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4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5页 / 共54页
第6页 / 共54页
第7页 / 共54页
第8页 / 共54页
第9页 / 共54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牡丹文化与牡丹诗n主讲人:韩宏韬n 2010年4月24日教学的目的和要求:n一、了解牡丹名称的 由来。n二、了解中国牡丹和 洛阳牡丹发展的历史 。n三、通过历代文人的 牡丹歌咏,把握牡丹 的审美特征,从而增 强民族自豪感。n重点:n了解中国牡丹和洛 阳牡丹发展的历史 。n欣赏历代文人的牡 丹歌咏,把握牡丹 的审美特征。n难点:n如何通过诗歌鉴赏 ,来把握牡丹的艺 术审美特点。 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 阆苑,以牡丹喻人,赞颂杨贵 妃的美丽:“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见到云 就联想到她的衣裳,见到花就 联想到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 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 露水中显得更加娇艳。“若非 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白玉般的人儿,不是人 间的佳丽,分明是天女下凡。 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月貌,就 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恐怕只 有在西王母居住的群玉山和神 仙居住的瑶台才能见到!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从时间来写,运用楚襄王梦中的神女和汉成帝的 皇后赵飞燕作对比,以带露之花来比杨贵妃的得 宠:“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一枝 红艳的牡丹,带着朝露,散发着芳香,云雨巫山 的神女,楚王为她朝思暮想,其实梦中的神女, 那里比得上面前的人这样天生丽质!“借问汉 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汉成帝的皇后赵飞 燕,可算得绝代佳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靠新妆 的打扮,那里及得眼前倾国倾城的杨妃,清水出 芙蓉,天然绝色。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n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正面写玄宗对杨贵妃的无比宠爱:“名花倾国两 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名花和美人相映生辉,无比的美丽和谐,君王 对花艳人美恩爱有加,常常含笑顾盼。“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 干。”当她那亭亭玉立的倩影,在沉香亭北斜倚栏杆时,无限的春恨,也就自然消散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一、牡丹的出现及其名称的由来n秦汉时神农本草经称“牡 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 姑,生山谷。” n宋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 记载:“古今言木芍药,是 牡丹。安期生服炼法 云:芍药有二种,有金芍药 ,有木芍药。金者,色白多脂 ;木者,色紫多脉,此则验其 根也。然牡丹亦有木芍药之 名,其花可爱如芍药,宿根如 木,故得木芍药之名。牡 丹初无名,故依芍药以为名 。”n安期生为秦琅琊(今山东临沂 人)。由此看来,秦汉之际木 芍药和牡丹两个名称几乎同时 出现,不过,其中木芍药之名 仅延续到唐代。宋韩琦北第同赏芍药云:“郑诗已取相酬赠,未见诸经载牡丹。” n溱与洧,方涣涣兮。n士与女,方秉蕳蕳兮。n女曰:“观乎?” n士曰:“既且。”n“且往观乎?”n洧之外,洵汙且乐。n 维士与女,n伊其相谑,n赠之以勺药。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n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 说:“牡丹以色丹者为 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 故谓之牡丹。”又说: n“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 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 。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 ,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 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n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 中国明代重要的药物学著 作,他说“牡丹以色丹者 为上”,指的应是作为药 物的根皮的颜色。有人认 为古代将红的颜色说成丹 、朱、赤,最初看到牡丹 的人,因为它开的是红花 ,也就叫“丹”,恐为不 妥。至于“牡丹”,字义应作雄性解。n至于“牡丹”,字义 应作雄性解。李时珍 说牡丹“虽结子而根 上生苗”,“牡”似 指其可营养繁殖之意 。戴蕃认为“因其花 较大,枝干较粗而有 力,因此叫牡。神 农本草经中,有牡 桂、牡蛎、牡荆等药 ,命名原则是一致的 。”这也是一家之言 。( 中国牡丹全书 )中国牡丹简史野生药用n牡丹,原为陕、川、 鲁、豫以及西藏、云 南等一带山区的野生 灌木,散生于海拔 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 林缘。我国牡丹的种 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 前,1972年甘肃武威 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 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 记载,已用牡丹治疗“ 血瘀病”的处方 。观赏植物n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始 自南北朝时期,刘赛 客嘉记录说:“ 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 谢康乐更具体指 出种植的具体情况: “永嘉水际竹间多牡 丹。”(太平御览 )近代生物学先驱 达尔文在十九世纪七 十年代写的动植物 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 一书中说,牡丹在 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 四百年“从十九世纪 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 百年前,那是公元五 世纪,即南北朝初年 ,和中国牡丹的栽植 历史大体相属。隋炀帝与洛阳牡丹n隋炀帝(公元605-618 )时“辟地周二百里为 西苑,昭天下境内 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 师(今河南洛阳) 。易州(今河北易县 )进二十箱牡丹”。 隋志素问篇说道:“ 清明次五时牡丹华。” 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 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 。隋炀帝与楼台牡丹n隋炀帝即位后,任杨素为营作太监,令宇文恺主其事,修东变京,建宫殿,辟西苑,诏天下诸州献草木、花果、奇 禽、异兽。河北易州进牡丹二十箱,尽植西苑。西苑周二百里,内建沟渠、缘渠十六院。为便于炀帝和三妃、九嫔 在御花园观花,特修望花楼一座,名曰玉凤楼。楼高三丈三尺,长七百余丈,尽是青石结构,雕梁画柱,金碧辉煌 。登上玉凤楼,可览花园全景。 n炀帝、王后、王妃、婕妤、美人、太监、宫娥一百余人,去花园游玩,登上玉凤 楼,举目四望,花园美景,尽收眼 底。此时,谷届,牡丹盛开,异香袭人,炀帝、王后十分开心。但有一爱妃喟然叹曰:“牡丹为花中之王,颜色虽好 ,可惜楼高看不清晰,辜负了她那天香国色!”炀帝听过,立即下令,命御花园所有花工花师来见。不多时,数十名 花工花师跪倒在炀帝面前。炀帝让常随官传旨,限期三天,栽十二棵高株牡丹,要和楼台一般齐,每株著花至少三 色,违命者斩首。众花工、花师,个个吓得魂不附体,走向前去,连连叩头求饶,说:“万岁,牡丹乃是灌木,最高 也不过三、四尺,要让它们长得同楼台一般高,实在办不倒,望万岁饶命!”旁边的太监刘天照出面求情说:“万岁 ,斩了这几个小小花工花师,不费吹灰之力;可是,高齐楼台的牡丹还是没有,不如召开下的花工花师,多献计献 策,或许成功。”炀帝准奏,立下诏书,令天下花工花师会聚洛阳。 n圣旨传出,各地花工、花师推举技艺高超者云集东都。其中有个叫齐鲁恒的花师家住山东曹州,最擅长管理牡丹。 他所培育的牡丹株高花艳,无人能比。但要育出楼台高的牡丹,实在是一大难题;若夜谁也培育不出,都难活着回 去。齐鲁恒夜里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分析牡丹的生长规律、习性与特点,又想到繁殖的方法。忽然想起牡丹可以嫁 接,就立即披衣下床,对同屋的花师说出了他的构想,大家都很高兴,决定一起搞实验。他选择了杏树、桃树、梨 树、桑树、槐树、椿树、枣树等十种树各二十棵,做嫁接牡丹的实验。又挑选 了十个人,一人嫁接一种树。结果, 其它九人都没有成功,唯独齐鲁恒在椿树上嫁接成功。三年之后,嫁接在椿树上的牡丹开放,高过楼台,炀帝站在 楼上赏花同在地上一样,看得清清楚楚。人们称为“楼台牡丹”。 n炀帝论功行赏,太监戚尚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在炀帝面前摇唇鼓舌,硬说这楼台牡丹是他带领搞出来的,是他 的功劳。炀帝偏听偏信,赏他黄金万两,绸缎千匹,官升两级,一跃而为朝中有名的功臣。花师们敢怒而不敢言, 齐鲁恒也气得晕倒在地,一病几个月。 n齐鲁恒病愈后,告别众人,又回到山东曹州老家。发誓不再玩花,培育楼台牡丹的枝术连他的亲生儿子也不传授, 因此,楼台牡丹技术便失传了。隋末家民大起义,炀帝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被摧毁,御花园因战乱而荒芜,楼台牡 丹也随之绝迹唐代牡丹栽培n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 培开始繁盛起来。开元中盛于 长安。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 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 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 本,颜色不相同(龙城录 )。许多诗篇描绘了当时帝都 长安裁培牡丹的盛况。这时, 牡丹不但颜色种类多了,而且 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 现象。“兴唐寺有牡丹一窠, 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 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 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 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 ,其花面七、八寸。”(酉 阳杂俎)“穆宗皇帝殿前种 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 一朵千叶,大而且红。”( 酉阳杂俎)。这也说明了, 我国早在公元九世纪,便已经 有了重瓣牡丹。武则天和牡丹 n镜花缘第四回“吟雪诗暖阁赌酒 挥醉笔上苑催花”以及第五回“俏宫娥戏夸 金盏草,武太后怒贬牡丹花”的记载,事情是这样的: n有一天武则天边赏雪,边与上官婉儿赌酒吟诗。上官婉儿做“雪”诗一首,武 则天就喝一杯酒。喝着喝着,忽然有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后 不觉龙颜大悦,并异想天开地认为,园中各花也应该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 便吩咐备辇,准备与公主一起去赏花。这时公主说:“花卉开放各有其时,现 在又不是春天,怎么会有花开呢?腊梅原是冬花,这时开很正常。”公主是个 明白公主,知道自然是有时有序的。可武后不听这一套,觉得自己是“圣天子 百灵相助” ,夺人工挽造化不成什么问题。 n当然残酷的现实给了这位认为人定胜天的同志一记响亮的耳光。幸亏有会来 事的太监,这么给武后圆场:“据奴婢看来,大约众位花仙还不晓得万岁要来 赏花,所以未来伺候。刚才奴婢已向各花宣过圣意,倘万岁亲自再下一道御 旨,明日自然都来开花了。”于是武后提笔写下四句: n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n剩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第二天一起来,各处群花大放,真是锦绣乾坤, 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开。于是武后大怒,认为她平时对牡 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在用炭火炮烙之后更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所以 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 美丽并非传说n龙袤的全唐诗话,里面是这样说的:“天授 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幸上苑,许可,寻复 疑之。先遣使宣诏曰: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 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於是凌晨名花 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 妄,不足信也。” n据说镜花缘便是根据这一段得来的构思。如 果这一记载属实,那么可以猜断的是,武则天使 用的大概是“堂花术”,也就是现在很普通的温 室栽培法。 早期温室栽培法n明确的记载出现在汉代。汉书召信臣传载:“太官园种冬生葱 、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是汉元帝时的 事。晋王嘉拾遗记说,“汉兴至哀、平、元、成,尚宫室,崇苑 囿,孝哀广四时之房”, 这种“四时之房”也应是温室设施。“言火 其下,使土气蒸发,郁暖而养之,强使先时成熟也。”(王先谦后 汉书集解引通鉴胡注) 唐朝时内宫的园圃中使用温泉灌溉,唐 还设立了“温汤监”这一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此事。到了宋朝,出了个 育花能手马塍,暖房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南宋周密的齐东野 语卷十六专门有一条“马塍艺花”,记载得很清楚:“马塍艺花如 艺粟,橐驰之技名天下。非时之品,真足以侔造化,通仙灵。凡花之 早放者,名曰堂(或作塘)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 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黄,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 汤气薰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若牡 丹、梅、桃之类无不然,独桂花则反是。盖桂必凉而后放,法当置之 石洞岩窦间,暑气不到处,鼓以凉风,养以清气,竟日乃开。此虽揠 而助长,然必适其寒温之性,而后能臻其妙耳。” 堂花术就是在用纸 糊的房子里,土中加以牛溲马尿以及硫磺来增加土壤肥力,同时地上 开沟,沟里放进热水,热气腾上来屋里温度得到提升,这样花卉会提 前开放。 历史真相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