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0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5页 / 共90页
第6页 / 共90页
第7页 / 共90页
第8页 / 共90页
第9页 / 共90页
第1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的表现形态( 审美价值类型)v审美价值类型是对在人类审美活动中历史 地形成的各种不同特征的价值事实的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价值载体和主体感受的特 点,以及这种特点产生的基础审美主客 体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不同的历史性关系 。 v传统的审美价值基本上可以划分为美、悲 、喜三大类型,这三类审美价值的价值载 体以及对主体审美需要的满足具有不同的 特征,代表了各具特色的审美价值。 v优美、壮美、崇高、悲剧、悲情、滑稽、 喜剧等次一级的类型,都是从属于三大类 型的更具体的类型。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审 美活动的展开,审美价值类型在现代已经 有了新的扩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审美价值 类型,其中最突出的是荒诞。第一节 美v“美”是最基本的审美价值类型,从发生学 或历时性上看,它们是最早实现的一种审 美价值。 “美” 主要的特征在于:v第一,美的价值载体一般是体现着完善与和谐的 直观形象,包括形式结构上的和谐及与人的关系 的和谐;v第二,美的直观形象体现出与主体审美理想的适 合。这类直观形象向主体展开时,主体的内在心 理结构、情感运动很容易与之发生同构共鸣,因 为它与人的审美理想有着内在的同一性。v美的主要特征可以用于区分“美”与其他的审美价 值类型。v优美与壮美同属于“美”这一审美价值类型 ,它们的根本特征是一致的。但它们的具 体表现有所不同,因此“美”这一审美价值 类型才又被分为优美与壮美两种。优美v从价值载体来看,凡能使人感到优美的对 象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的特点。v优美的对象常常以清新、秀丽、柔媚、娇 小、纤巧、精致、幽静、淡雅、素静、轻 盈等来描述。v中国古代文论与画论中把优美称为阴柔之 美。 v达芬奇蒙娜丽 莎v拉斐尔椅中圣母 v优美的对象使人 产生优美感。优 美感一般具有和 谐、平静、松弛 、舒畅的心理特 征。v优美感的心理特征,表现出对象与主体之 间的和谐。v优美是人对自身生命、力量的静态直观。 优美的和谐、平静、松弛、舒畅使人感到 纯净的愉快和美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迷 人的魅力,是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美 。壮美v与优美对象的特点相反,壮美的对象是巨 大、急疾、刚强的。v壮美的事物常常用雄壮、壮阔、深厚、豪 放、粗犷、巨大、坚实、挺拔等等来形容 。v中国古代文论与画论称壮美为阳刚之美。v壮美的对象使人产生壮美感。壮美感一般 具有刺激、痛快、豪放、舒畅的心理特征 。v壮美也是人在对象性的审美活动中对自身 生命和力量的静态直观。显现为壮美的事 物带有形式上的巨大威力,那是主体与客 体相斗争,相对抗的痕迹,但客体已是被 征服的对象,征服的过程已经消失在结果 中,成为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对象, 即“为人”的对象。形式上的巨大威力激发 的是人的豪情,引起的是精神上的畅快。3、典雅v随着人类进入漫长的阶级社会,人 与人之间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美的分类中出现了以等级为界限的 类型。凡是与统治阶级的思想相一 致的并显示着统治阶级的理想的对 象被称为“雅”。v雅,即典雅或高雅,高贵精致, 符合上流社会的审美理想。是一 种基于阶级等级的分类,它先属 于贵族,后来又有属于文人的淡 雅,总之是与平民百姓的眼中的 美有区别的。因此,雅必然与优 美、壮美有相通之处,但又具有 特殊性,雅突出的是等级与文化 气。 v在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了雅与俗的区分 。v古希腊很早就区分了美容术与化妆术。美容 术指梳妆艺术(珠宝、衣服、发型)、卫生保 健、保护的医学技术。化妆则指虚伪与过度 的粉饰。v在希腊神话中,有两种女性的美,一种是以 阿弗洛狄忒为代表的典雅美,一种则是以潘 多拉为代表的妖艳美。v在西方,古典芭蕾是高雅的。 它有一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 动作要求规范化,尤其注意稳 定性和外开性。 v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西 方园林是典雅的。这是一种几何 形园林。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 甚至花草树林都修剪得方方正正 。其特点是讲究整齐一律、均衡 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v欧洲的宫廷文艺也是高雅的,在 文学、绘画与戏剧中,都是描写 和塑造理想的人物与生活,特别 是以高贵的帝王、贵妇人与宫廷 娱乐方式为题材,叙事结构严谨 ,语言准确明晰。 v在中国,先秦时在士大夫中就盛行 对艺术的“中和”要求,所谓“中和”, 就是折衷两端,不偏不倚,以中为 正,阴阳相济;就是“乐而不淫,哀 而不伤”(论语八佾)。这些 都符合“仁”与“中庸”的要求,也被称 为“雅”、“和”。v儒家把“雅” 明确地规定为“正”。论语述 而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 ,皆雅言也。”论语集解中引孔安国 说:“雅言,正言也。”引郑玄说:“读先 王典法,必正言其音,然后义全。”毛 诗序说:“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 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 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所以,“雅”的价值载体必须符合儒家 正道。 v雅乐是指合于古乐的正声,其歌 词典雅纯正,乐曲中正平和,与 来自民间的变化复杂、情感激越 的郑声相对。 v文学中的典雅,多指文辞 严整、语出经典,依循温 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的文章 。 v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分文章基 本风格为八种,首列“典雅”。其对“典 雅”的解释为:“典雅者,熔式经诰, 方轨儒门者也。” v这种审美要求经儒家倡导和统 治阶级的崇尚,则成为封建时 代的审美风尚,从而成为中华 民族绵延千年的特有的民族审 美标准之一。v“雅” 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唐宋 时期。随着禅宗思想的创立和盛行 ,其崇尚淡泊、闲适的人生风格普 遍为文人士大夫接受。“雅”被赋予 了新的涵义。那就是文士所欣赏的 淡雅。v高雅的对象使人产生高雅感。高 雅感一般具有高贵、精致、富丽 、合规矩、庄严、气派等感觉。v淡雅,即清新脱俗,淡泊平和,以远离 尘俗,淡忘名利为特征。v唐代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典雅篇云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 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 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v淡雅最典型地体现在唐宋士大夫的 城市园林艺术之中。这种园林一般 面积不大,但一石一水、一草一木 、一隅一角,无不有着精心创造的 景观,处处显现出主人的学问与修 养。v淡雅的对象使人产生的是淡雅 感。淡雅感一般具有平和、恬 淡、安静、素净的心理特征。 第二节 悲 v悲”是与“美”有显著区别的审美价值 类型。作为审美价值类型的“悲”不 同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悲惨、悲哀 ,而是能让人“以悲为美”,即获得 审美愉快的悲。 “悲”作为一种审美价值类型 的主要特征:v第一,悲的价值载体一般是主客体冲突、斗争的 艰苦过程,主要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存在。v第二,悲的直观过程呈现给审美主体的现实往往 是艰难困苦、曲折不幸,是悲的主体被压制、被 摧残、被毁灭,是与审美主体的理想相背的图景 。但悲的主体必然从精神上表现出对客体的征服 或超越,表现出对自身力量的信心与肯定,从而 抽象地展现出理想的前景,使审美主体通过理性 的领悟达到超越,获得审美愉快。v悲情、悲剧、崇高都属于“悲”这一 审美价值类型,它们的根本特征是 相似的。当然它们的具体表现是不 同的。 悲情v悲情指人的一种忧郁、悲伤、痛苦的情 怀,这种情怀产生于人与一种无形的自 然力量或自己认同的社会制度的矛盾冲 突。悲情的主体有着追求真善美的人生 理想,但强大的客体作为一种客观力量 总是打击与扼杀这种理想,造成痛苦、 忧郁与悲伤。 v悲情的原因主要在于人生失意。v人生失意蕴含的是人与自然、历史的矛盾,以及 个体的有限性与宇宙的无限性的矛盾。v造成悲情的客体力量是主体无法抗拒的,它们或 是无形、无限的宇宙时空,或是人生的必然规律 、命运,或是主体自身并不认为是敌对的甚至是 忠诚的对象。这些客体力量虽然与主体对立,但 是主体却不能与之形成抗争、拚搏的关系,只能 接受这种痛苦,在理解中达到超越。v悲情的价值载体只能是艺术作品。因为现 实中的因人生失意引起的悲是强烈的痛感 ,是忧郁与悲伤,这不是美。“以悲为美” 是有条件的,那就是需要把握与理解,只 有理解才能超越。悲情只有在艺术中才能 得到充分的表现。v对悲情的感受会使审美主体获得一种审美 价值或美感。悲情不能激起我们面对壮美 事物的那一番壮丽,却有着面对优美事物 的那一种韵味。悲情感是柔性的、韧性的 、哲学的、超越的感受,在轻轻的叹息、 独自的感伤中升华为人生意义与宇宙真谛 的获得,抚慰着人的心灵,给人带来柔性 的审美愉快。悲情以其对不可抗拒的对象 的超越,让人能“以悲为美”。 悲剧v1.什么是悲剧v悲剧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是指具有悲剧因 素的客观对象,是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它与 现实生活和戏剧体裁中的悲剧存在区别和联系 。v悲剧作为戏剧文学和舞台艺术的样式,能唤起 人们以悲剧为特点的审美感受。人们把具有悲 剧特征的文学作品和生活事件都叫做悲剧v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是指一切令人悲伤悲天悯 人的事件,如挫折、失败、不幸和死亡等。v艺术中的悲剧,是艺术家对生活中悲剧现象进 行艺术认识和艺术净化的结果,可以直接显现 巨大的审美意义。悲剧v2.悲剧的内涵v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 美。悲剧的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 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新生力量与旧 势力的抗争。v悲剧表现出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先进人 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v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 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 的崇敬和自豪。它是对进步社会力量的 实践斗争的积极肯定。作家代表性观点对悲剧的基本分析亚里士多德 把悲剧称为 崇高的诗“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 、完整、有一定长度 的行为的模仿”,在积极方面能起“陶冶” 的作用 黑格尔 认为 悲剧是 两种实体 性伦理力 量的冲突他认为 两种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又是 片面的,每一方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 对方的合理性,从而引发悲剧冲突车尔尼雪夫 斯基认为 悲剧是 人生中可怕 的事情他认为 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情,与艰苦斗 争又联系,但又不能等同马克思和恩 格斯认为 悲剧是 客观现实 中的矛盾冲 突从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 悲剧的本质在于客观现实 中的矛盾冲突, 这种矛盾由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鲁迅 “悲剧将人 生有价值 的大学毁 灭给 人看 ”“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指那些合乎历史必 然性的人类进 步要求和美好品质,“毁灭 ”是指这些有价值的东西遭受到挫折、失 败和牺牲,在毁灭中表现出正面人物的巨 大精神力量经典作家关于悲剧的代表性观点 3、悲剧的类型悲剧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1)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发展阶段和各个社会历史的现实生活的 悲剧冲突角度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2)从社会生活与艺术中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悲剧的实际情况出 发,可以把悲剧分为新生力量的悲剧、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和社会中普遍人 的悲剧。新生力量的悲剧,实际上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 号,体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牺牲,是表现英雄人物为新生事物或新制度英勇 献身的光环壮举,属于革命的背景,能够给人以强烈的道德震撼和精神鼓舞 ,具有特备强大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旧制度与新生世界的 冲突,表现历史的悲剧性。另一种情况,是旧制度旧事物之间的冲突,反映 旧制度内部的矛盾冲突,也具有一定的悲剧意义。社会中普遍人的悲剧,反映社会中小人物的生存要求与旧制度之 间的矛盾,通过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给人以悲悯、同情和激愤的情感体验。v 4、悲剧能激励人们的精神v 悲剧的审美价值,就在于能引起人们的震惊和深思,激发人们在 感情的激荡和理性的思索中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推动事物的 发展。v (1)悲剧的美感特征v 悲剧所引起的审美情感是悲剧感。悲剧感的悲,是由多种情感因 素构成的,主要是怜悯和恐惧。v悲剧还包含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崇高感。悲剧在本质上是和崇高相通的 ,悲剧里也包含着崇高美。v (2)悲剧的审美作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