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LOGO急诊抢救中的医护配合急诊抢救中的医护配合 与组织管理与组织管理急救护理的专业特点是强调急救时间的有限性。尤其对以有明确“时间窗”概念的病人,更是把时间作为急救中的效率指标。良好的医护合作可将各项急救技术进行优化整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数倍于常人的抢救工作任务。急诊科危重患者的抢救特点如何组织高效的抢救医护合作实施要点急救中的组织管理4123病情危重病情危重病情复杂,病情复杂, 涉及学科广涉及学科广病人及家属病人及家属 期望高期望高潜在风险多潜在风险多急诊病人特点急诊病人特点急诊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特点危重症患者抢救特点.“快 ” “急 ”“救 ”“抢 ” “准 ”黄金黄金1h1h和白金和白金10 min10 min的急救理念的急救理念一一拥拥拥拥而上,没有重点而上,没有重点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没有分工、重复没有分工、重复劳动劳动劳动劳动抢救现状分析抢救现状分析Company Logo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Company Logo如何组织高效的抢救如何组织高效的抢救u评估:危及病人生命是什么?就先做什么!u什么事不马上做,病人立即会死亡就先做什么!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v 急救知识缺乏v 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v 抢救仪器完好性不足v 医护配合不默契v 抢救记录不完善v 患者家属不配合v 人员配置不足v 其它突发事件抢救的配合?组建高效抢救 系统MET抢救时的站位如何组织高效的抢救如何组织高效的抢救制定抢救制定抢救 流程流程进行抢救进行抢救 配合配合培养急救培养急救 思维思维如何组建高效的如何组建高效的METMETABCDE急救原则心脏急救ABCD-BLS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B(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culation)胸外按压D(Defibrililation)除颤创伤急救ABCDEA(Airway)气道管理B(Breathing)呼吸道管理C(Circulation)循环管理,止血D(Disability)神经损伤评估急救ABCDE-ACLSA(Airway)通畅气道B(Breathing)建立有效呼吸C(Circulation)维持有效循环D(Drugs)药物治疗E(Evalution)评价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路 深静脉置管 采血、用药胸外按压 多功能监护 除颤制制 定定 抢抢 救救 流流 程程清理气道 打开气道 气管插管/切开/喉罩呼吸呼吸循环循环通路通路如何组织高效的抢救如何组织高效的抢救一、气道气道 抢救-最突显专业技术水平清理气道打开气道建立气道、维持呼吸清理气道:头偏一侧徒手清理用负压(电动中心)吸引,压力成0.03-0.04mpa,小儿0.01-0.02mpa清理口鼻咽分泌物和异物必要时在支纤镜下清理气道分泌物和异物打开气道 v仰头抬颌(颏)法:最常用v双手托颌法:怀疑有颈部损伤病人首选建立气道v吸氧:中流量或大流量v给予人工通气导管v面罩加压吸氧或面罩呼吸机通气v配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v 给氧方式的选择 v 鼻导管:低流量,缺点是供氧浓度不精确,不恒定(约24为1 Lmin,40为56 Lmin)v 简易面罩:氧流量为510 Lmin,氧浓度为4060。氧流量不能低于5 Lmin,以避免患者再次吸入Co2。v 连接储存袋的高浓度面罩:氧流量为1015Lmin,氧浓度为6090。v 文氏管面罩:空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精确的氧浓度,以2428354060的设定值递增。正是因为有这种设定方式,我们不用通过提高氧浓度来调节(对呼吸频率增快的患者很有效)。二、循环胸外心脏按压v心脏泵胸外按压v多功能监护v除颤三、通路迅速建立条以上有效的静脉通路v 必遵医嘱抽血,静脉用药v 要时配合医生行深静脉穿刺v 静脉选择: 上肢静脉优于下肢静脉静脉通路的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内给药;骨髓穿刺;抢救时液体的应用首选:平衡盐、0.9%NS内平衡盐 、5%GS、 5%GNS外平衡盐、 代血浆、 5%GNS儿10%GS、5%GSv 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急诊120送入或巡视病房中 判断意识发现病变、呼救值班医生或护士气管插管箱, 建立静脉通道 备专科物品开放气道给氧、辅助呼吸-A +B 心跳停止胸外按压-C 室颤者备除颤仪-D口头医嘱要复述生命体征观察 专科观察如实做好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补充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协助清理费用呼救基础生命支持按医嘱用药准备高级生 命支持病情观察护理记录整 理院内急救护 理工作流程ABCDE六安市人民医院急诊部急危重症救护配合急危重症救护配合进进 行行 抢抢 救救 配配 合合Company Logo护士与护士配合护士与护士配合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 3人分工法2人分工法1人抢救法六安市人民医院 急诊部甲护士乙护士丙护士医生三人定位抢救配合三人定位抢救配合l主管护士/高年资护士/护士长 l主要负责呼吸系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 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接呼吸机 l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l负责抢救现场的全程指挥l中年资护士 l主要负责循环系统,快速建立多个大静脉通抽血配血、输血 l心电监护、协助医生除颤,胸外按压 l执行所有的口头医嘱 l配合医生作各种穿刺检查l 低年资护士 l 必要的压迫止血包扎 l 抢救临时记录、物品补充及联络工作 医生甲护士乙护士二人定位抢救法二人定位抢救法l主管护士/高年资护士/护士长 l负责呼吸系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必要时气管插管接呼吸机 l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l负责抢救现场的全程指挥 l必要的压迫止血包扎 l物品补充 及连络工作 l中年资护士 l主要负责循环系统 l快速建立多个大的静脉通路、抽血 配血、输血 l心电监护,协助医生除颤,胸外按压 l执行所有的口头医嘱,配合医生作 各种穿刺检查 l抢救临时记录六安市人民医院 急诊部Company Logo抢救站位图抢救站位图床抢 救 车呼吸机护士乙护士甲医生吸痰器除 颤 仪丙护士Company Logo1 1人抢救配合人抢救配合v 立即按铃通知医生v 先进行初步处理开放呼吸道、胸外心脏按压、监测生命体征等v 按照基本流程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呼吸道管理、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抢救用药、准备抢救仪器及设备、配合心肺复苏,联系会诊科室,现场指挥外勤,记录及转运交接班。在急救医疗护理中,预见性病情观察可以理解为提前预知最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或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和病情急骤恶化,高度重视并观察其预警征象,以便及时采取预见性护理及医疗防治措施,从而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预见性预见性 思维思维急诊急诊护理思维护理思维整体预见性观察整体预见性观察 区分轻重缓急区分轻重缓急 区分最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者区分最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者 关注老年人与儿童关注老年人与儿童急诊护士不仅要预知病情危重或可能急诊护士不仅要预知病情危重或可能 发生变化的患者,而且要具有对症状发生变化的患者,而且要具有对症状 体征预见性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体征预见性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短期预测短期预测中期预测中期预测长期预测长期预测 .预见性 思维定性预测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定量预测定时预测定时预测v一位老年患者,主诉凌晨4点方便完准 备上床的时候扭到腰部,后背疼痛难忍. 凌晨6点由患者儿子陪同入院,患者微微 出汗,步行缓慢。你是分诊护士,你会怎 么办?一个故事在急诊临床工作的症状鉴别诊断时,从严重疾病到一般疾病,从迅速致命疾病到进展较慢疾病依次鉴别的思维方式,目的是为争取时间尽快给高危患者以有效救治。降阶梯降阶梯 思维思维急诊护理急诊护理思维思维:降降阶阶阶阶梯梯 思思维维维维 追踪治疗护理效果追踪治疗护理效果 调整计划调整计划 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追踪观察.评估评估“- - - -” ”评估评估 症状体征和异常生理指标;症状体征和异常生理指标; 了解医生的处理措施;了解医生的处理措施;思考思考该病人主要危险在哪儿?该病人主要危险在哪儿? 最需要的急救措施是什么?最需要的急救措施是什么? 潜在的危险是什么?潜在的危险是什么?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哪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哪些? 重点观察那些方面?重点观察那些方面?.再评估再评估 病情再评估病情再评估 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情变化, 实验室、医技检查结果实验室、医技检查结果影响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因素抢救成败抢救成败患者患者抢救设备 物品因素医护因医护因素素具备机敏、沉着、稳定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机敏、沉着、稳定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高度的注意力和领悟力高度的注意力和领悟力在瞬间的抢救中充分发挥娴熟的抢救技能在瞬间的抢救中充分发挥娴熟的抢救技能 思维在特殊环境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思维在特殊环境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护士的自身素质护士的自身素质患者,陈君,男,54岁,以“ 突然胸痛,胸闷天,加重3小时。”为主诉,于016年3月2日由120急诊推车送入我院。 入院时患者神清,痛苦面容,查体:T:36.8, P:56次/分,R:19次/分,BP:150/90MMHG,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立即入住CCU病房。给予绝对卧床、心电监护、吸氧、镇痛、扩冠抗凝、溶栓治疗。两小时后患者胸痛缓解,胸闷憋气感消失。患者入院后第三天于10:10床上自行翻身时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吊、面色紫绀、四肢抽搐、呼吸停止,心电示波示:心室颤动 。LOGO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