出该地区各产业输 出这一指标有时也被用来说明地区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它涉及多个产业,因而常用输出产值来计算。价格的换算要统一,否则就缺乏可比性。(二)主导产业形成的条件罗斯托认为,主导产业的形成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足够的资本积累。 2.充足的市场需求。 3.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3)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一) 地区主 导产业 的选择(1)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三)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无非如下两 种:1.市场自发调节。 2.政府积极干预。 阶段主导产业部 门主导产业群体或综合体第一阶 段棉纺工业纺织工业、冶炼工业、采煤工业、早期制造业和 交通运输业第二阶 段钢铁工业、 铁路修建业钢铁工业、采煤工业、造船工业、纺织工业、机 器制造、铁路运输业、轮船运输业及其他工业第三阶 段电力、汽车 、化工和钢 铁工业电力工业、电器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 汽车工业,以及第二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第四阶 段汽车、石油 、钢铁和耐 用消费品工 业耐用消费品工业、宇航工业、计算机工业、原子 能工业、合成材料工业,以及第三个主导产业群 各产业第五阶 段信息产业新材料工业、新能源工业、生物工程、宇航工业 等新兴产业,以及第四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四)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