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瑞安三中方金清QQ20050197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课人物戏说:孔子说:“我仁”康熙说:“我打”孙中山说:“我革”毛泽东说:“我建”邓小平说:“我改”柏拉图说:“我建理想国”马克思说:“我社会主义”华盛顿说:“我三权分立”甘地说:“我要非暴力”牛顿说:“我万有引力”爱因斯坦说:“我原子弹威力”头衔:(戴一戴)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新中国的缔造者:?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近代科学之父”:? “大师,导师,伟人”瑞安三中方金清QQ200501976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从哪些方面评价人物从哪些方面评价人物 ? ?时代背景时代背景、阶级属性、阶级属性 、主要事迹或活动主要事迹或活动、 历史作用、评价性结历史作用、评价性结 论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关键是要把握线索。 一是以“事迹分类”为线索; 二是以“时间分期”为线索。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时间分期线索事 迹 分 类 线 索历史人物评价原典1.事迹分类法 :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 、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文化等方面。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分类归纳评述 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例1 评价“秦始皇” 政治上 经济上 民族上(军事) 文化上 交通上 暴政: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南征百越,北击匈奴,设四郡,修长城统一文字驰道、直道、人工渠道焚书坑儒、严刑峻法、大兴土木、赋税 沉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例2 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政治: 经济: 文化: 民族: 对外:注重民本,任用贤良,制定唐律;休养生息,实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完善科举,尊崇儒学;团结开放武力征服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 鸿胪寺鼓励外商贸易、居住外来宗教:玄奘取经对朝鲜、日本的影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例3 评价“康熙帝” 平定“三藩”; 平定噶尔丹叛乱; 统一台湾;(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相比 ) 团结汉蒙藏; 抗击沙俄(雅克萨自卫战,尼布楚条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古代政治家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时代 :主要 贡献 :局限 :根源 :战国后期秦朝 封建社会初期隋末唐初 封建社会盛期清初 封建社会后期第一次统一中国 建立中央集权制制度调整 善于用人 统治开明 贞观之治巩固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 (东北、西北、 西南、东南)暴政晚年骄奢文字狱、 闭关政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局限 (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人治 )1秦始皇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千古一帝”。下列各项 中,属于秦始皇开创的第一有第一次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第一 次进行全国文字统一工作 第一次统一全国的度 、量、衡 第一次组织统一的科举考试A B C D 2唐太宗曾向大臣表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 毙”。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在于A得益于李斯的不断劝谏 B非常熟悉资治通鉴C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 D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 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 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 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 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出的实质是 A.秦始皇个性极其暴虐 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 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2.时间分期法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时 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代史 上人物大多用此法。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 作为弗吉尼亚州代表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 ; 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选为大陆军总司令; 整顿训练大陆军; 围攻波士顿首次大捷; 特伦顿、普林斯顿大捷; 约克镇围攻,英军投降; 美国建国之初例4 评价“华盛顿”美国建国之初 主持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 担任美国第一、二届总统;联邦制总统为元首,选举产生三权分立对内有利于 全国市场形 成,对外保 卫国家安全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外交:孤立主义先导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华盛顿出任美国首届总统的法律依据是A.独立宣言 B.邦联条例 C.联邦宪法 D.权利法案华盛顿说:“虽然我深知此项任务所给与我的 崇高荣誉,但我仍深感不安,因为我的能力和我 的军事经验怕难以胜任要职。”材料中的“任务” 、“要职”指的是让他担任 A弗吉尼亚民兵团的少校副官 B弗吉尼亚议员 C大陆军的总司令 D美国的第一任总统 美国的国家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总统制、联 邦制与共和制混合的国家制度,华盛顿对 此做出的贡献主要有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创立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提出“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A B C D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中 辛亥革命后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例5 评价“孙中山”辛亥革命前 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 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 制定革命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权民生前提核心补充 发展辛亥革命中 准备工作:论战、武装起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任临时大总统 ; 颁布临时约法; 妥协退让,辞职;性质内容意义辛亥革命后 1913年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 1915年发动“护国运动”; 1917年领导护法运动; 1920年第二次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由于资产阶级局限性,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而只依靠一派军阀打倒另一派军阀,屡 次革命大多以失败告终。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顺应历史潮流转变 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改组国民党,与中共合作; 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确定“三大政策”,重 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民族:反帝与反封建结合民权:强调普遍性民生:更关注农民、工人如何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1 、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曾作挽联祭奠: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 年专制之局;”挽联所肯定的孙中山的 主要功绩是 A创建中国同盟会 B推翻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D积极领导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2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其核心目标是 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C.传播民族、科学思想 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3 、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护国运动“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宋教仁遇制A B C D4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 义的是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驱除鞑虏,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 B. C. D.5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 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 ,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6 、孙中山和华盛顿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两 人都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请回答 下列问题(1)资产阶级革命后,两国政体确立的原则是什么 ?立国的法律依据各是什么?(3分)(2)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 了哪些努力?(5分) (3)各自努力的结果如何?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4分)(2)孙中山的努力: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 、第二次护法运动。华盛顿的努力:创立总统否决制度、创立总统连任不得 超两届的制度。 (3)孙中山的努力失败,华盛顿的努力成功。中国的社会性 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当发展、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历史人物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活动必然 受到时代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他们还要 受到其所在阶级的局限,他们的主观愿望 、实际行动都是他们阶级属性的集中反映 ,因此,不可避免地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 性。 3.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观点。4.具体历史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历史人物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总会涂上一层鲜 明的时代色彩,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在特定的 历史条件下大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而且 随着历史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 动纲领、行为方式。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要 求我们要把他们的行动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 下去分析评价。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 著名政治人物,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 货币、度量衡,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但却因暴政而亡 。 2唐太宗对内休养生息,促进民族团结;对外实行开 放政策,兼收并蓄,使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盛世。 3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三征葛尔丹、反 击沙俄等,巩固了国家统一,维护了国家主权,奠定 清朝统治基础。 1、文治武功,雄才大略。2、都顺应时代的要求,促进古代经济的发展.3、都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开创-鼎盛-巩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