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章 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地形图测绘地形图测绘n n地形图测绘:地形图测绘:以测量控制点为依据,按 以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将地物 (指的是地面上 各种有形物(如山川、森林、建筑物等)和无形物(如省、县界等)的总称 )和地貌 (地表起伏的形态,如山地、平原、河谷等)测 定在图之上,并用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 绘制成图。n n地形测量的任务:地形测量的任务:测绘地形图。1 1 资料收集和准备资料收集和准备n n收集测区地理和交通情况资料,了解地形特点,拟定工作计划;收集收集测区地理和交通情况资料,了解地形特点,拟定工作计划;收集 抄录控制点数据,并进行检查和到实地核实;收集有关测量规范、细抄录控制点数据,并进行检查和到实地核实;收集有关测量规范、细 则和图式,供参考。则和图式,供参考。2 2 图纸准备图纸准备n图幅:50cm50cm、50cm40cm 、40cm40cm 。绘制图廓 和坐标格网,展绘平面控制点。一般将图纸固定在图板上进行测绘。n聚酯薄膜特点:n n优点:优点:具有透明度好、伸缩性小、不怕潮湿、牢固耐用等特点, 厚度为0.070.1 mm,表面打毛,可着墨晒蓝,表面不清洁, 可用水洗涤,方便和简化成图工序。n n缺点:缺点:但聚酯薄膜易燃,易折和老化,故在使用保管过程中应注 意防火防折。101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3 绘制直角坐标格网n用坐标仪、坐标格网尺、计算机等在图纸上绘 制成10cm10cm的方格网。ocdabn在图纸上绘出两条对 角线;从交点 o 量取 等长等长 线段,得a、b、 c、d 点,如图,用直 线顺序连接4点,得矩 形abcd。n从a、d 两点起各沿ab 、dc 方向每隔每隔10 cm 10 cm 定一点;从d、c 两点 起各沿da、cb 方向每 隔10 cm定一点;连 接对边上相应点,即 得坐标格网。n检查:方格边长误差边长误差 不应超过0.2mm;对对 角线长误差角线长误差 不应超过 0.3mm。对角线法绘制格网方法:10 cm10 cm10 cm10 cmn n确定坐标格网线的坐标值确定坐标格网线的坐标值:使控 制点位于图纸的适当位置,坐标 值要注在相应格网边线的外侧( 如图)。n n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格: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格:例 :D(3914 427.94,84425.66)根 据D坐标,可确定其位于e f h g 方格内。n n展点:展点:按测图比例尺,沿X方面 量得i、j 两点;沿 Y 方向量得k 、l两点; 相交得D点。同法,将图幅内所有控制点展绘 在图纸上。n n检核:检核:量取各相邻控制点间距离 ,应与实地距离的误差不应超过 图上0.3 mm。n n注记:注记:点名和高程。4 4 展绘控制点展绘控制点39150002003914000600400800B32.54hfA46.788400085000200400600800DgejiC 12.32lk1:2000 在测绘地形图时普遍采用视距测量的方法。在测绘地形图时普遍采用视距测量的方法。10-2 10-2 视距测量视距测量 该方法是根据光学原理来测量距离的一种方法,在配该方法是根据光学原理来测量距离的一种方法,在配 合测量竖直角,则可同时测出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合测量竖直角,则可同时测出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 差。差。 此法操作简单,速度快,不受地形起伏的限制,但测此法操作简单,速度快,不受地形起伏的限制,但测 距精度较低,一般可达距精度较低,一般可达1/2001/200,常用于地形测图。,常用于地形测图。 此法测量高差的误差与高差和距离有关,一般每此法测量高差的误差与高差和距离有关,一般每100m100m 距离约有距离约有3cm3cm的高差中误差,每的高差中误差,每10m10m的高差也有的高差也有3cm3cm的高差中误差。的高差中误差。 视距测量:视距测量:利用测量仪器望远镜中的视距丝并配合视距尺进行距离测量。视距丝视距尺 如下图,A点安置经纬仪,B点立视距尺,当视线水平时,视准轴与尺垂直。 通过上、下两丝m、n可读尺上M、N两点读数,其差值 l 称尺间隔。 由图可知,A、B点之间的平距为: 1 1 视线水平时的视距测量公式视线水平时的视距测量公式f物镜焦距视距丝间隔物镜至仪器 中心距离p其中 d 由两相似三角形MNF和mnF求得:因此令, 称为视距乘常数, ,称为视距加常数,则: 在设计望远镜时,适当选择有关参数后,可使 K=100,c=0。于是,视线水平时的视距公式为:两点间的高差为:式中i 为仪器高,v 为望远镜的中丝在尺上的读数。当地面起伏较大时,必须将望远镜倾斜才能照准视距尺。若想引用前面的公式,测量时则必须将尺子置于垂直于视准 轴的位置。因此,在推导倾斜视线的视距公式时,必须加上两项改正:(1)视距尺不垂直于视准轴的改正;(2)倾斜距离化为水平距离的改正。2 2 视线倾斜时的视距测量公式视线倾斜时的视距测量公式llS = 100 l在上图中,设视准轴倾斜角为,由于角很小,略为17,故可 将NNE和MME 近似看成直角。则:NEN=MEM=于是:得倾斜距离:化算为平距为:A、B两点间的高差为:式中:故:视线倾斜时的高差公式为:安置仪器于测站点上,对中、整平后,量取仪 器高 i 至厘米。在待测点上竖立视距尺。转动仪器照准部照准视距尺,在望远镜中分别 用上、下、中丝,读得读数M、N、V;再使 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根据读数M、N 算得视距间隔l;根据竖盘读数 算得竖角;利用视距公式计算平距D和高差h 。3 3 视距测量方法视距测量方法4 4 视距测量的精度分析视距测量的精度分析n视距读数误差是影响视距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n读数误差:“估读”方法读数,则一根丝的读数误差至少 等于丝宽。读上下丝,使得照准误差增大。n视距尺倾斜:竖直角较大时该误差影响较大。n折光差等外界的影响:竖折光对视距测量影响很大,尤 其是上下视距丝受到的折光影响不同,影响更大了。尺 子晃动或光线抖动也会增加误差。n误差来源:视距乘常数K误差、视距读数l误差、 竖直角a的误差、测量仪器高i和中丝读数v的误差 以及视距尺分划的误差。n 视距法测量高差:与水平距离和竖直角误差有关,且随着水平距 离和竖直角增大而增大误差。为保证测量高差精度,应限制距离长 度和避免出现过大的竖直角。10-3 10-3 地形测绘方法地形测绘方法特征点(碎部点)的平面位置 用极坐标法测定。高程采用三 角高程的方法。n(1)测站上的准备工作n在测站A安置经纬仪,量取 仪器高i,测定仪器的竖盘 指标差x。将水平度盘读数 配置为0,照准控制点B, 作为测量水平角的起始方 向。n(2)测站上的观测工作n旋转经纬仪,照准地形点的标尺 ,中丝对准标尺上的仪器高处, 读取水平读盘读数 ,竖盘读数L ,上下丝读取视距间隔l,记入手 簿进行计算。10-3 10-3 地形测绘方法地形测绘方法n(3)记录和计算10-3 10-3 地形测绘方法地形测绘方法n(4)绘图P2:水平度盘读数:29500D:52.6m(1:2000)图上距离:26.3mmP1P1:水平度盘读数:11500D:52.6m(1:2000)图上距离:26.3mmP210-3 10-3 地形测绘方法地形测绘方法n跑尺:在地形特征点上立尺的工作。立尺点的位置、密度 、远近及跑尺的方法影响着成图的质量和功效。立尺员在 立尺之前,根据实地地形,选定立尺点,依次将尺立置于 地物,地貌特征点上。n观测:将经纬仪照准P 点标尺,读取上、下、中丝读数, ,以及竖盘读数L、水平角。同法测定其它各碎部点,结 束前,应检查经纬仪的零方向是否符合要求。n测绘地物时,应对照外轮廓随测随绘。n测绘地貌时,应对照地性线和特殊地貌外缘点勾绘等高线 和地貌符号。勾绘等高线时,应先勾绘计曲线,再加密其 余等高线。10-3 10-3 地形测绘方法地形测绘方法104 测绘地物、地貌的要求和方法n一、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n极坐标法(常用方法)n直角坐标法(狭长小巷内)n角度交会法(目标较远、不易达到)n距离交会法(离已知点较近,距离不大于一 尺长)二 碎部测量的要求n地形特征点(地形点、碎部点):地物、地貌特征点,即地形轮 廓的方向线变化处、坡度变化处的点。n选择、测量、连接地形特征点,就能得到地物的相似形状。n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地形,通常要进行取舍。一般的规定是主要地 物在地形图上大于0.4 mm均应测定出来。n非比例表示的地物,地形点通常选在中心位置。n地貌特征点,选在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 地性线上。n碎部点的密度应该适当,在地形图上间距约为23 cm。n各种比例尺的碎部点间距可参考下表。三 地物地貌的描绘1 1 地物描绘地物描绘n按比例绘制的地物,根据图式符号,轮廓要用直线连接,道路、 河流的弯曲部分要逐点连成光滑的曲线。n不依比例描绘的地物,需按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表示。n线条粗细为0.1mm。2 2 等高线勾绘等高线勾绘n由于等高线表示的地面高程均为等高距 h 的整倍数,需要在两碎 部点之间内插以 h 为间隔的等高点。n内插是在同坡段上进行。n方法主要采用:图解法图解法、目估法目估法 绘制等高线。n在透明纸上绘制一组等 间隔的平行线。n如图,蒙在需勾绘等高 线的图上,转动透明纸 ,使a、b 两点分别位 于平行线间的0.1和0.5 的位置上。n直线ab和五条平行线的 交点,便是高程为44 m、45 m、46 m、47 m及48 m等高线通过 的位置。图解法内插等高线图解法内插等高线48ba43.14745444648.5(1 1) 图解法图解法(2 2) 目估法目估法n已知a,b点平距35mm,hab=48.5 - 43.1=5.4m,等高距h=1m,共 有五根线穿过ab段,等高线平距d=6.7mm(35 : 5.4=d : 1)。na点至第一根等高线的高差为0.9m,以高差1 m平距d 为标准,适当缩短 (将d 分为10份,取9份),目估定出44 m的点;n同法,在b点定出48 m的点。然后,4等分定出45 m、46 m、47 m各点 ;同理,在bc、bd、be段上定出相应的点。n最后将相邻等高的点,参照实地地貌用圆滑曲线连接成一组等高线。48.5 ba43.1c44.0e42.543.6d42.543.643.144.048.543.144.048.542.543.64448454647n视距支点法:设置视距支导线的边长应不大于最大视距的2/3, 竖直角不宜过大,最多只允许连续设置二个支点。支导线的水平角用经 纬仪测量一个测回,用视距法往返测定支导线的边长和高差,每条导线 边往返测的较差相对于该边长的水平距离不大于1/150,高差较差不大 于1/5(1/3)等高距。n图解交会法 (前方、后方、侧方交会)n内、外分点法:当需要增设的测站离控制点较近且相邻的控制 点通视,可采用内外分点法测定测站点。在需要增设测站位置较近的控 制点B上置镜,瞄准控制点A,在AB方向上量取距离BM,定出测站M点 ,这种方法称为内分点法;若瞄准A点后倒镜,在AB的延长线方向上量 取距离BN,定出测站N点,这种方法称为外分点法。四 设置临时测站点地形图的拼接,整饰和检查地形图的拼接,整饰和检查n在大区域内测图 ,地形图是分幅 测绘的。n为了保证相邻图 幅的互相拼接, 每一幅图的四边 ,要测出图廓外5 mm。n测完图后,还需 要对图幅进行拼 接,检查与整饰 ,方能获得符合 要求的地形图。地形图接边差1 1 地形图的拼接地形图的拼接n在相邻图幅的连接处,无论是地物或地貌,往往都不能完全吻合。如上图,左 、右两幅图边的房屋,道路、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