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材分析 1本小节教材主要讲述 DNA 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 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本小节的引言部分,首 先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指出 DNA 和蛋白质都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曾经在科学界争议了很长时间的问题:“DNA 与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这样既点出了本小节要研究的主题,又 可以引起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在讲述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时,为了加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教材采用了先交代科学家对实 验的设计思想,即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 DNA 的 作用;然后再讲述实验过程的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 DNA 是真 正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与原教材相比,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肺 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在讲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也改变了旧 教材中直接说明“噬菌体将 DNA 注入细菌”的叙述方法,而是用研究时 采用的“同位素标记法”来说明。这样讲述符合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 很自然地导出 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使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能使学生 受到科学方法教育。 2本小节教材的最后安排了“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通过这 一实验,不仅要使学生学会 DNA 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会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3本小节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1)染色体和 DNA 的关系,与 第一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核酸知识有关;(2)DNA 是遗传物质 还与细胞增殖有关;(3)DNA 是遗传物质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1)DNA 是遗传物质的分析及实验验证; (2)为什么说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能力目标 1从生殖过程、染色体化学组成以及遗传物质存在部位的划分来分 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 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和合作的精神。 2实验验证 DNA 与 RNA 是遗传物质,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落实方案 1使用挂图、投影仪等进行直观教学。 2图文对照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突破策略 列表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教具准备 噬菌体侵染细菌示意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听课,让学生学会思考。具体包括:(1)让学生领悟课堂 的教学目标;(2)使学生抓住教学重点;(3)让学生正确处理好听课 与记笔记的关系。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 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以上事实,说明的是什么现象呢? 请学生回顾初中知识,可明确以上的事实讲的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问题。(出题: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遗传:生物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变异:生物亲子代及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有差异的现象。 2遗传和变异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在生物体内是什么物质对遗传和 变异起决定作用? (出题: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3我们知道,生物体的性状之所以能够传给后代,是由于生物体内 具有对遗传起决定作用的物质遗传物质。那么,究竟什么是遗传物 质呢?(出题:一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达成 1动画演示生物细胞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的变化情况。并由师生共同作如下文字总结: (通过如上动画过程和文字总结,可唤起学生对染色体在生物的遗 传中与性状表现平行的认识。然后简单介绍,染色体DNA蛋白质。并 设问:DNA、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认识两者物质的关键处理方法是 什么?如何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请学生阅读有关肺炎双球菌的知识。认识 R 型细菌和 S 型细菌。 R 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类荚膜,无毒性。 S 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类荚膜,有毒性。 动画演示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的四个阶段,同时完成四个阶段的文字总结。 (1)活 R 型细菌老鼠健康 (2)活 S 型细菌老鼠死亡 (3)灭活 S 型细菌老鼠健康 (4)活 R 型细菌死 S 型细菌老鼠死亡 说明:格里菲思从第四组实验小鼠尸体上分离出有毒性的 S 型活细 菌。表明,活 R 型细菌死 S 型细菌活 S 型细菌(有毒)子代活 S 型细 菌。 设问:为什么无毒 R 型活菌能转化成有毒 S 型活菌呢?然后请学生 大胆、科学地进行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格里菲思结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 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 因子”。 再设问:“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接着顺理成章地引入艾弗 里的实验。 1944 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把 S 型细菌的组成物质全 部分离,并分别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得出如下结果: 请学生把上图记录到笔记本上,并思考“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 通过对艾弗里实验的思考,可准确地得出“转化因子”是 S 型菌的 DNA 的结论。 因转化而来的 S 型菌能将性状传递给子代,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请学生阅读关于 T2 噬菌体的教材内容,了解 T2 噬菌体的结构 和化学组成及生活特性。 (2)动画多媒体课件演示:35S 标记了蛋白质的噬菌体和 32P 标记 了 DNA 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的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动画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结论 是: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噬菌体的蛋白质留在细菌的外部, 噬菌体的 DNA 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噬菌体在细菌体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 DNA 的作用下完成的。DNA 具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投影显示如下表格: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内 子代噬菌体 32P 标记 DNA 有 31P 标记 DNA DNA 有 32P 标记 35S 标记蛋白质 无 32S 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质无 35S 标记 进一步认识 DNA 在亲子代间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4请学生阅读有关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教材内容。明确遗传物 质除 DNA 外,还有 RNA。因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故 DNA 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在有些生物中,RNA 是遗传物质。我们对遗传物质的表 达是:核酸是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巩固 1艾弗里的实验结果证明 S 型细菌中哪种物质导致 R 型细菌转化的, 说明什么问题?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还是 DNA 是遗传物 质? 3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什么?为什么? 布置作业 1完成 P6 复习题第一、二、三题。 2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 中最关键的是( ) A要用同位素标记 DNA 和蛋白质 B要分离 DNA 和蛋白质 C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 D要区分 DNA 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答案:D 3玉米叶肉细胞中 DNA 的载体是( ) A线粒体、中心体、染色体 B叶绿体、核糖体、染色体 C染色体、中心体、核糖体 D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答案:D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三复习课,抛物线的复习分为两课时,这节课是抛物线第一课时复习内容,主要复习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及简单应用练习的设计,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例 1 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体会抛物线定义的几何特征的应用,从中感受抛物线定义本身所蕴含的转化思想;通过问题的解答,使学生体会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例 1 变式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到高考题源于课本题目,所以要重视对课本上基础题目的复习例 2 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到用“坐标法”求弦长的过程,体会到“弦长公式”是通性通法,并能从抛物线的定义出发,利用抛物线的几何特征和“韦达定理”优化解题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同时重视知识的联系与综合本节(课)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复习抛物线的几何图形、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2)能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和方法:(1)经历抛物线定义的生成过程,理解抛物线定义的几何特征,通过定义应用,体会其中蕴含的转化思想;(2)在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和弦长公式(通性通法)求焦点弦长的过程中,体会“设而不求”思想的应用;(3)能从抛物线定义出发,利用抛物线的几何特征和“韦达定理”优化解题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优化求解过程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是普通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习惯很好,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班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艺术生,因而抓基础非常重要,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同样重要虽然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但是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高,参与意识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掌握了电子交互白板的常用功能在复习抛物线之前,学生已经复习了椭圆与双曲线,基本掌握了直线与椭圆、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之弦长问题的解决办法,学生可以类比解决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之弦长问题学生是在高二上学期学习的抛物线知识,距现在已近一年,由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相应图形和性质比较丰富,学生容易混淆且掌握不牢固,因而教学侧重于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体会基础知识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课前让学生复习了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见“课前对学生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2能利用抛物线的几何特征解决简单问题;3能利用“坐标法”解决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之焦点弦长求法教学难点直线与与抛物线位置关系之焦点弦长求法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设计:策略一:引入环节策略一:引入环节-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概念生成概念生成”作为高三复习课,使学生体会概念的生成过程依旧十分重要,本节课的开始,由白板超链接几何画板课件抛物线的定义,演示抛物线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抛物线定义的生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抓住抛物线定义的几何特征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和到准线的距离相等,体会概念本身所蕴含的转化思想策略二:复习基础知识环节策略二:复习基础知识环节-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关注参与关注参与”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这成为我制定教学策略时主要考虑的方面在复习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的过程中,应用白板的局部遮挡器、聚光灯功能,集中学生注意力,采用学生口答的方式提高课堂参与度对于练,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我选择使用图库资源管理器,将事先做好的抛物线的四种图形存贮进去,课上学生只要“点击”、“拖拽”即可从图库中提取示意图练习的处理,让四名学生到白板上,从图库中提取示意图画在表格相应位置,利用硬笔在白板上直接填写,其他学生在下面填写在学案上面,通过这种方式,让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体验中然后教师直接在白板界面讲评、修改,所有过程都在同一界面上得到体现策略三:自主应用环节策略三:自主应用环节-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基于信息技术下的“解题探究解题探究”本节课将知识的应用设计为“例 1、变式、例 2”,目的为培养学生学会从概念出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