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册高一语文上册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第二课第二课 时教案鲁教版时教案鲁教版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背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推选代表参与并进行评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诵读能力。二、探究性阅读训练1请交流自己对第一课时问题二的看法。要求:以想象之作为正方,以实录之作为反方,让学生根据观点进行人员组合并辩论。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学生积极发言,全班交流。小结(略)助读材料(投影)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援引周振甫先生的见解:“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录 直述 ,岂有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等景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为未归之想象,不言而喻矣。 ”吴战垒教授认为:陶渊明是一位富于创造性想象的诗人,他的桃花源记 ,就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幽美逼真的世外桃源,而成为“乌托邦”的始祖,这种浪漫主义想象正是构成归去来兮辞谋篇特点的秘密所在。2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试结合文本及助读材料进行探究。探究方法:学生可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陶渊明断断续续为官的 13 年间,徘徊不定、几度进出的历史事实;了解“委心任去留”的自然率真是陶渊明可贵的秉赋,正如苏东坡所云:“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 。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助读材料(投影)1陶渊明饮酒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缆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 (可视为“复驾言兮焉求”一句的注脚。)2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实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3陶渊明移居二首:“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往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 (诗中反映了诗人隐居时与朋友往来的情况。 )4陶渊明读山海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小结(投影)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的归隐意念,乐天知命是他的人生真谛。读归去来兮辞 ,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三、文言知识小结:(投影)1本文出现了“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例句,分析它们的词义。明确(略)2 “之、以、兮、而、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明确: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如“归去来兮” “大风起兮云飞扬” 。来:虚词,无义,如“归去来兮” ;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请找出来加以解释。明确: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抚琴,读书)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善万物之得时(用作动词,认为好,羡慕)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A寓形宇内复几时?B将有事于西畴。c复驾言兮焉求?明确(略)5归纳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明确(略)四、查缺补漏解决学生疑难,可采用自主析疑解疑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讨论法进行。五、课堂小结本文语言朴素,音律谐美,内容淳朴自然。陶渊明用性灵和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创建了坚不可摧的精神堡垒,也为我们营造了平淡自然的艺术境地。我们会永远铭记他!六、布置作业1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写作训练写作平台第二题或第四题并进行交流。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背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推选代表参与并进行评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诵读能力。二、探究性阅读训练1请交流自己对第一课时问题二的看法。要求:以想象之作为正方,以实录之作为反方,让学生根据观点进行人员组合并辩论。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学生积极发言,全班交流。小结(略)助读材料(投影)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援引周振甫先生的见解:“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录 直述 ,岂有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等景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为未归之想象,不言而喻矣。 ”吴战垒教授认为:陶渊明是一位富于创造性想象的诗人,他的桃花源记 ,就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幽美逼真的世外桃源,而成为“乌托邦”的始祖,这种浪漫主义想象正是构成归去来兮辞谋篇特点的秘密所在。2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试结合文本及助读材料进行探究。探究方法:学生可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陶渊明断断续续为官的 13 年间,徘徊不定、几度进出的历史事实;了解“委心任去留”的自然率真是陶渊明可贵的秉赋,正如苏东坡所云:“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 。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助读材料(投影)1陶渊明饮酒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缆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 (可视为“复驾言兮焉求”一句的注脚。)2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实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3陶渊明移居二首:“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往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 (诗中反映了诗人隐居时与朋友往来的情况。 )4陶渊明读山海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小结(投影)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的归隐意念,乐天知命是他的人生真谛。读归去来兮辞 ,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三、文言知识小结:(投影)1本文出现了“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例句,分析它们的词义。明确(略)2 “之、以、兮、而、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明确: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如“归去来兮” “大风起兮云飞扬” 。来:虚词,无义,如“归去来兮” ;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请找出来加以解释。明确: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抚琴,读书)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善万物之得时(用作动词,认为好,羡慕)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A寓形宇内复几时?B将有事于西畴。c复驾言兮焉求?明确(略)5归纳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明确(略)四、查缺补漏解决学生疑难,可采用自主析疑解疑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讨论法进行。五、课堂小结本文语言朴素,音律谐美,内容淳朴自然。陶渊明用性灵和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创建了坚不可摧的精神堡垒,也为我们营造了平淡自然的艺术境地。我们会永远铭记他!六、布置作业1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写作训练写作平台第二题或第四题并进行交流。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背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推选代表参与并进行评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诵读能力。二、探究性阅读训练1请交流自己对第一课时问题二的看法。要求:以想象之作为正方,以实录之作为反方,让学生根据观点进行人员组合并辩论。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学生积极发言,全班交流。小结(略)助读材料(投影)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援引周振甫先生的见解:“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录 直述 ,岂有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等景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为未归之想象,不言而喻矣。 ”吴战垒教授认为:陶渊明是一位富于创造性想象的诗人,他的桃花源记 ,就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幽美逼真的世外桃源,而成为“乌托邦”的始祖,这种浪漫主义想象正是构成归去来兮辞谋篇特点的秘密所在。2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试结合文本及助读材料进行探究。探究方法:学生可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陶渊明断断续续为官的 13 年间,徘徊不定、几度进出的历史事实;了解“委心任去留”的自然率真是陶渊明可贵的秉赋,正如苏东坡所云:“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 。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助读材料(投影)1陶渊明饮酒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缆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 (可视为“复驾言兮焉求”一句的注脚。)2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实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3陶渊明移居二首:“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往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 (诗中反映了诗人隐居时与朋友往来的情况。 )4陶渊明读山海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小结(投影)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的归隐意念,乐天知命是他的人生真谛。读归去来兮辞 ,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三、文言知识小结:(投影)1本文出现了“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例句,分析它们的词义。明确(略)2 “之、以、兮、而、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明确: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如“归去来兮” “大风起兮云飞扬” 。来:虚词,无义,如“归去来兮” ;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