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群英会蒋干中计 课 型:新授 课 时:2 课时 备课教师:李宝华 教学班级:高三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教室教学课题:群英会蒋干中计 1 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2 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德育目标: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课前准备:熟读课文,了解作者,体味情感。重点内容及解决方法: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板书设计: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全文共 10 段,分五部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13 段 开端 周瑜决定除蔡、张。46 段 发展 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78 段 高潮 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9 段 结尾 周瑜中计杀蔡、张。10 段 尾声 周瑜闻讯庆计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主 导 活 动 主 体 活 动 设计思想一 新授导入二 了解相关故事三 词语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其中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呢?观看群英会蒋干中计的影片教师明确学生各抒己见学生观看复述学生寻找解决(1)更不开看( 表示动作与预期结果相反)(2)拈弓搭箭( 用手指拿东西)(3)中箭着炮(受到炮火轰击)(4)强弓硬弩( 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5)便宜用事( 有利时机)(6)迤逦( 曲折连绵)(7)橹棹( 桨)(8)不胜酒力( 能承受)(9) 抵足(脚和脚相接触)(10)和衣卧倒( 穿着衣服)(11)省悟( 觉悟)引导思路了解故事扫除字词障碍教学过程 主 导 活 动 主 体 活 动 设计思想四 分析故事情节五 分析文章的第一部分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全文共 10 段,分五部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1) 能用几个字概括第 1 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2) 第 2 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后怎么办?(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学生讨论分析13 段 开端 周瑜决定除蔡、张。46 段 发展 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78 段 高潮 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9 段 结尾 周瑜中计杀蔡、张。10 段 尾声 周瑜闻讯庆计成。毁书斩使。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以此抗议示威;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鼓舞士气。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 ,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得胜后犒军、报捷、 “亲往探看曹军水寨” 。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梳理故事情节分析文章教学过程 主 导 活 动 主 体 活 动 设计思想(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小 结引导学生理顺故事情节分析故事的起因。课 下 作 业细读课文。思考:当时有什么契机使周瑜得以实施机谋?作者对周瑜的定计过程有没有具体写?他又怎样用计?课 后 反 思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