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农办县农办 XXXX 年度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以新农村建设、沼气建设和农业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以办点示范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今年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是在碧塘、塘门口等乡镇规划建设了2 个省、市级示范村、8 个县级示范村、50 个乡镇级示范村。各示范村紧扣“五改五建”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成效明显。一是村容村貌有新变化。全县 10 个县级以上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今年计划硬化道路 15 公里,目前已完成 11.3 公里,村内主要干道硬化率达90%;实施改水 2900 多户、改厕 1060 个,配套新建沼气池 180 多个;新建村民住宅 100 余幢,新增绿地面积 3000 多平方米。所有示范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特别是碧塘乡碧塘村、塘门口镇马仰村按照新村建设的要求修建了高标准的休闲广场,高亭乡板梁村结合古民居改造开发了生态旅游项目,目前已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二是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各示范村坚持把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长放在优先位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断加大了支柱产业的培植力度。目前,县级以上示范村大部分有了自己的支柱产业,如马田镇马田村立足自身交通区位条件,发展了一定规模的运输业、商贸业;高亭乡板梁村挖掘深厚的文化资源,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湘南古民居生态旅游业;碧塘乡碧塘村发挥传统技术优势,形成了生猪养殖与冰糖橙开发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太和乡乌萝村采取了以工哺农的形式,促进了烤烟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柏林镇柏林村借助“中国银都”品牌,规范发展了以金银为主的冶炼业。为加快主导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各示范村还分别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碧塘村的冰糖橙种植协会、乌萝村的烤烟种植协会等。三是村风民风有新气象。广泛开展“和睦邻里”、 “和谐村组” 、 “和美家庭” 、 “文明村庄”等一系列活动,村民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明显提高。高亭乡板梁村通过开展“建设新农村、塑造新风尚”的活动,村风民风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可喜现象,即娱乐健身的多了,参加赌博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立足群众主体,坚持政府引导。县、乡、村层层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会议,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有关政策进行了广泛宣传;县农办翻印中央 1 号文件 1 万余册,分发到了全县 25 个乡镇 343 个村 5000 多个村民小组;县新村办创办新农村专刊,开辟新新农村电视专栏,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从有关部门抽调力量组建专门工作班子,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县新农村建设;对10 个县级以上示范村和 50 个乡镇示范村分别派驻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实行了县级领导、县直单位领导、乡镇领导挂点联系帮扶制度。采取“政府投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群众自己筹一点”的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今年,全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达 930 多万元,其中县财政资金 100 万元,捆绑农村公路、沼气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 700余万元,县直单位帮扶资金 40 余万元,通过“一事一议”自愿捐款等方式筹集 90 多万元。二是立足地方特色,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有关要求,在认真抓好县域村庄整体布局规划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县级以上示范村的规划编制,目前县级以上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部完成。坚持以“三清三改”为重点,切实整治村容村貌,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注意保持好古建筑、古树木,保护好原有田园风光,达到了“既有新房又有新村,既有新村又有新貌”的效果,防止了千篇一律、千村一貌。三是立足农民增收,坚持发展为先。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引导帮助农民发展经济。大力发展以冰糖橙、四黄鸡、优质烤烟、杂交稻制种等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加快以冶炼、煤炭、电力等为主的新型工业化进程,扶持以农村运销、中介服务、旅游休闲等为主的农村第三产业。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今年以来,全县共发展冰糖橙开发面积 1 万亩、优质烤烟种植面积 2.4 万亩,杂交稻制种面积 1 万亩、四黄鸡养殖小区 6 个,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6000 余人。四是立足组织建设,坚持民主自治。不断创新村级干部选拔机制,采取群众推荐、民主选举的方式,使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优秀人才和经济能人选拔进入了村级班子。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党员义务劳动日、党员示范岗位或责任区”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为加强基层民主管理,着力在各示范村成立了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保证了农民的规划参与权、整治决策权、经费知情权、自我管理权,探索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二、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XX 年,我县农村沼气建设被列入国家农业部国债项目。按照国债项目建设和省、市为民办实事的有关要求,一年来,我们加压奋进,不断创新,在全县农村掀起了沼气建设的新热潮。截至 11 月底,全县共投入资金 488.71 万元, ,新建沼气池1501 个,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同时创办了城关镇白狮村、石屏村、铜角村,三塘乡徐家村,油麻乡油麻村,碧塘乡碧塘村,鲤鱼塘镇联盟村等沼气建设重点项目村。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县委、县政府调整充实了县农村能源领导小组,明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项目建设。13个项目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班子,26 个项目村明确了项目建设具体责任人。二是实行联系单位帮促责任制。县里对每各个项目村安排了 2-5 个联系单位,要求各联系单位必须派人驻村协助完成沼气建设任务。三是实行县级领导挂点责任制。由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挂点负责项目乡镇的沼气建设,督促联系单位落实帮扶责任,确保项目乡镇沼气建设进度。四是严格实行沼气国债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县里先后下发了县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的通知两个文件,并严格按照文件精神对各项目乡镇和责任单位进行了目标管理考核。五是认真开展专项督查。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了两次专项督查,并就有关问题及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深入宣传,广泛发动。为营造全县沼气国债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一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工作。一是通过会议宣传发动。XX年 12 月,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全县沼气国债项目建设现场启动会,分别与各项目乡镇签订了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XX 年 3 月,又召集各项目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以及项目村支部书记召开沼气建设专题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沼气国债项目建设的有关要求。各项目乡镇也分别召开了专题动员大会,有的乡镇还组织项目村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沼气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增强了群众的建池信心和决心。二是通过电视宣传发动。开辟新新农村电视专栏,对全县沼气建设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三是印发宣传资料。县能源办先后印发沼气快讯宣传资料和沼气使用手册10000 余份,分发到了各项目乡镇和项目村。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今年中央财政投入我县沼气国债项目专项补助资金120 万元,目前已全部到位。二是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县财政配套的 30 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各项目乡镇也分别落实了 100 元-500 元/户的配套资金,共 9.7 万元。三是积极落实沼气帮扶资金。要求各联系单位分别帮扶 3-5 户贫困建池农户,共筹集帮扶资金 20.9 万元。四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和灾后重建工作,加大对沼气建设的投入。属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项目村,由县新村办从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拿出 2 万元用于沼气池建设;属“猪沼烟”示范村的项目村,由县烟草部门对建池农户给予 1000 元/户的补助;对灾后重建的沼气项目村,县里共拿出了 10 万元予以重点扶助。强化管理,优化服务。为确保沼气建设质量,维护建池农户利益,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强了对沼气建设的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一是加强业务技术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开展技术比武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沼气技术员的业务素质,形成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沼气建设队伍,其中获得国家初级证的有97 人,获得国家中级证的有 10 人。二是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建池前,各技术员严格与建池农户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建池后,由县农村办、县财政局、县能源办等单位组成联合验收组,进行严格验收。县能源办工作人员还经常下乡指导、监督沼气建设,确保质量过关。三、以整合资源为目标,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今年,市里下达给我县的农业招商引资任务是1.5 亿元。为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一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了农业招商引资激励约束机制。围绕县里确定的农业主导产业,明确了各乡镇和农口部门的农业招商引资任务,并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二是建立了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突出特色,整合资源,着力包装了冰糖橙精深加工、四黄鸡精深加工、油茶开发、楠竹开发等一批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完成了10 个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印了农业招商引资指南10000 余份,广泛向外发布,吸引外商投资。三是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活动。11 月份,组织冰糖橙公司、兴邦果业公司、银山生态农业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参加省第八届农博会,实现冰糖橙现货交易 60 万公斤、480 万元,签订批量购销合同 130 余份、价值 2400 万元。目前,正在组织企业和产品,准备参加第二届泛珠三角农产品交易会,同时,邀请外地客商参加郴州农业投资说明会,计划签约项目 4个,引进外资 XX 万元以上。通过抓责任落实、抓项目库建设、抓节会组织,今年我县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 11 月底,全县共引进耒头电站、绿洲木业、柏林松材胶合板厂、楠竹精深加工、四黄鸡精深加工等农业项目 21 个,项目总投资 2 亿余元,已到位资金 1.69 亿元。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以新农村建设、沼气建设和农业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以办点示范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今年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是在碧塘、塘门口等乡镇规划建设了2 个省、市级示范村、8 个县级示范村、50 个乡镇级示范村。各示范村紧扣“五改五建”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成效明显。一是村容村貌有新变化。全县 10 个县级以上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今年计划硬化道路 15 公里,目前已完成 11.3 公里,村内主要干道硬化率达90%;实施改水 2900 多户、改厕 1060 个,配套新建沼气池 180 多个;新建村民住宅 100 余幢,新增绿地面积 3000 多平方米。所有示范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特别是碧塘乡碧塘村、塘门口镇马仰村按照新村建设的要求修建了高标准的休闲广场,高亭乡板梁村结合古民居改造开发了生态旅游项目,目前已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二是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各示范村坚持把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长放在优先位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断加大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