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三 板 块博 学 明考点析考情 方法在握专题练习针对化语基练习常态化第 3 讲 笃 行 对点练综合练 练中提能第 二 节学规范答题授类题通法阅卷归来感触多返回返回返回返回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指出诗歌语言所蕴涵的意义;分析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与效果;分析诗歌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鉴赏诗歌语言类题目常见的题型有三大类:其一为炼字题,其二为赏句题,其三为分析语言风格题。(赏句题往往和表达技巧等结合考查,故本讲不再涉及)返回返回返回【解题规范】本题属于练字类试题,解答此题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解释“软”“涌”二字在句中的含义,着重点明其特殊之处,特别是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色。“软”字以触觉写视觉,即运用通感的手法,写出一种感觉,“涌”字“涌出”之意运用比拟手法。第二步,综合指出“软”“涌”的作用或表达效果。“软”字,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而一个“涌”字,更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态之感,增添了情趣。返回【满分之答】“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返回【失误误防范】错错例“软”字写出了傍晚的太阳光的样子,阳光微弱、柔和。“涌”字写出了在一片夕阳的微红的阳光里,银白色的东山突兀显现,显得分外引人注目。评评析此答案没有点出“软”“涌”二字的特殊之处。考生没有指出“软”字的通感用法和“涌”字的比拟用法,故对两字的妙处分析不到位。扣2分。此考生所犯错误对我们的警示:炼字题,不仅要答出“字”的表达效果,还应关注“字”所运用的手法等。返回典题二 (2012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初见嵩山张 耒注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返回【解题规范】本题属于赏析句子类试题,解答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解释“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的含意,即“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第二步,指出其运用的表达技巧。本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和以动写静的手法。返回第三步,分析该句在写景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诗中鲜活清晰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诗人究竟是在写山还是在写自己,已很难分得清,物我融为一体,言有尽而意无穷。返回【满分之答】(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2)“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意思对即可)返回【失误防范】错错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大、雄伟。“清瘦”写出了作者清高、独立的人格。评评析此答案分析欠具体、准确。考生能点出“拟人”手法,但没有点出“以动写静”的手法,对该句的效果和作用分析不具体。扣2分。返回典题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示 秬 秸注张 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返回注 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解题规范】1审题。题干已经明确指出了诗作的语言特点:“平实而富有韵味。”需结合具体诗句简析。(第一步)返回2举例分析。(1)平实。写景时“城头月落”“楼头五更”,没有任何修饰;“霜如雪”的比喻也很浅近。叙事时“捧盘出户”“市楼东西”就像散文一样明白。(2)有韵味。开篇两句,一句写所见,一句写所闻,多角度勾勒出凌晨空旷寒冷的环境,对卖饼儿的形象做出了有力的烘托,使其动作更鲜明,呼声更清晰。“歌一声”与“人未行”对比鲜明,对勤奋自强的赞许跃然纸上。细节特写,“北风吹衣射我饼”,换用第一人称,诗人完全走进了卖饼儿的精神世界,一个“射”字,感同身受。“不忧衣单忧饼冷”揣摩心态,写出了卖饼儿的艰苦和志气,为劝诫做出了坚实的铺垫。(第二步、第三步)返回3表达效果。平实的语言更能反映劳动者的生活情景,语言有韵味则能体现“劝”的主题。(第四步)【满分之答】(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涵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返回【失误误防范】错错例这首诗,语言平实如话。写景如“城头月落”“楼头五更”直接道来,没有任何修饰;“霜如雪”的比喻也很浅近。这种语言,与诗歌所写的下层劳动者的生活情景高度吻合。诗歌语言平而不淡,富有韵味。开篇两句多角度勾勒出凌晨空旷寒冷的环境,对卖饼儿的形象做出有力烘托,使其动作更鲜明,呼声更清晰。 评评析考生能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语言平实时,举例 恰当,表述准确,得2分;分析语言有韵味时,整体表述恰当,但举例时未能具体表述出哪些角度,得1分。但对于语言有韵味的分析不够深入,扣1分。返回一、炼字类题目答题技巧炼字,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而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命题点之一,出现的频率较高。古代诗歌的语言讲究凝练,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诗歌的思想内容。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联系全诗(词)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从而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之处。返回本类题目设问形式:1有人认为,字是诗眼,你同意吗?2请找出诗眼。3某句诗(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5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7请对首句中的“”字进行赏析。返回8简析“”字在诗句中的表达效果(妙处)。答题步骤:考生解答炼字类语言鉴赏题,第一步,应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的特殊之处,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根据设问方式,有时需要首先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在写景或刻画人物形象上有何作用;第三步,明确指出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第二步、第三步有时可综合回答。返回二、分析语言风格类题目答题技巧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词)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特色。不同的诗(词)人、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整体赏析。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要求考生记忆并理解一些评价诗歌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如清新、质朴、典雅、凝练、绮丽、隽永等。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可以归纳总结一些著名诗(词)人的语言风格,如陶渊明的诗歌质朴平易、不加修饰;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凝练隽永等。返回设问形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4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答题步骤,鉴赏古诗词语言风格的“四字诀”第一步,品。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诵读这一点很重要,可多读几遍,结合诗人一般的风格品味诗风。返回第二步,选。调动知识积累,选用恰当的术语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比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第三步,找。找出诗中相关词语或句子,具体分析第二步中点明的语言特色。第四步,析。分析这种特色的诗歌语言表达出的具体情感。返回答好鉴赏诗歌语言题有三个关键词:角度、效果、分析。1角度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是答好这种题型的关键。除定向赏析外,对那些未规定角度或规定角度较笼统的题该如何切入呢?返回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内容角度,一是艺术(形式)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作者情感等方面来赏析。艺术角度主要是表达技巧角度,另外有意象、语言等角度。正因为有如此多的可切入的角度,所以给选择带来了难度。一般而言,要从两个角度同时切入:内容(句意和情感)与表达技巧有时兼及意象、语言(炼字)。表达技巧多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切入。如顾及语句位置特点,可考虑结构角度。至于具体到一首诗,到底从哪一个或哪两个角度切入,是要因诗而异的。一般而言,应从特征最明显、最突出的角度切入,类似于表达技巧中的“大中取特、多中取主”吧。返回2效果这是与角度相并列的答题关键词。换言之,答好这种题型,既少不了“角度”,也少不了“效果”。赏析句子之妙,所谓“妙”,就是使用了什么办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在古诗中,艺术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写景、造境、达情。3分析“分析”,并不能与“角度”“效果”并列,因为分析是具体的答题方法,即要能对角度、效果展开分析。“赏析”,“赏”是指“角度”“效果”,“析”就是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返回返回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偶 见(明)徐祯卿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_返回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眼”指的是诗的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另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诗眼常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本首诗写作者见春景、感落日,那“春恨”自然成为统摄全篇的词了。参考答案:春恨。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不禁引发诗人对春天的怅恨之情,引发对人生缺憾的悲慨,落日留不住,美景留不住,韶华易逝。而漂泊天涯的游子,又不知经历过多少回的离愁别恨。“春恨”二字,将旅途偶见的感触升华,扩大了诗的内涵。返回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卖 花 声张舜民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返回答:_参考答案:满:有“布满”“充满”之意,动态地表现了夜色渐深,最终笼罩原野的过程,营造出苍茫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年华空逝、报国无门的悲苦、凄怆之情。新:指今年新来之雁,滞留异地的旧人看着南来的新雁,不禁感慨又过一年,暗示年复一年,突出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宦海失意、思归不得的愁苦不觉更深一层。返回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初授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