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复习(05年4月)讲座应用物理情景所提供的信息 、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究金坛市第一中学 储仲明如何从问题的情景中选取有效信息、方法 来解决问题呢?分析这类问题,一般有下列一些特点:(1)有背景资料(联系实际)、文字表述长 、干扰因素多(2)要从给出的图象中获取信息、方法 (3)题目中给出解决问题的公式或解决问题 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可用方框图表示 :文字(图表)表 述的具体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建立模型分析、解决问 题物理问题阅读理解转化和原有知识对比用科学方法对结果评价(1)有背景资料(联系实际)、文字表述长 、干扰因素多的问题。这类题具有情景新(内 容一般课本上没有)、题干较长、表述抽象、 干扰因素多等特点。要心理有准备。要求自己 耐心阅读题,不能有厌烦情绪,读两三遍,读 的过程中注重提取有用信息,或者找到方法, 再把问题转化为物理的模型,转换成熟悉的物 理模型的方法,形成解题思路。这样的问题往 往不是很难。1.在彩色电视机的显象管中,从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在2104v的高压下被加速,并形成1mA的平均电流,电子束的强弱受图象信号的控制,并按一定的规律在 荧光屏上扫描,形成电视画面,电视机以每秒显示25张画的速度进行扫描,由于画面更换迅速和视觉暂留,我们看到了活动的景象。1.电子以多大的动能轰击荧光屏?电子的速度多大?2.平均出现一幅画面有多少电子打在荧光屏上?3.如果轰击屏的能量全部被屏吸收并转化为光能,平均每幅画面射出多少个光子(光平均波长取610-7m)解: 1. 电子在电场中加速是电势能转变为动能Ek eU Ek2104ev3.210-15jv=2.每秒出现25幅画面,所以每幅画面出现时间为 t= ,平均电流强度为1mA,电量 Q=It电子个数N= = =2.510143.电子轰击荧光屏的能量被屏吸收转化为光能,平 均每幅画面射出多少个光子?(光子平均波长取 610-7m)电子轰击荧光屏的动能转化为光能,电流在一幅画 面时间内的功W=Iut=10-32104/25=0.8j每个光子能量E1= = =3.31510-19j发出光子数N= = =2.4210182.横截面积为3dm2的圆筒内装有0.6kg的水,太阳光垂直照射了2min,水温升高了1,设大气顶层的太阳光只有45到达地面,试估算太阳的全部辐射功率太阳到地球的距离R=1.51011m,水的比热C=4.18103j/(kgK),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球的表面积S= 取 地球半径为R=6.4106m,估算,地球接收到 太阳的平均辐射功率?分析:设横截面积为s内的水的质最为m,比热为c, 经过t秒,温度上升了t,接收到阳光的功率为p1。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R,太光辐射的总功率p0。阳光 到地球的效率。 则 P0=4.41023kw地球总只有一面朝太阳,地球获得阳光的总功率p2,地 球半径为r3. 我们知道,反粒子与正粒子有相同的质量,却带有等量的异号 电荷.物理学家推测,既然有反粒子存在,就可能有由反粒子组 成的反物质存在.1998年6月,我国科学家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由 “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升空,寻找宇宙中反物质存在的证据.磁 谱仪的核心部分如图所示,PQ、MN是两个平行板,它们之间存 在匀强磁场区,磁场方向与两板平行.宇宙射线中的各种粒子从 板PQ中央的小孔O垂直PQ进入匀强磁场区,在磁场中发生偏转 ,并打在附有感光底片的板MN上,留下痕迹.假设宇宙射线中存 在氢核、反氢核、氦核、反氦核四种粒子,它们以相同速度v从 小孔O垂直PQ板进入磁谱仪的磁场区,并打在感光底片上的a、 b、c、d四点,已知氢核质量为m,电荷量为e,PQ与MN间的距 离为L,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1)指出a、b、c、d四点分别是由哪种粒子留下的痕迹?(不要求写 出判断过程)(2)求出氢核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3)反氢核在MN上留下的痕迹与氢核在MN上留下的痕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解:(1)a、b、c、d四点分别是反氢核、反氦核、氦 核和氢核留下的痕迹.(4分)(2)对氢核,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3)由图中几何关系知:所以反氢核与氢核留下的痕迹之间的距离(2)辅助以图象提供信息、方法的问题。这 样的问题要从图象中找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要注意从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图线与坐标轴的 交点的意义、斜率、截距、图线与坐标轴围成 的面积等多角度寻找条件。再构建物理模型,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1、查看坐标轴的物理意义2、分析一些重要的点的意义,斜率、和坐标轴 交点的意义3、从图象中读出物理量、物理量变化规律4、利用图象物理量的关系得到的一些推论5、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作出图象4.如图,甲为在10左右的环境中工作的某自动恒温 箱原理图,箱内的电阻R1=2k,R2=1.5k, R3=4k,Rt为热敏电阻,它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图 线如图乙所示,当a、b端电压Uab0时,电压鉴别器使S断开,停止加热 则恒温箱内的温度大约恒定在 电 压 鉴别器电热丝R1R2R3RtS220Vab甲t/Rt/K012345102030406050乙5红宝石激光发射的激光是一道道不连续的闪光(称 为光脉冲),其发射能量E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8所示, 设激光器的平均发射功率 激光波长l6.93 m,普朗克常量h6.693 Js,则一个光脉冲中含有的光 子数约为( )A1.0 个 B1.0 个C3.4 个 D3.4 个6.将一个动力传感器连接到计算机上,我们就可以测量快 速变化的力.如图所示是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某小滑块在半球 形碗内在竖直平面内来回滑动时,对碗的压力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由此曲线提供的信息做出下列几种判断,其中正确 的是 A.滑块在碗中滑动的周期是0.6 sB.在t0.8 s时刻,滑块的速度为零C从t0.5 s到t0.8 s的过程中,滑块的重力势能减小D.滑块滑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7、如图7所示,一对平行光滑轨道放置在水平面上 ,两轨道间距L=0.20m,电阻R=1.0;有一导体杆静 止地放在轨道上,与两轨道垂直,杆及轨道的电阻 皆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5T的 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面向下.现在一外力 F沿轨道方向拉杆,使之做匀加速运动,测得力F与时 间t的关系如图8所示.求杆的质量m和加速度a.解: 导体杆在轨道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用V 表示瞬时速度,t表示时间,则杆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 势 E=BLV=BLat 闭合电路中的感应电流 , 由安培力公式和牛 顿第二定律得:F-ILB=ma ,将、代入得: 分析图8可知: 纵截距值表示ma的值图线的钭率值表示 的值。代入数据,解得杆的加速度a=10m/s2, 杆的质量m=0.1kg. (3)问题的情景中给出了一些新的名词、一 些公式、方法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要把给 出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利用类比、迁移等 方法。把自己原来学会知识和给出的方法进 行整合,应用到问题的情景中去。8.将氢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看作是绕氢核做匀速圆周运动 ,这时在研究电子运动的磁效应时,可将电子的运动等 效为一个环形电流,环的半径等于电子的轨道半径. 现对一氢原子加上一外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 小为,方向垂直电子的轨道平面,这时电子运动的等 效电流用来表示.将外磁场反向,但磁场的磁感应强 度大小不变,仍为,这时电子运动的等效电流用 来表示.假设在加上外磁场及外磁场反向时,氢核的位置 、电子运动的轨道平面以及轨道半径都不变,求外磁场 反向前后电子运动的等效电流的差,即-等 于多少?用和表示电子的质量和电量.8解:用表示电子的轨道半径,表示电子的速度,则等 效电流为 当加上一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外磁场后,设顺着外磁场方向看 ,电子做逆时针转动(如图),此时电子受到氢核对它的库仑 力指向圆心,而受到的洛伦兹力背向圆心根据题中的说明 ,轨道半径仍为,设此时电子运动的速度为,则由牛 顿定律可得 ,当外磁场反向后,轨道半径不变,设此时电子运动速度变 为,此时电子受到的库仑力不变,而洛伦兹力大小变为 ,方向变为指向圆心,根据牛顿定律可得,由以上两式 即 由 可得到外磁场反向前后,电子运动的等效电流的差为 9将导体放在沿x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并通有沿y方向的电流时,在导 体的上下两侧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利用霍尔效应 的原理可以制造磁强计,测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磁强计的原理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一段金属导体,它的横截面为边 长等于a的正方形,放在沿x正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导体中通有沿y方向 、电流强度为I的电流,已知金属导体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子数为n,电 子电量为e,金属导体导电过程中,自由电子所做的定向移动可以认为 是匀速运动测出导体上下两侧面间的电势差为U求:(1)导体上、下侧面哪个电势较高?(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少?9解析:(1)上侧电势高(2)由于匀速运动, 所以: 有: 且 Inesv解出: 10.开普勒从1609年1619年发表了著名的开普勒行星 运动三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 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 点上。第二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 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 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相等。实践证明, 开普勒三定律也适用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如果人造地球卫星沿半径 r 的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当 开动制动机后,卫星速度降低并转移到与地球相切的椭圆形轨道上运动,如图1所示。问在这种情况下,卫星需经多长时间着陆?(空气阻力不计,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解:卫星在半径为r圆轨道上运行时,周期为T设在椭圆轨道上周期为T1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而人造卫星开始从制动到与地球相切的时间11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9时9分 50秒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此前飞船已与火箭分离,飞船质量为7760千 克,轨道倾角为42.4,近地点高度200千米,远地点高度350千米,15 时57分飞船变轨成功,变轨后进入343千米的圆轨道,运行14圈。又 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 点只相差4.8千米,返回舱完好无损,宇航员杨利伟自主出舱。(1)飞船返回时,在接近大气层的过程中,返回舱与飞船最终分离 。返回舱质量为3吨,返回舱着陆,是由三把伞“接力”完成的。先由 返回舱放出一个引导伞,引导伞工作16秒后,返回舱的下降速度由 180米/秒减至80米/秒。假设这段运动是垂直地面下降的,且已接近地 面,试求这段运动的加速度和引导伞对返回舱的拉力大小,(2)已知万有引力做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