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路交通事故抢险救援道路交通事故抢险救援道路交通事故是 指在道路交通系统中 ,因过失原因引起的 交通协调关系的破坏 ,并造成直接损失后 果的事件。道路交通事故的种类道路交通事故的特征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抢险救援的行动原则救援的实施程序和方法救援过程中应注意问题道路交通事故抢险救援一、道路交通事故的种类道路交通事故的表现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 不同的分类方式,将其分 为以下各类。1、按照事故的危害结果分类特大事故 重大事故 一般事故 轻微事故一、道路交通事故的种类道路交通事故的表现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 不同的分类方式,将其分 为以下各类。2、按照事故的发生状况分类驶出道路事故 路上非碰撞事故 路上碰撞事故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种类道路交通事故的表现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 不同的分类方式,将其分 为以下各类。3、按照事故第一当事人分类货车事故 客车事故 摩托车事故 非机动车事故 行人事故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种类道路交通事故的表现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 不同的分类方式,将其分 为以下各类。4、按照损害结果分类死人事故 伤人事故 物损事故 混合型事故 二、道路交通事故的特征1.道路交通事故的一般规律发生多车连续相撞的现象越来越多发生多车连续相撞的现象越来越多 造成多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越来越多造成多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越来越多 发生事故的时间,每天以发生事故的时间,每天以7 7时至时至1414时和时和1616时至时至1818时的车祸较多时的车祸较多发生交通事故的地点,最多为平直路线发生交通事故的地点,最多为平直路线 二、道路交通事故的特征2.道路交通事故人员伤害的表现特征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居世 界首位。道路交通事故上的死亡率为2.7%至22.1%, 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的颅脑损伤(占50%70%), 其次为失血性休克(占20%以上)和内伤损伤(占 10%),抢险救援之前和期间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 的2/3。 三、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1. 1.成因多样成因多样 主要有路 况恶劣 、违章 操作、 气候原 因等。三、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2. 2.频发率高频发率高 世界每年平均1 万人中就有1人死于 车祸,每1000辆汽车 中就有一辆撞死人 。三、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3. 3.连锁性强连锁性强车祸危害具有很 强的连锁性,不仅车 辆本身可以车毁人亡 ,还可能殃及四邻, 祸及无辜。 三、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4. 4.影响面大影响面大一导致交通中断二容易造成一定的 国际影响。三是对受难者家属 打击大。四、抢险救援的行动原则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 随着时间的延长,不仅伤亡 率越来越高,而且对交通秩 序乃至社会的影响亦将愈加 严重,甚至可能引发新的连 发灾害。因此,对车祸的抢 救,必须争取时间,快速反 应,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损 失和伤亡。 四、抢险救援的行动原则 1.迅速就近调集力量到场2.所需的器材装备3.组织力量准确迅速到达现场4.快速展开抢险救援作业五、抢险救援的实施程序和方法 控制事故现场第一出动到场后,应迅速会同当 地警力和有关人员对车祸现场进行有 效控制。一是划定警戒区,设立警戒标志 ,疏导围观人员。二是强化交通管制,维护交通秩 序。三是严格看管人员和物资,防止 发生哄抢和混乱。五、抢险救援的实施程序和方法 清除连锁隐患立即派出隐患排除组迅速对车体 内的发动机、储气箱、储油箱、油路 、随车危险物等一切可能爆炸和引发 火灾的隐患进行消除,以免发生次生 灾害,并对周围的地形进行勘察。对 可能因车祸造成的山体滑坡、地质下 陷、隧道倒塌、桥梁断裂等情况,应 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或进行防范标示。 五、抢险救援的实施程序和方法 救护受伤人员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对危重伤员 ,应先抬离车体,再进行救治。对于被车体或其他器具挤压的人员 ,应使用相应的抢险救援器材采取 锯、割、撬、扩、搬、拉、吊等方 法,先破拆排除障碍,再将其救出 。对于躯体、肢体损伤严重的伤员应 尽可能利用躯体或肢体固定气囊进 行固定,以防发生救助性伤害。五、抢险救援的实施程序和方法 清理事故现场搞好登记统计,核查人数,查明死 者身份,列出遗物清单。 清除因车祸引起的路障,抢修遭破 坏的路段,指挥疏导滞留车辆通行 。 与当地警方或地方有关部门移交遗 物,并协同地方组织遗物和死者遗 体后送。 积极协同交通部门对车祸现场进行 勘察,查明事发原因。 及时通知卫生防疫部门对车祸地域 进行卫生防疫,进行洗消和清理。六、救援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车祸发生后,应严格加强交通管理.2.加强自身防护,确保安全.3.观察现场情况,防止二次灾害发生.4.对被困人员的急救处理和搬送要和医疗急 救部门密切配合.谢谢大家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